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強
(晉中信息學院 山西 晉中 030800)
高校是傳承發(fā)展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重要平臺,而形意拳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一個重要代表。近年來,我國很多高校體育教學中開設了形意拳課程并受到高校學生的廣泛參與和喜愛。但依然有部分高校學生參與形意拳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訓練是包括形意拳在內的一切體育項目教學的重要內容。形意拳訓練是一個系統(tǒng)、復雜、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活動,要想保證高校學生的形意拳訓練效果,形意拳教師必須要應用科學的訓練方法。為了進一步提高高校學生參與形意拳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為了幫助形意拳教師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本文進行以下研究。
形意拳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重要代表,在全國多個省份都有分布,又稱“行意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六合拳”。 形意拳的核心是“形”和“意”,要求習練者做到“肢體形于外”和“心意城誠于忠”,實現(xiàn)“形”和“意”的和諧統(tǒng)一。形意拳具有明快有力、剛柔相濟、嚴密緊湊、沉實穩(wěn)健、氣力合一、動作整齊等運動特點。在高校形意拳訓練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只有充分了解形意拳的運動特點,才能保證訓練效果。
高校學生是高校形意拳訓練的主體,其素質與能力發(fā)展是高校形意拳訓練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因此,本文從高校學生視角分析高校形意拳訓練價值,具體如下。
這是高校形意拳訓練最基本、最直接、最外顯的價值。近年來,伴隨著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雖然高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有所提升,但依然不容樂觀。形意拳是我國古老的拳術之一,其千百年經久不衰、傳承發(fā)展的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它具有強大的健身功能。形意拳能顯著促進高校學生四肢肌肉力量的發(fā)展,使高校學生四肢肌肉結實、有力;能顯著促進高校學生腕、肘、肩、髖、膝、踝各部位的柔韌性,降低他們在訓練和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幾率;能顯著促進高校學生神經系統(tǒng)機能發(fā)展,這對經常從事腦力勞動的高校學生而言十分有幫助;能顯著促進高校學生呼吸系統(tǒng),使他們呼吸通暢、有力;能顯著促進高校學生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發(fā)展,加強他們體內血液循環(huán),使面色紅潤、有光澤;能顯著促進高校學生消化系統(tǒng)的發(fā)展,很多技法均能加速高校學生內臟器官的蠕動,從而促進消化和新陳代謝。
運動水平是個體對運動的適應程度。運動成績是個體參加比賽所獲得的結果。對于即將參加形意拳比賽的高校學生而言,只有經常參與訓練,才能維持和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才能讓他們的身體素質、技法運用能力、心理素質等更好地滿足正式比賽的需要,從而提高運動成績。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訓練也是檢驗、考核高校學生形意拳運動水平的一個手段。在訓練中,形意拳教師會通過觀察、提問、模擬比賽等方法及時了解學生在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然后及時調整訓練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成績。
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十分重要。尤其是近兩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能大大助力高校學生學習、生活和畢業(yè)后的社會生活。高校形意拳訓練通常有完善的訓練計劃,包括課時訓練計劃、周訓練計劃、月訓練計劃和年訓練計劃。而這些訓練計劃的實施,能夠讓高校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高校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又利于他們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形意拳強調“形”與“意”的和諧統(tǒng)一。因此,高校形意拳訓練不僅關注學生“形”的訓練,還關注學生“意”的訓練。而形意拳“意”的訓練是建立在學生對形意拳文化的深刻理解基礎上的。形意拳文化的本質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其內核是豐富且深厚的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在訓練過程中,高校學生會將課堂上所學的形意拳文化理論知識通過一招一式“表現(xiàn)”出來,這個過程既是高校學生學練形意拳技法的過程,也是高校學生進一步理解和“內化”形意拳文化的過程。高校學生經常參與形意拳訓練,能夠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訓練方法是達到訓練目標的一切措施與手段的總稱。在運動訓練中,科學的訓練方法能讓習練者順利且快速地達到訓練目標;反之,則讓習練者難以甚至根本無法達成訓練目標。國內外不同學者對科學訓練方法的“科學”一詞有不同的解釋。本文評定訓練方法科學與否的標準為 “訓練方法是否運用系統(tǒng)科學的觀點和理論”。系統(tǒng)是一切事物普遍具有的根本屬性,是物質存在的基礎形式,是事物之間一種本質的關系。以系統(tǒng)論視角分析高校形意拳訓練方法,即高校形意拳教師運用系統(tǒng)科學的觀點和理論,按照形意拳運動特征自身的系統(tǒng)性,將各項訓練內容(包括體能訓練、技法訓練、心理訓練)均放在系統(tǒng)形式中選擇訓練方法。它要求高校形意拳指導學生進行訓練時要注重系統(tǒng)與要素、要素與要素、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關系,全面、綜合地分析訓練方法,以促進學生多項素質與能力的發(fā)展。
高校形意拳訓練主要內容有形意拳專項體能訓練、形意拳技法訓練和形意拳心理訓練三項,不同訓練內容對應不同的訓練方法。目前,在我國部分高校形意拳訓練中,形意拳專項體能訓練、形意拳技法訓練和形意拳賽前心理訓練均存在訓練方法不科學的問題。其中,形意拳體能訓練方法不科學主要表現(xiàn)為訓練方法僅能發(fā)展學生運動素質,而不能發(fā)展學生身體形態(tài)和生理機能。形意拳技法訓練方法不科學主要表現(xiàn)為對學生“形”的發(fā)展關注較多,而對學生“意”的發(fā)展關注較少。形意拳心理訓練方法不科學主要表現(xiàn)為對學生心意和力意的發(fā)展關注較多,而對學生氣意的發(fā)展關注較少。
形意拳體能系統(tǒng)由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和運動素質3個要素構成。3個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見表1)。形意拳教師應用的訓練方法只有注重3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并促進3個要素的發(fā)展,才是科學的訓練方法。
表1 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和運動素質3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以上3個要素中,運動素質是最活躍的要素,是體能的外在表現(xiàn)。而身體形態(tài)和生理機能是不活躍的要素,是體能的內在表現(xiàn)。對體能外在表現(xiàn)的過分關注,導致部分高校形意拳體能訓練中,教師應用的訓練方法僅能發(fā)展學生運動素質,而不能發(fā)展學生身體形態(tài)和生理機能,科學性不高。為此,作者建議高校形意拳教師從系統(tǒng)觀點和理論出發(fā),應用能夠同時發(fā)展學生運動素質、身體形態(tài)和生理機能的訓練方法。以腰部柔韌素質訓練方法為例。高校形意拳訓練中的腰部柔韌素質訓練方法有很多,如,仰臥團身、弓箭步轉腰壓腿、站立體測屈等。很多形意拳教師應用上述訓練方法時,往往對學生運動素質關注較多,而對學生身體形態(tài)和生理機能關注較少。對此,作者建議形意拳教師對原來的訓練方法進行如下調整。
原來的訓練方法:仰臥在墊子上,屈膝;雙腳滑向臀部;雙手扶在膝關節(jié)下部;雙手向胸部和肩部牽拉雙膝,髖部提起,使臀部離開墊子;保持10s,結束一組動作;重復練習。調整后的訓練方法:墊子外先筆直站立3s,然后緩慢仰臥在墊子上;調整仰臥姿勢,確保身體筆直、不斜肩、不含胸,雙腿充分伸直,保持5s;平穩(wěn)呼吸,緩慢屈膝,做動作時保持身體筆直、頭上頂、肩放松,雙手扶在膝關節(jié)下部;呼氣,雙手向胸部和肩部牽拉雙膝,做動作時體會腰部關節(jié)、肌肉和韌帶伸展,髖部提起,使臀部離開墊子,說出全身肌肉、關節(jié)伸屈伸的自我感覺;平穩(wěn)呼吸,保持10s,結束一組動作;重復練習。
雖然機體的形態(tài)主要有賴于先天遺傳,但可以通過后天訓練得到一些適應性改造。形意拳對機體的形態(tài)有一定的要求,包括頭正、頂平、頸直、背直等??梢钥闯觯{整后的訓練方法對學生站立和臥的基本姿態(tài)均提出了明確要求。另外,形意拳對機體呼吸機能和神經機能有較高要求??梢钥闯?,調整后的訓練方法對學生的呼吸方式、自我感覺也提出了明確要求,有助于學生生理機能的發(fā)展。
高校形意拳訓練中的技法訓練是對學生進行有關形意拳基本技術和套路技術的訓練。形意拳基本技術主要有手形、手法、步形、步法和腿法;套路技術有三體式站樁、五行拳、五行連環(huán)掌、十二形、十二形綜合套路等。從系統(tǒng)論角度分析,形意拳技法系統(tǒng)由“形”和“意”兩個要素構成。兩個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見表2)。
表2 “形”和“意”兩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在以上兩個要素中,“形”表現(xiàn)為“正”、“齊”、“順”、“穩(wěn)”、“實”、“連”“整”等。 其中“正”指姿勢正確;“齊”指動作整齊;“順”指進退和順;“穩(wěn)”指均衡穩(wěn)定;“實”指力量充實;“連”指動作連貫;“整”指圓活完整?!耙狻北憩F(xiàn)為“輕”、“靈”、“虛”“合”等。其中,“輕”指輕松;“靈”指靈巧;“虛”指清虛;“合”指形意合一?!靶巍笔切我馊挤ㄖ小耙狻钡耐庠?、綜合表現(xiàn),規(guī)范的“形”能充分表現(xiàn)出“意”?!耙狻睂π我馊挤ㄖ械摹靶巍庇幸I、約束作用。基于形意拳技法訓練中“形”和“意”的關系,作者建議高校形意拳教師從系統(tǒng)觀點和理論出發(fā),應用能夠同時發(fā)展學生“形”和“意”的訓練方法。以五行拳之崩拳訓練方法為例,很多高校五行拳之崩拳訓練步驟為預備勢→右崩拳→左崩拳→右崩拳→左崩拳→崩拳回身→右崩拳→崩拳收勢,各步驟有相應的訓練方法。很多形意拳教師應用上述訓練方法時,對學生“形”的關注較多,而對學生“意”的關注較少。對此,作者建議形意拳教師對原來的訓練方法進行如下調整。
原來的訓練方法:(預備勢)三體式準備姿勢;(右崩拳)兩手變拳,左拳拳眼朝上,右拳拳心翻轉向上,左腳前邁一步,右腳隨即跟上的同時右拳向直、向前打出;(左崩拳)左腳再向前一步,右腳隨即跟上的同時左拳向直、向前打出;(右崩拳)動作與第一次右崩拳動作相同;(左崩拳)動作與第一次左崩拳動作相同;(崩拳回身)左拳不動,右拳回收至腹部右側,左腳向內扣,以右腳腳尖為軸向后轉動扭直身體。調整后的訓練方法:(預備勢),三體式準備姿勢,腦海中想象整組動作,心意上升,氣意下沉,勁意積蓄;(右崩拳)心意上升,想象“右拳為箭—射出”,左右腳依次虛靜前移,靈巧打出右拳;(左崩拳)換氣,想象“左拳為箭—射出”,左腳再向前一步,左右腳依次虛靜前移,靈巧打出左拳;(右崩拳)意識和動作同第一次右崩拳;(左崩拳)意識和動作同第一次“左崩拳;(崩拳回身)想象“箭回收入箭袋”,體會四肢和身體扭轉的輕松感。
“意”的訓練是形意拳技法訓練的重要內容。在高校形意拳技法訓練中,教師應讓突出“意”的訓練。可以看出,調整后的訓練方法不再片面強調學生身體如何用力,而是強調學生用 “意”領出“形”來,隨意用力,勁力要由表露于外轉為蘊含于內。這樣訓練,表面上學生的技術動作要求少了,其實“意”對全身肌肉群的調動反而增加了,使“形”更有意蘊。調整后的訓練方法注重“意”和“形”的結合訓練,突出明勁到暗勁再到化勁的過程,使學生在訓練中做到“形意合一”。
形意拳心理訓練是專門的“意”訓練。在高校形意拳訓練中,若教師僅通過“意”和“形”結合起來的技法訓練促進學生“意”的形成和發(fā)展,收效較低,必須有賴于專門的“意”訓練。形意拳的“意”系統(tǒng)由心意、氣意、力意3個要素構成。3個要素相互練習、相互制約(見表 3)。
表3 形意拳心意、氣意、力意3個要素之間的關系
如果我們將形意拳的“意”看作一個部隊,則心意是謀主,氣意為元帥,力意為將士。心意是機體大腦思維產生的意識。氣意是機體在心意主導下,隨心意或由心意所支配的內氣運行過程。力意是機體在心意和氣意的雙重導引下身體各部位發(fā)出的功。心意對氣意和力意有導引作用。氣意對心意有影響作用,對力意有導引作用。力意對心意和氣意都有影響作用。高校形意拳心理訓練方法有很多,常見的有念動訓練法、自我暗示訓練法、注意力集中訓練法、想象訓練法、模擬訓練法等。而很多形意拳教師應用上述訓練方法時,往往對學生心意和力意的關注較多,而對學生氣意的關注較少。為此,作者建議高校形意拳教師從系統(tǒng)觀點和理論出發(fā),應用能夠同時能發(fā)展學生的心意、氣意和力意的訓練方法。以念動訓練法為例,作者建議形意拳對原來的訓練方法進行如下調整。
原來的訓練方法:腦中回憶所學的技法,形成完整的、視覺與動覺相結合的動作表象;在動作表象的引領下做動作。整個訓練過程中,學生心意和力意都會得到訓練,但氣意無法得到訓練。調整后的訓練方法:(心與意合)安定情緒,心無旁騖,將精神集中在大腦,有意識地回憶動作,達到“神內斂”精神狀態(tài);(意與氣合)平穩(wěn)呼吸,建立動作表象,要求體會動作表現(xiàn)和呼吸的配合,想象氣息在體內自如運轉;(氣與力合)在動作表象引領下做動作,保證動作和呼吸協(xié)調配合,想象氣息在發(fā)勁部位肌肉、血液、骨骼中的集中。形意拳訓練強調心意、氣意、力意相連。形意拳教師指導學生心理訓練時,應強調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在心與意合方面,形意拳教師應用的心理訓練方法應強調學生的后天意識(記憶、想象、判斷、整合等)通過訓練,能夠和心(并非心臟,而是感識外界的天機和靈性)以及先天意識(下意識)的轉化功能加強。心與意越“合”,學生在施展形意拳技法時(如,邁步、出拳、收臂、扭轉身體等身體運動變化),他們越能高質量地做出直接反應。在具體實踐中,要想讓學生做到心與意合,還需要形意拳教師通過其他手段提高學生先天意識和心的質量。在意與氣合方面,形意拳教師應用的心理訓練方法不僅要強調意與內氣合,還要強調意與外氣合。內氣即體內運轉的氣息,外氣即我們通過口鼻進行的呼吸。若形意拳教師僅指導學生做意與外氣的合,是無法真正實現(xiàn)意與氣合的??梢钥闯?,調整后的訓練方法強調學生感受氣息在體內的運轉,能夠幫助學生實現(xiàn)意與內氣合。在氣與力合方面,形意拳教師應當?shù)男睦碛柧毞椒ㄒ环矫嬉獜娬{靜與動合(靜屬氣,動屬力),只靜不動和只動不靜都不可??;另一方面強調內氣與外力的合,而不僅僅是外氣與外力的合。
訓練是高校形意拳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從高校學生角度而言,高校形意拳訓練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形意拳運動水平和運動成績提升、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形成都有積極作用。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形意拳訓練方法存在科學性低的問題。鑒于此,本文建議高校形意拳教師對現(xiàn)有的訓練方法進行調整。要想做好這項工作,高校形意拳教師要不斷依據(jù)現(xiàn)代前沿科學理論對現(xiàn)有的訓練方法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