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在實施新目標、新要求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利用信息技術來優(yōu)化閱讀課堂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內容,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閱讀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漳州市電化教育館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智慧教學與減負增效的研究—基于農村小學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課題批準號:ZXK202129)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林芳蘭(1979—),女,福建省漳州市巖溪中心小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現(xiàn)代教學手段在教育教學中有著日益廣泛的運用。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視野,對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1]。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手段越來越豐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更好地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這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參考最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有目的、有計劃地展開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站在學生的角度看閱讀教學,教師應當認識到學生閱讀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學生通過視覺通道輸入信息的過程。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因此他們在輸入信息的時候,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現(xiàn)代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打通信息輸入的途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當認識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生活閱歷不夠,這也導致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差,在此基礎上,教師的引導和教育更加重要。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分析閱讀材料,找出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帶領學生一起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將閱讀材料的內容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其真實含義,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都非常豐富,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通過互聯(lián)網篩選出與閱讀內容相關的教育資源,這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除此之外,先進的信息技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進而實現(xiàn)交互式學習的目的。
(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能夠改善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篩選出合適的閱讀素材,并通過信息技術將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分享給學生,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其次,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能夠吸引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活動中,通過各種各樣的視頻、動畫、圖片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感受,這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最后,信息技術具有多元性、開放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這是單純的課本內容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也正是這些優(yōu)勢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在技術革命背景下,要想跟得上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潮流,就一定要利用好信息技術展開閱讀教學活動,使得學生所能夠接觸的閱讀面更廣,以此收獲更多的知識。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現(xiàn)實問題,要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尋找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本著這樣的目的,反觀當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發(fā)現(xiàn)在閱讀教學本身、信息技術運用等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閱讀教育教學觀念滯后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教學活動要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但是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學更加注重傳授學生知識,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水平的標準,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側重于分析和講解閱讀材料,忽視了教育和引導的任務。當學生在教師分析和講解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便會要求學生根據參考答案自行理解,學生沒有辦法輸出自己對于閱讀材料的觀點和看法,也就難以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還有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忽視了閱讀教學的本質,根據提前做的教學設計,按部就班地授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被動地總結和歸納閱讀的中心思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對閱讀材料的感悟和理解,這種滯后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和動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不高,導致閱讀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二)不重視課外拓展閱讀
新課改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但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還是將目光停留在閱讀和講解課本內容上,將課本內容作為考試選題的重點,這就導致閱讀教學的內容比較單一。還有一些小學語文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讀課本內容,卻忽視了課外拓展閱讀。雖然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會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但是指導的方式還是停留在口頭建議上,由于小學生的行動力比較差,這無疑是很難實現(xiàn)的。
雖然課本內容能夠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但是閱讀材料的內容太過單一,很難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課外拓展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不僅可以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推薦合適的書目,鼓勵學生組建閱讀團體,給其他同伴分享自己讀過的好書,還可以分享自己對于閱讀材料的感受,從而更好地拓展學生閱讀的深度、廣度,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三、運用信息技術有效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路徑
通過分析當前小學語文閱讀的現(xiàn)狀可以發(fā)現(xiàn),閱讀教學的優(yōu)化在于借助信息技術去豐富教學內容,拓展課外閱讀的空間。當然,這還只是一個宏觀思路,具體到微觀操作的層面,教師還需要進行深入思考。所謂優(yōu)化,其實就是在原有閱讀思路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讓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加高漲,讓學生的閱讀空間更加寬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不可或缺,因而教師更應注重對自身教學素養(yǎng)的提升,特別是信息技術素養(yǎng)。
(一)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我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發(fā)揮好引導作用,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信息技術素養(yǎng),更好地掌握多媒體信息技術,制作出內容豐富的多媒體課件;按照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運用信息技術,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更好地輔助和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除此之外,學校應該定期組織教師培訓活動,比如可以邀請一些教育專家來學校開講座,使得教師能夠認識到運用信息技術的重要價值。學校還可以邀請一些專業(yè)的信息技術老師來講解信息技術知識,教授教師如何制作內容豐富、吸引人眼球的課件,以此來培養(yǎng)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術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
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小學語文閱讀課堂都是由教師主導,學生的主動性難以發(fā)揮,導致課堂教學效果比較差。針對這一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在感性素材的影響下,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參與閱讀教學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教學《趙州橋》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正式上課之前,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一段關于趙州橋的視頻。視頻中對趙州橋做了簡單的介紹,比如趙州橋位于河北省趙縣,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又叫安濟橋等。跟隨著鏡頭,趙州橋過去的歷史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增加了學生對于趙州橋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內容。又例如,學生在學習《憶江南·江南好》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尋找一些與詩句情境相匹配的圖片、音樂或是朗誦音頻、視頻,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能夠更好地感受到江南美景,從而順利理解詩意。
(三)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單純的課內閱讀沒有辦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拓展課外閱讀面,這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信息技術的使用為閱讀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水平,從互聯(lián)網上搜集相關的閱讀材料,以此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學生在學習《將相和》時,教師可以將歷史背景和課文內容結合起來講授,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讓學生利用手里的書籍或者網絡來搜集《將相和》的歷史背景資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制作成PPT,第二天帶到課堂上來,利用教室里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展示與分享。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幫助學生主動去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更多的歷史知識,實現(xiàn)拓展閱讀的目的,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四)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育教學手段也應該不斷的革新。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與文章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等,這種視聽相結合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新內容的接受程度,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活動的興趣。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只有讓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才更加愿意深入學習。比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時,教師可以搜集《飛奪瀘定橋》電影片段,將課文內容通過視頻的形式進行情景再現(xiàn),使得學生對文章中所描述的場面形成更形象化的了解,更好地去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在整體解讀文章的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當時作者所處的年代,課文的寫作背景、寫作心境等,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作者生平,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閱讀學習過程中,這有利于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結語
小學語文具有極其鮮明的學科特色,綜合性廣、實踐性強。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小學語文處于學生整個學習生涯最重要的奠基階段,其使命之重要、地位之特殊,都要求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深挖教材,關注學情,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各個角度入手,對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和策略做深入探究[2]。同時,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利用信息技術的度,不能過度依賴信息技術。此外,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利用信息技術來優(yōu)化閱讀課堂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偉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20(31):60-61.
[2]楊玉潔.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08):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