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谑杏⒉判W 符碧玲
部編版教材為了落實語言文字運用,一二年級在語文園地中特別增加了“字詞句運用”欄目,三至六年級增加了“詞句段運用”欄目。這個欄目的開設符合語文課程特點,三年級的“詞句段運用”把詞語積累、詞義辨析、句子品讀、情境小練習等有機融合在一起,集中反饋和訓練本單元或已學單元課文中出現(xiàn)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基于上述認識,語文教師必須根據(jù)課標要求,認真梳理“詞句段運用”序列表,深刻領會編者的編排意圖,從而保證該欄目落實讀寫結合的教學價值。
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詞句段運用》欄目中的第二板塊內(nèi)容是:幫媽媽整理一份購物清單。選擇這個內(nèi)容備課、上課,就是因為這個內(nèi)容具備生活化、活動化。只要勾連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好學習情境,應該可以體現(xiàn)這節(jié)課的設計感。筆者遵循學生“認知—實踐—運用”的學習規(guī)律,力求帶著學生一起親歷學習的過程。好課是磨出來的,再好的教學設計都要經(jīng)過課堂教學的驗證。筆者深諳此道,因此,就有了下面兩次教學實踐的反思和改進。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筆者設計了兩個教學活動:學會整理、學會列購物清單,兩個活動借助思維導圖來完成,也是為了讓學生的思維可視化。
第一個教學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什么是整理?為什么要整理?教材提供了下列生活中的物品:速凍餃子、饅頭、餅干、充電器、枕頭、垃圾桶、棉拖鞋、沐浴液、衣架,在孩子認讀后,筆者給足孩子借助思維導圖整理的時間,第一個教學活動順利完成。第二個活動讓學生列購物清單,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難點。其實在借班試講時,筆者就感覺到這個環(huán)節(jié)不順,總是達不到筆者預期的效果。原本想著有了真實的購物清單樣本,并設計好學習單,或許可以幫助孩子完成這個教學活動。為此,筆者特意找了大潤發(fā)的購物清單,還設計了漂亮的學習單(設計一張購物清單),同時提供“年夜飯”和“秋游”這兩個真實的情境,讓孩子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購物清單的設計:(1)小組合作完成購物清單(二選一):年夜飯;秋游;(2)要求:至少六種物品;單價統(tǒng)一記為整數(shù);想想怎樣填寫更快;派代表介紹購物清單。
雖然孩子對合作學習表現(xiàn)得興致勃勃,但遺憾之處也恰恰在此。十一個小組設計的購物清單,并沒有體現(xiàn)“整理分類、合理實用”的特點,反而給人一種無章可循的感覺。
筆者思量了好久,應該是這些細節(jié)沒考慮周全也沒有處理好:因為忽略學情,沒有明確教學難點,也就沒有找準突破教學難點的策略、方法,這是第一次教學實踐遺憾收場的根本原因。
雖然“勾連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意識很明顯,并努力體現(xiàn)綜合性、主題式學習的設計,但高估了三年級學生對購物知識的認知和儲備,沒有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活動支架,讓學生在全面認識購物清單后,再進入遷移運用的實操階段,導致教學效果低效。
點評小組設計的購物清單環(huán)節(jié),首先是沒有找到有代表性的單子,通過強烈的對比讓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提煉如何設計好購物清單的方法。其次是評價標準沒有落實到位,特別是沒有借助點評小組的購物清單再次強化學生對整理的認識和運用。因為教學沒有走一個完整的來回,所以缺憾自然就如影相隨。
借助“如何設計購物清單”落實語用也只是淺嘗輒止,小組代表并沒有說清設計意圖。小組代表反而指出因組員對選購什么物品爭執(zhí)太多,漠視合作學習的要求和目的,影響了合作設計的效果,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甚至不能完成合作設計的任務。
第二次就第八單元的《詞句段運用》的教學再補課,筆者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力求落實“一課一得”,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立足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站在課堂的中央,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深度學習。
筆者把十一個小組設計的購物清單重新發(fā)回給各組,再次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本組的設計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五分鐘后,十一個小組依次上臺展示匯報:找問題、說改進。筆者根據(jù)各組的匯報板書其主要觀點。匯報完畢,筆者讓全班再次聚焦板書,對比發(fā)現(xiàn)哪個組的“找”和“說”是最有效、最深刻的。全班的目光齊刷刷看向黑板,一陣靜默后,孩子發(fā)現(xiàn)各組關注的幾乎是“價格太高或太低”“數(shù)量太多或太少”,“說改進”也是基于這兩點改進的。筆者讓各組再深入討論,就“年夜飯”和“秋游”這兩個熟悉的生活場景,繼續(xù)“找問題”“說改進”。
果然,孩子的發(fā)言越發(fā)精彩“垃圾食品太多”“秋游要吃水果,也要吃主食”“飲料喝太多不好”“營養(yǎng)均衡很重要”“年夜飯要有象征團團圓圓的餃子、湯圓”“年夜飯長輩們可以喝點酒,再給小朋友準備旺旺大禮包,這樣大人、孩子都高興呢”“秋游還可以帶上一些衣物防止著涼或下雨”“可以布置餐廳,增加春節(jié)氣氛”“面食有利健康,油炸食品屬于高熱量食品,應少吃?!彪S著孩子的思路被打開,越來越多的生活場景、生活經(jīng)歷被喚醒,這樣的學習充分連接了學生的既有知識,課堂教學就成功一大半了。
在全班對如何選購物品形成相對正確的認識后,筆者讓各組根據(jù)自己重新調(diào)整過的物品進行排序,排序的時候小組一定要好好想想標準是什么。
這應該是第三輪的深度思考了。本輪同樣是各小組依次匯報,說改進的購物方案,說排序的理由。不過,對于物品應該是“先分類再排序”這個原則,目前各組的匯報還是沒有說到重點。筆者并不急于指出,而是耐心等待后面的小組。果然,第六組在匯報時,就是遵循“先分類再排序”的原則,而且食品類是按“營養(yǎng)成分從高到低”排序的。組長匯報完畢,筆者適時問全班,這個小組和其他小組有什么不同之處?因為物品前面有明顯的序號,而且同一類依次排列,其他小組馬上意識到“本組只考慮排序而沒有先考慮如何分類,分類才是最好的整理。”真可謂“步步為營、穩(wěn)扎穩(wěn)打”,也正因為筆者的這個“戰(zhàn)略思想”和“運籌帷幄”,所以各小組在匯報的過程中也逐步明白了如何選購物品,如何先分類再排序,這是設計購物清單的前期工作,不可不明。
該明確的要求、原則、方法、步驟都明確了,自然就是各組重新設計購物清單了。于是,筆者給十一個小組再發(fā)了一張新的購物清單,由各小組自定生活場景,并完成購物清單的設計。
五分鐘后,還是小組依次匯報。十一個小組中選擇“生日晚會”的有七個小組,看來“過生日”這件事還是孩子最熟悉最盼望的;有一個組選擇了“同學聚會”,兩個組選擇了“露營”,一個組選擇了“西餐”?!巴瑢W聚會”組以“海鮮大餐”為主,不僅營造了聚會的熱鬧氛圍,還充分體現(xiàn)了海南作為海洋大省的魅力。清單中點到的各色生猛海鮮,著實讓筆者贊嘆不已。最值得一提的是“西餐”組,有紅酒,有牛排,有意大利面,不僅有餐前的沙拉,還有餐后的甜點,還真是標配。本輪各組都注意了營養(yǎng)均衡、葷素搭配,還注意到會場的布置、氛圍的創(chuàng)設、賓客的滿意度,儼然個個都是“小小設計師”。誰說三年級的學生就不會設計購物清單,只要老師提供了這樣的學習經(jīng)歷,搭建了互學、展學的平臺,孩子一定學有所獲。為了延伸這一學習收獲,筆者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就是為自己的生日晚會擬定一份購物清單,并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超市按清單購買物品。
當這樣的好課越來越多,語文教材“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在2022版新課標的指引下,筆者將不斷改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斷收獲教學相長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