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莉,崔悅
(鄭州市骨科醫(yī)院 脊柱三科,河南 鄭州 450000)
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常發(fā)于老年群體,具有較高的致殘和病死率,是危害老年患者生命安全的嚴重疾病之一。患者典型癥狀多表現(xiàn)為脊柱后凸畸形、疼痛,臨床治療OVCF以手術為主[1]。但是,患者術后軀體活動功能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易產生焦慮、自責等負面情緒,康復積極性和治療效果可能受到影響。經驗性回避指的是個體不想面對負性的情緒、想法和軀體感覺等內在經驗,并采取措施試圖改變負性內在經驗產生的原因、頻率和形式。有研究表明,經驗性回避是一種消極的應對方式,對個體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重要影響[2]。通過相關措施改善OVCF患者經驗性回避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家庭關懷度是來自家庭的物質、精神上的支持程度。高水平的家庭關懷度可促使個體感受更多來自家庭的關愛,緩解個體不良情緒,使其更自信、正確地面對困境[3]。推測經驗性回避可能與家庭關懷度存在某種關聯(lián),而二者在OVCF患者中的關系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探討OVCF患者家庭關懷度與經驗性回避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選取鄭州市骨科醫(yī)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接收的120例OVCF患者。(1)納入標準:①符合《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診療與管理專家共識》[4]中OVCF診斷標準,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②≥18歲,依從性較好;③可正常溝通交流;④自愿參加本研究,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暴力因素引起的骨折;②獨居;③伴有精神、心理嚴重疾??;④合并其他免疫性疾??;⑤合并其他部位骨折;⑥近期遭受其他重大創(chuàng)傷性事件。120例OVCF患者中男54例,女66例;年齡54~72(63.58±2.45)歲;居住地城鎮(zhèn)58例,農村62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79例,高中及以上41例。
1.2 調查評估方法
1.2.1經驗性回避 于患者出院時,采用接納與行動問卷第2版(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2nd edition,AAQ-Ⅱ)[5]評估經驗性回避水平,問卷含7個條目,每個條目選項從“從未”“極少”“很少”“有時”“經常”“幾乎總是”“總是”依次計1~7分,總分7~49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經驗性回避水平越高。該問卷克倫巴赫系數(shù)為0.891,重測信度為0.874。
1.2.2家庭關懷度 于患者出院時,采用家庭關懷度指數(shù)問卷(family concern index questionnaire,APGAR)[6]評估家庭關懷度水平,問卷包含成長度、合作度、情感度、適應度以及親密度5個方面,采用Likert 3級評分法,每個方面選項從“幾乎很少”“有時這樣”“經常”依次計為0~2分,總分0~10分,其中0~3分表示家庭關懷嚴重缺乏,4~6分表示家庭關懷中等缺乏,7~10分表示家庭關懷良好,即分數(shù)越高表示個體家庭關懷度越高。該問卷克倫巴赫系數(shù)為0.894,重測信度為0.845。
1.2.3基線資料 設計基線資料調查表收集所需資料,內容主要包括:性別(男、女)、年齡(>60歲,≤60歲)、居住地(城鎮(zhèn)、農村)、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婚姻狀況(已婚、未婚/離婚/喪偶)、宗教信仰(有、無)、醫(yī)療付費方式(醫(yī)保、自費)、家庭月收入(>5 000元,≤5 000元)、基礎疾病(合并、未合并;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疼痛程度[無或輕度、中度或重度;采用數(shù)字疼痛評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7]評估:患者以0~10共11個數(shù)字代表疼痛程度,數(shù)字越大說明疼痛程度越嚴重,其中無疼痛為0分,輕度疼痛為1~3分,中度疼痛為4~6分,重度疼痛為7~10分]。
1.2.4資料收集過程 向患者詳細介紹本研究意義及目的,征得患者同意后,指導患者填寫調查問卷,填寫完成后當面提交,填寫問卷時間為30 min。問卷采取匿名方式,同時向患者承諾不會泄露患者任何個人信息。本次共發(fā)放120份問卷,回收120份有效問卷。
2.1 OVCF患者經驗性回避情況120例OVCF患者出院時經評估,AAQ-Ⅱ平均得分為(26.54±2.86)分。
2.2 不同基線資料特征OVCF患者AAQ-Ⅱ評分比較性別、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年齡、基礎疾病、婚姻狀況、疼痛程度、醫(yī)療付費方式等不同基線資料特征OVCF患者AAQ-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OVCF患者AAQ-Ⅱ評分比較
2.3 全部OVCF患者家庭關懷度情況出院時,全部120例OVCF患者經評估,APGAR評分存在不同程度差異,平均得分為(6.34±1.06)分。
2.4 OVCF患者經驗性回避與家庭關懷度的關系分析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OVCF患者經驗性回避與家庭關懷度呈負相關(r=-0.927,P<0.001)。
相關研究表明,OVCF在50歲以上群體中發(fā)病率約為11%~50%[8]。近年來,OVCF患者人數(shù)不斷增多,已成為老年人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手術是治療OVCF常用方案,可減輕疼痛程度,促進關節(jié)功能恢復[9]。但OVCF患者術后長時間難以生活自理,需要長時間的照顧,同時由于疾病治療給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患者容易產生“成為家人負擔、拖累家庭”的想法,出現(xiàn)內疚、不安等負性情緒,提高經驗性回避水平。經驗性回避是接納于承諾療法中的核心觀念,是導致個體痛苦和心理問題的重要機制之一,而高水平的經驗性回避可促使患者產生焦慮、擔心等負面情緒,降低患者的康復積極性和應對問題的能力,影響術后康復進度和日常生活質量[10]。相關研究表明,降低經驗性回避水平對促進個體積極行為和心理健康的改變有著重要意義[11]。鄭莉斯等[12]研究結果顯示,膝關節(jié)術后患者經驗性回避平均分為(26.26±7.44)分。本研究結果顯示,全部120例OVCF患者經評估經驗性回避平均分為(26.54±2.86)分,與上述結果類似,說明OVCF患者經驗性回避水平偏高。因此,積極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對降低OVCF患者經驗性回避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家庭作為個體生活的中心,高水平的家庭關懷度能夠為個體提供物質以及精神支持,減輕患者內心壓力,使得患者身心健康得以快速恢復,從而提高患者的適應能力,對患者的康復起到積極作用[13]。推測OVCF患者經驗性回避與家庭關懷度存在一定關聯(lián)。
本研究經雙變量Pearson直線相關性檢驗,結果顯示,OVCF患者經驗性回避與家庭關懷度呈負相關,說明OVCF患者家庭關懷度越高越有利于減輕患者經驗性回避水平。家庭關懷度高的患者由于家庭功能更好,在其面對疾病和術后生活時,家庭成員能夠為患者分擔疾病和治療過程中造成的壓力,還可積極尋求各種渠道、資源解決所面臨的問題,給予患者足夠的陪伴、支持和關愛,促使患者感受到更多來自家庭成員的力量,自責、擔憂等不良心理減輕,使得心理負擔得以緩解,使患者不再視疾病為災難,能夠以勇敢、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困境。同時增加患者個人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使患者管理疾病的信心增強,能夠積極采取措施應對疾病,減少了對家庭的各種擔憂,降低經驗性回避水平[14]。家庭關懷度低的患者由于家庭成員的幫助和關愛不足,難以較好適應術后生活,易出現(xiàn)無助、悲觀等不良情緒。同時被關愛、認同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在面對疾病帶來的困難時抗壓能力不足,降低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信心,失去面對疾病的信心及勇氣,促使患者更容易消極應對,對待困難采取回避和退縮的態(tài)度,導致經驗性回避水平升高[15]。建議護理人員詳細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強調術后康復的重要性,叮囑家屬多關心、陪伴患者,幫助患者進行術后康復鍛煉,多與患者溝通交流,緩解其負面情緒,與患者共同面對疾病,減輕患者心理負擔,以增加患者面對疾病的信心,降低經驗性回避水平。
綜上所述,OVCF患者經驗性回避與家庭關懷度呈負相關,家庭關懷度越高越有利于減輕患者經驗性回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