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芳,周莉瑤,王 琪
(衡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2)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勞動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重視。《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為勞動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提供了理論與政策支持。2020年3月20日,《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均簡稱為《意見》)指出:“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yè)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高校思政課擔負著培養(yǎ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思政課與勞動教育在價值取向上同向同行,勞動教育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1]。因此,將勞動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一方面可以深度發(fā)掘高校思政課的創(chuàng)新點,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和親和力,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課教學可以為勞動教育提供創(chuàng)新性實施路徑,真正實現(xiàn)勞動教育的價值旨歸,塑造當代青年正確的勞動觀。因此,深入研究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與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具體說來,要將勞動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就應該把握好如下三個方面。
立足于高校思政課與勞動教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鑄魂育人的共同規(guī)律,積極挖掘高校思政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契合點,是實現(xiàn)勞動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前提。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政課具有目標上的一致性、內容上的互通性、教學方式上的統(tǒng)一性。
根據《意見》精神,勞動教育的目的是立足中國實際,對學生開展勞動價值觀、勞動技能的教育,以使青年大學生在接受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建設者和接班人。而思政課又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主渠道,旨在加強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梢妰烧叨技缲撝鵀樾聲r代社會主義建設鑄魂育人的重任,兩者的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
高校思政課屬于通識課程,是當代大學生必修的非專業(yè)性課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國現(xiàn)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形勢與政策”等課程,內容相當豐富,且隨著新時代新理論的發(fā)展,高校思政課的內容還在不斷拓展和創(chuàng)新。就其具體內容來說,新時代的高校思政課已經高度涵蓋了勞動教育的內容,比如社會主義勞動觀、職業(yè)道德觀、奮斗精神、奉獻精神與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等等?!兑庖姟肥沁@樣界定勞動教育的內容的:“實施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tǒng)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yǎng)學生正確勞動的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根據以上界定,勞動教育內涵包括勞動精神、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以及勞動技能的提高??梢?,高校思政課教學體系的完善包含著勞動教育體系的完善,兩者在內容和邏輯上有著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
發(fā)掘高校思政課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點的關鍵,是優(yōu)化高校思政課程體系和教材內容,以真正實現(xiàn)勞動教育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課堂教學。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和深度挖掘兩者在內容上的契合點,將勞動教育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使勞動教育作為普識教育真正落地生根成長,使高校思政課打上新時代烙印,提升其時代性、有效性。
因此,立足高校思政課教學與勞動教育育人目標的一致性、內容互通性、教學方式的統(tǒng)一性,遵循育人的科學規(guī)律,發(fā)掘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契合點,通過推動勞動教育的改革,連帶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以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時代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思政課教師已經關注到了勞動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結合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對兩者的內容契合點研究尚未深入開展,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或者將勞動教育強行插入思政課課堂教學,從而在同一堂課出現(xiàn)兩種教育、兩張皮的現(xiàn)象,使思政課教學缺乏針對性,或者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政課的融合違背認知規(guī)律,使勞動教育和高校思政課教育的目的均無法落實、落地。
學校思政課的主要目的是立德樹人,培養(yǎng)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勞動教育的目的重在培養(yǎng)當代青年正確的勞動觀,養(yǎng)成勞動光榮、幸福是靠奮斗出來的、勇于承擔勇于奉獻等優(yōu)秀品質。可見,兩者具有共同的育人價值目標,“思政課與勞動教育課程共同擔負著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崇高使命”[2]。根據育人的共同價值目標,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就要牢牢把握好正確的著眼點。
首先,在高校思政課相關內容的教學中,要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觀,深刻領會社會主義勞動的本質。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3]。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是我們理解人類歷史的重要視角和方法,它深刻地揭示了勞動“是人類社會和全部世界歷史的永恒基礎”的重要規(guī)律[4]。而且揭示了基于人類勞動而建構起來的社會生活,人類歷史又是如何構建起社會的政治、經濟、道德、宗教等等社會意識心態(tài)等上層建筑,并借助于其自身的內在力量不斷開啟人類歷史的新紀元。自從有了人類歷史,便有了勞動,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也解放了人,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財富,也創(chuàng)造了精神財富。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從倫理維度把握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價值取向具有重要意義,讓學生理解并接受勞動才是幸福生活的源泉,從而樹立了勞動光榮的正確觀念。因此,要立足育人的目標,抓住思政課與勞動教育融合的著眼點,其前提就是要深入詮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本質內涵,使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學說入腦入心。
其次,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理論基礎,加強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勞動觀的重塑,這是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教學與勞動教育有效融合的關鍵。由于受不良風氣的影響,當前一些大學生存在著片面甚至錯誤的勞動觀念,主要表現(xiàn)在好逸惡勞、貪圖享受,或者將勞動純粹化為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而與此同時,高校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也尚未系統(tǒng)構建起來。鑒于此,應該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教育、加強勞動教育實踐,通過勞動教育的融入,使高校思政課教學固本鑄魂的功能得到強化,重塑青年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使大學生養(yǎng)成尊重勞動、勞動成果和勞動者的優(yōu)良習慣,并力爭做一個具有奉獻精神和奮斗精神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再次,勞動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這是兩者有效融合的成果所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勞動教育重在勞動價值觀的教育,其中創(chuàng)新精神是勞動價值觀中的重點。通過教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實踐能力,幫助新時代大學生樹立起新職業(yè)觀、就業(yè)觀;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勞模風范、工匠精神對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意志的引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這既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因此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必須要遵循思政課的特性,多維度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探尋勞動教育與思政課融合的切入點,營造勞動氛圍和環(huán)境,以實現(xiàn)思政課勞動教育的價值目標。
首先要以新媒體、新技術為手段,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增強思政課勞動教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主要采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創(chuàng)造仿真現(xiàn)實性勞動情景,引導學生在虛擬的勞動情境中形成與外部世界交互的親身體驗,在切身體驗中掌握勞動技能、升華熱愛勞動的情感、培育勞動光榮的價值觀。
其次采取滲透式人文教學方法,增強勞動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人文底蘊。要認真研究教材內容,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勞動元素,撰寫勞動教育內容的分析報告,作為教學的參考;結合課程勞動教育的內容,充分利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鼓勵學生“積極學習歷史中的勞動哲理和勞動思想”[5],如典型的勞動人物、勞動事跡,以史帶論、史論互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精神和勞動情懷;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重要思想充分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以筑牢思政課勞動教育的哲學底蘊、人文底蘊,增強思政課勞動教育的時代感。
再次,積極拓展思政課教學中勞動教育的時空,實現(xiàn)課內勞動價值、勞動精神教育與課外勞動技術實踐教育的有效結合。教師在思政課教學中開展勞動教育不僅可以利用思政課堂教學形式,也可以充分利用社會這個大課堂,比如瞻仰紀念館,加強與勞動模范和各單位先進工作者的交流,切身體驗社會模范人物的工作與生活,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勞動情感、堅強的勞動意志以及優(yōu)良的勞動品格,提升青年大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生產的能力。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政課教學在價值取向、目標要求、教學方式等方面同向同行,勞動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要認真發(fā)掘契合點、把握著眼點、清晰切入點,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