吳天杰,卓志雄,曾真,吳小剛
福建農林大學 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 福州 350002
2020年初,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的暴發(fā), 給人類健康和公共衛(wèi)生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久居在家的隔離使人們更容易出現心理和精神健康問題[1]. 而疫情的常態(tài)化導致人們的出游計劃破滅, 僅能在日常生活圈范圍內活動, 造成人們生活的焦慮與壓力無從緩解. 相關研究發(fā)現, 城市中的公園、 街頭綠地和濱水開放空間等景觀環(huán)境有助于緩解大眾的日常壓力與精神損失[2]. 因此, 景觀設計在應對城市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的作用雖然有限, 但在幫助公眾重建疫情后的心理健康方面將會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3].
口袋公園星羅棋布于城市中各區(qū)域, 利用城市中的邊角地、 廢棄地、 閑置地和綠地等, 因地制宜規(guī)劃建設, 廣泛建設在商業(yè)區(qū)、 居住區(qū)及公共建筑周邊等, 由點及面, 聯合貫通, 像“針灸”一樣打通城市脈絡, 激發(fā)城市活力. 區(qū)別于其它城市公園和一般綠地, 口袋公園具有面積小、 可達性強、 使用頻率高, 能最大限度滿足人與自然環(huán)境接觸的需求等特征[4].
景觀是人們感知的場所, 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87%的信息來源于人類的視覺感受[5]. 近年來學者們通過對受眾人群的心理評估[6]和眼動分析等方式獲取不同景觀空間的視覺吸引力, 人們會更頻繁地欣賞自己喜歡的景觀元素, 重復的頻率越高, 景觀空間的視覺環(huán)境質量越高, 吸引力越大[6-9]. 景觀視覺吸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量化景觀空間的客觀環(huán)境特征對人們主觀感知的影響. 國內外已有大量的研究通過環(huán)境偏好理論證實了環(huán)境偏好評價可以反映人們對景觀空間整體的偏好, 也有研究通過建立環(huán)境偏好與恢復性評價之間的相關性, 得出偏好越高, 環(huán)境對恢復性評估越高, 反之亦然[10-11]. 但是現有的研究大多是側重于對環(huán)境整體體驗后受眾人群的恢復心理健康的效應[12-14], 缺乏對環(huán)境內部構成要素的恢復性效應研究及兩者之間相結合的恢復性效應研究, 同時, 口袋公園分布于城市中, 不受用地類型的限制, 其恢復性效益影響機制又是如何? 因此, 作者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對景觀視覺吸引、 環(huán)境偏好和恢復性評價體系進行了歸納總結, 并通過結構方程式模型探究了三者之間的潛在影響關系. 以福州市倉山區(qū)串珠公園為例, 探討人們對不同景觀要素在小尺度(視距0~25 m范圍內)環(huán)境中幫助公眾恢復心理健康方面的能力, 深入研究不同類型的景觀空間的恢復性效應及其影響機制, 以期為后疫情時代口袋公園的提升與更新提供理論指導依據.
景觀空間的視覺吸引是評價景觀空間質量的重要標準, 它是由觀賞者對觀賞對象的心理和生理反應產生的[15-17]. 不同空間尺度下景觀空間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18-20], 口袋公園景觀的視覺感受是視距小于25 m, 便于細致品味被觀賞景物的細節(jié), 使觀賞者和觀賞物之間可以建立一種友好、 平等的“朋友”關系[9]. 國外學者對景觀視覺吸引的機制和評價的研究較早, Litton通過景觀的描述和分析, 將景觀視覺元素歸納為線條、 形狀、 顏色和紋理, 并總結出一套視覺資源調查和評價指標[6-7];Bell進一步歸納可視化的景觀視覺要素為帶狀開放空間、 尺度和植被等9個評價指標[21];與此同時, Caas考慮了物理、 美學和心理學的屬性建立模型, 涉及16個因素和42個具體變量, 如水體、 植被、 顏色、 材質和完整性等[22]. 國內學者最早由馮紀忠先生提出“曠”與“奧”景觀空間感知評價指標概念[23];之后, 劉濱誼基于這一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 將景觀空間視覺感受分為生理、 心理和意向3個層次, 并通過攝影和計算機輔助測量手段提取了12個景觀空間視覺吸引要素的評價指標, 指出景觀空間中視覺吸引要素越多, 美景度越高[24];范榕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對那些能更好激發(fā)人們愉悅情感和心理感受的景觀要素進行分析, 將實體、 形體、 線條和邊界4個要素組合成實體, 將動態(tài)景觀、 瞬逝自然景象和陽光合并為動態(tài)景象, 并將其歸納為7個景觀視覺吸引要素, 隨后大量的研究都是基于此量表展開[25-26]. 在小尺度景觀空間視覺吸引的研究中, 學者們采用了如眼動跟蹤技術[19]、 心理物理學方法[27]以及人腦波變化[28]等, 研究方法指出自然性因子植物、 多變的水流、 獨特的色彩等會使人產生恢復性效應[29], 合理的人工設施也有助于提升景觀空間的感受偏好[30-31].
本研究中景觀視覺吸引評價是基于范榕的評價量表, 總結相關文獻, 結合我國口袋公園環(huán)境特征[32]和研究場地的實際情況, 提出景觀視覺吸引因素為自然性因子(空間類型、 地形、 植物、 水體、 動態(tài)景象和色彩)和人工性因子(實體、 園路、 質地)組成(表1). 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是, 將學者常使用的評價指標“空間尺度與距離”因素修改為“空間類型”因素, 口袋公園的視覺感受距離為視距小于25 m以下的親近視距關系, 其空間類型可分為開敞、 半開放與覆蓋型的空間, 因此使用“空間類型”更好地說明評價指標的內容. 同時, 增加“園路”與“地形”變量因子, 這兩個因素是影響物理環(huán)境特征中整體空間的線條和邊界元素. 邊界是空間的圍合要素, 明顯的邊界增強公園環(huán)境的可識別性, 模糊的邊界導致其可識別性喪失.
表1 口袋公園景觀視覺吸引評價體系
環(huán)境偏好是從環(huán)境心理學的角度來評價使用者對某一環(huán)境偏好和人們對環(huán)境的喜好程度[32]. Kaplan研究指出, 游憩的行為維度和信息維度構建了環(huán)境偏好模型, 即一致性、 可讀性、 復雜性和神秘性[33-35]. 人們向往大自然, 是因為自然景觀通常具有這4個特征[36]. 同樣, 基于該模型的一些研究表明, 這4個特征可以有效預測環(huán)境偏好, 但對于不同的景觀空間, 結果會有所不同. 例如, 劉群閱等在針對城市公園研究中證實了一致性、 復雜性和神秘性可以更好地預測環(huán)境偏好, 神秘性對環(huán)境偏好的解釋能力最強[36];Herzog對水景變化的環(huán)境偏好的研究中, 得出結論: 一致性和神秘性之間存在正相關[37];因而, 景觀空間的形式可能具有4個特征, 這4個特征可以觸發(fā)人們的心理反應, 產生對景觀的環(huán)境偏好評價.
關于恢復性環(huán)境對人的恢復作用, 有兩種經典理論. 卡普蘭和妻子提出的注意恢復理論認為, 恢復性環(huán)境通常具有4個特征[31, 38], 提出的量表框架簡潔, 便于環(huán)境恢復性評價的測量[38]. 烏爾里希提出了應激恢復理論, 重視生理指標的證據, 促進了與現代神經科學領域的融合[39]. 這兩種基本理論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環(huán)境可以緩解人們的心理健康壓力. Hartig等在注意恢復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感知恢復量表(PRS)[40]. 自此, 感知恢復量表被廣泛應用于實證研究. 例如, PRS量表用于研究校園綠地[41]和不同城市公園景觀[36]的恢復效果. 然而, 量表中需要評估的指標太多, 這將導致各種指標的交叉負載. 一些學者還修改了量表, 以減少評價指標, 優(yōu)化語境, 更好地契合漢語表達[42]. PRS量表以人們的主觀感知為出發(fā)點, 獲取對環(huán)境的恢復性評價, 能更好地反映整體環(huán)境的恢復效果.
圖1 概念模型
根據以上分析, 可以發(fā)現這3個理論研究都趨于成熟. 景觀視覺吸引與恢復性評價之間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環(huán)境偏好與恢復性評價是相互關聯的(圖1). 因此, 本研究以景觀視覺吸引作為口袋公園環(huán)境要素的認知評價提取, 以環(huán)境偏好作為對整體環(huán)境的情感響應評價, 以恢復性評價分析口袋公園的恢復效益, 并提出以下假設:
H1: 景觀視覺吸引對環(huán)境偏好呈正相相關關系;
H2: 環(huán)境偏好對恢復性評價呈正相相關關系;
H3: 景觀視覺吸引對恢復性評價呈正相相關關系.
福州, 福建省省會, 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城中有山, 山中有城, 素有森林之城的美譽. 自宋代以來, 福州人廣泛種植榕樹, 這座城市也被稱之為“榕城”. 2016年下半年, 福州市啟動了城市水系綜合治理, 不僅治理了內河黑臭水體, 還對沿岸進行整體綠化提升;首次提出了“串珠公園”的理念, 以沿岸步道和綠帶為“串”, 有條件的塊狀綠地為“珠”, 串珠成線“串”出榕城的綠色珍珠[43]. “十三五”期間, 福州建設了15個大型公園, 1 200多個串珠公園加上原有的綜合性公園, 福州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園之城. 與此同時, 市區(qū)內有總長1 300多公里的城市綠道, 在都市樓宇之間編制了一道立體的綠網. 迄今為止, 沿著縱橫交錯的內河沿岸, 碧波蕩漾, 草木蔥蔥, 繁花漫道改善了城市的環(huán)境面貌. 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實現了開窗見綠、 出門進園的美好生活環(huán)境. 福州市倉山區(qū)會展片區(qū)作為福州市“城市名片”展示區(qū), 包含了居住、 商業(yè)以及公共服務區(qū)等集成的綜合體, 能較好地反映不同類型的口袋公園, 因此, 研究選取會展片區(qū)內串珠公園為研究對象, 樣地選取為會展片區(qū)內河沿線的17個不同類型的串珠公園(圖2).
圖2 福州市倉山區(qū)會展片區(qū)串珠公園分布圖
問卷內容主要分為3個部分: ① 對受眾人群的匿名調查, 包括年齡、性別、教育背景、職業(yè)、公園使用特征及是否經歷過家庭隔離和次數. ② 指標設計上結合前文對景觀視覺吸引、環(huán)境偏好以及恢復性評價的文獻歸納總結, 口袋公園景觀視覺吸引評價體系分為自然性因子與人工性因子2個維度9個題項. 劉群閱等研究中通過環(huán)境偏好中的4個維度14個題項證實了環(huán)境偏好與恢復性評價具有正向的相關性, 其邏輯合理, 措辭簡明[36];恢復性評價參考黃展章對kaplan譯后的恢復性評價量表, 其中含有4個維度18個題項, 能夠較好地驗證不同景觀空間的恢復性效應[42]. ③ 評價者對口袋公園提出自己的建議或提升措施. 每個問題設置5類選項(1: 非常不同意: 2: 有點反對、3: 中立、4: 有點同意、5: 非常同意), 采用5分制的李克特量表法來獲取研究數據.
2019年9月-2022年3月, 研究團隊多次對17個口袋公園進行實地調研及現場拍攝(拍攝方法參考姚玉敏與劉可丹等的拍攝標準[44-45]), 共計拍攝468張. 經由學院老師和風景園林專家探討, 將17個口袋公園歸納為3種類型9處具有代表性的口袋公園[43](表2), 并且篩選出25張照片作為評價對象, 設計《口袋公園恢復性效應影響機制研究問卷》. 在問卷發(fā)放上, 為了有效了解疫情期間口袋公園對受眾人群的恢復性效果, 采用線上與線下實際訪談的方式獲取研究數據. 問卷發(fā)放時間為2022年3月17日, 范圍為由倉山區(qū)應對新冠疫情工作指揮部公布的封控、管控以及防范區(qū)內選取臨近口袋公園且感染人數至少1例以上的小區(qū). 線上通過問卷星軟件由業(yè)主微信及QQ群定向發(fā)放300份問卷, 線下在4月3日封控區(qū)解封后的4月6日-5月10日進行實地的問卷調研、隨機交流訪談, 發(fā)放300份問卷, 共合計發(fā)放600份. 剔除漏填以及回答內容一致情況高的問卷, 回收有效問卷為576份, 有效問卷率為96%. 回收的數據采用SPSS 25.0與AMOS 26.0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處理. 基于基礎的理論, 構建理論模型, 通過結構方程模型的量化分析, 可以科學、系統的說明多個觀測變量與潛變量間的影響機制.
表2口袋公園典型性分類表
通過對獲得的有效樣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顯示女性占53%, 男性占47%, 男女比例相對平均;年齡分布以40歲以上為主, 占45%. 86%的受訪者是串珠公園附近的居民, 均接受過2次以上的居家隔離, 其中57%的人隔離3次以上. 同時, 46%的受訪者每周使用串珠公園的頻率為3至4次, 涵蓋范圍廣, 總體樣本數據結構合理, 具有代表性.
信度分析是檢驗測量量表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 采用SPSS 25.0進行分析, 結果表明, 3個測量量表的可靠系數Cronbach’sα分別在0.765~0.874之間, 信度系數接近0.800以上, 均高于0.600, 表明各維度具有良好的內在信度(表3). 內容效度檢驗測量指標是否適當并與主題內容一致[46]. 分析表明, 各項與總和相關性均高于0.691, 表明各測量指標與主題相符性和適當性高. 收斂效度反映在一個量表中測量同一個變量的多個項目之間應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 可通過標準化(>0.5)、p值(達到顯著水平, 即t>2.58)、 平均變異抽取量(AVE>0.5)和組合信度CR(CR>0.6)進行判斷. 由表2中可知, 各觀測變量的標準化因子負荷在0.632~0.882區(qū)間, 對應的t值均大于7.383, 平均變異抽取量AVE在0.501~0.644之間, 組合信度CR在0.801~0.921之間. 因此, 觀測變量基本上符合要求, 說明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斂信度.
表3 模型測量數據的綜合信效度分析
續(xù)表3
3.3.1 結構關系模型擬合優(yōu)度檢驗
結構模型的擬合度指標分別為:CMIN/DF=2.504,RMSEA=0.03,GFI=0.918,IFI=0.901,AGFI=0.900,CFI=0.911,TLI=0.886. 采用(ML)方法估計參數[36]可以看出, 該模型滿足適配度的要求(表4).
表4 測量模型擬合度檢驗
3.3.2 路徑分析
路徑分析結果表明(圖3):直接影響路徑中, 景觀視覺吸引對恢復性評價最為顯著(0.721), 且對環(huán)境偏好產生正向顯著影響(0.420);環(huán)境偏好對恢復性評價有正向顯著影響(0.552), 同時, 景觀視覺吸引可以通過環(huán)境偏好起到中介作用產生恢復性效應(0.231), 總效應為0.952. 因此, 本文所提出的原假設關系均得到驗證.
*** p<0.001圖3 口袋公園恢復性評價影響機制結構方程模型
綜上所述, 研究基于疫情期間對公眾產生不同心理健康及亞健康狀態(tài)的影響出發(fā). 關注后疫情時代口袋公園對大眾的心理健康重建和綠地健康的作用, 探討口袋公園環(huán)境內部構成要素的視覺特征與整體環(huán)境感知所產生審美和情感響應的恢復性效果, 得出以下結論.
研究揭示了景觀視覺吸引對恢復性評價有直接影響, 并且可以通過環(huán)境偏好產生間接影響. 因此, 在口袋公園提升與更新中利用植物豐富的文化內涵, 如竹子代表氣節(jié)、 松柏代表長青、 梅花代表傲骨等甚至結合多樣的景觀小品及文化雕塑, 大眾通過觀賞不同的小品、 植物, 產生不同的聯想, 豐富環(huán)境中的視覺體驗. 營建有形式感的主入口、 趣味性路徑以及引人入勝的路徑標志物等, 加強環(huán)境中內部構成要素的審美與整體環(huán)境感知的情感交互作用, 提升環(huán)境的恢復性效果.
研究結果表明:口袋公園景觀視覺吸引要素所產生的恢復性效應高于環(huán)境偏好的整體感知. 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近, 可接觸、 觀賞的具體物象對情緒波動強于對環(huán)境的整體感知[47], 同時評價者選取美景度最高的照片中含有的景觀視覺吸引要素也最豐富. 近年來福州市內串珠公園中通過片植黃花風鈴木、 沿河的楊柳與宮粉洋紫荊等花化彩化的景觀效果, 廣受大眾的光顧打卡, 證實了大眾對于可識別性環(huán)境的偏好傾向. 因此, 在對口袋公園恢復性環(huán)境的營建中應重視構建層次豐富的環(huán)境景觀, 塑造可識別性環(huán)境. 引導和優(yōu)化串珠公園的整體性融入福州文化, 營建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 千園千色的自然景觀, 打造愉悅而富有生機的氛圍, 提升口袋公園恢復性效果.
研究結果表明:景觀視覺吸引對環(huán)境偏好與恢復性評價結構關系中自然性因子平均因子載荷(0.756)高于人工性因子(0.726). 因此, 應設計自然化景觀路徑、 展現自然環(huán)境之美, 構建自然環(huán)境全感官體驗, 彌補在疫情期間公眾對自然渴望的缺失, 給人們帶來良好的恢復性體驗.
根據卡普蘭的環(huán)境偏好模型, 研究評價量表可分為理解行為(連貫性0.78、 易讀性0.81)與探索行為(復雜性0.76、 神秘性0.70)[10-11], 本次研究發(fā)現理解行為對恢復性效益更加顯著. 這與黃章展等提出的探索行為可以更好地預測環(huán)境偏好的結論不同[42], 也證實了不同景觀空間產生的環(huán)境偏好感受是不同的. 口袋公園應該更加注重感知的營建, 加強形象、 文化等感知建設, 更好地產生環(huán)境偏好, 強化恢復性效益, 做到“雖小而優(yōu)”.
疫情未發(fā)生前, 城市綠地的健康效益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譚少華團隊在袖珍公園緩解公眾精神壓力的研究中發(fā)現自然性因子影響效應最大, 空間的私密性次之[30];彭慧蘊在城市公園的恢復性效應機制研究中, 證實了公園的自然性、 私密性與安靜度對恢復性效應有很大的影響[48];劉群閱等證實了自然環(huán)境營建的重要性, 并且構建城市公園環(huán)境感知產生的恢復性路徑[36]. Han發(fā)現不同開放空間所產生的恢復效應有顯著差異[49];Stigsdotter等對城市森林公園的研究結果表明, 擁有庇護性好的環(huán)境是最佳的恢復性環(huán)境[50];Ulrich提出公園環(huán)境中含有大量的自然要素對于緩解壓力是最重要因素[51]. 通過相關文獻的歸納總結, 擁有自然環(huán)境和庇護的空間與安靜的氛圍是構建恢復性環(huán)境的重要要素. 這與本研究得到的結論有一定差異, 口袋公園中自然要素依舊是最重要的影響要素, 評價者對自然環(huán)境的向往保持熱切. 但在空間的開放程度上, 調研過程中評價者反饋更多傾向于享受陽光與開放的空間并且渴望獲得交往空間, 這很大程度是由于疫情的隔離與平時生活所產生的不健康心理壓力影響不同導致.
區(qū)別于其他城市綠地, 口袋公園在選址上更為靈活且不受用地類型限制, 功能上更加聚焦周邊的需求因地制宜規(guī)劃設計, 距離上貫徹國家城市更新方針, 口袋公園應實現500 m見園, 300 m見綠, 5 min可達的需求. 因此, 塑造易察覺的口袋公園是構建恢復性環(huán)境必不可缺的要素, 以使口袋公園能夠真正實現便民利民.
在創(chuàng)新性上, 研究基于視覺觀感的相關理論, 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構建口袋公園恢復性效應影響機制, 揭示了口袋公園環(huán)境內部構成要素的恢復效果, 以及與整體環(huán)境感知相結合的恢復效果, 為后疫情時代下口袋公園提升與更新提供了理論指導依據. 但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 研究方法上, 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受眾人群的主觀感知的方式獲取分析數據. 目前已有研究者采用血壓、 心電圖、 腦電波等常規(guī)身體測試獲取數據, 也有學者采用醫(yī)學測試儀器通過面部肌肉以及眼電圖測試儀獲取數據. 結合主觀感知與生理反應的研究方式能夠更加精準地獲取景觀環(huán)境恢復效益的差異, 需要在后續(xù)的研究中進一步的完善. (2) 已有研究證實聲景是復愈性景觀重要的設計要素之一, 同時園藝的五感療法也是當前復愈性景觀流行的方式. 研究僅從使用者的心理物理評價出發(fā)探討環(huán)境的審美與情感功能及恢復性效應之間的影響關系還存在相對局限, 環(huán)境對人的感觀全體驗的恢復性效益如何?需要繼續(xù)探索.
新冠疫情的暴發(fā), 對不同行業(yè)及學科都產生了一定影響, 基于新一輪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 口袋公園如何通過自身優(yōu)勢更好地幫助公眾緩解疫情所帶來的影響, 是研究更進一步探討的方向. 口袋公園雖小, 但卻蘊含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