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世界所敬仰。中華文明沉淀的載體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武術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武術的發(fā)展一直沒有受到重視,一直存在流失、自生自滅的問題,尤其在受到西方競技體育思想影響后,這種國粹在傳承上面臨著更多的矛盾。當前,傳統(tǒng)武術受到很大沖擊,其傳承和發(fā)展的狀況不樂觀,對其加強保護是很必要的。八極拳是中國傳統(tǒng)武藝的一種,有著豐富多樣的內容,深厚的文化底蘊,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代表性、傳承性。研究八極拳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留住歷史精髓的重點。該文通過分析八極拳傳承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有效、科學的保護措施,促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
八極拳具有非常重要的傳承價值。首先,它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八極拳是武術靈魂的殿堂,其訓練能提升人的身體素質,提高人的攻擊力,在作戰(zhàn)年代,戰(zhàn)斗力關系著個人安危和國家安危,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要是自衛(wèi),為滿足這一需求,創(chuàng)造出了武術[1]。在當前社會中,武術的價值雖然不如古代突出,但武警、公安人員掌握格斗技術是必要的,社會中還存在許多不安定的因素,人們會遇到打架的現象,掌握武術便擁有了安全感。八極拳具有很高的實戰(zhàn)價值,武警和公安人員掌握的格斗、背摔等動作都是從八極拳中汲取的養(yǎng)料,它還注重防攻練習,以快、狠、猛著稱,由此可見,八極拳是武術的殿堂,需要練習者認真?zhèn)鞒?。第二,八極拳是多門藝術的融合。八極拳的藝術性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它借鑒了許多藝術種類中的美學框架、理論技術,能把握人的節(jié)奏,激發(fā)人的潛力,它還具有很強的藝術創(chuàng)造空間以及藝術表現力,有著生動的造型、優(yōu)美的姿勢。八極拳不僅是一種身體活動,還是一種技藝,具有攻擊的神秘色彩,也具有人體運動的審美價值。在練習八極拳時,動作要放松,當運行到指定位置時,突然發(fā)力,體現著虛實相生的特點,其動作取自于十大象形,與美學思想相符合,能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第三,它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八極拳具有多元化的文化內涵,深植于傳統(tǒng)美學、傳統(tǒng)道學、傳統(tǒng)心理學等多科中,土壤中吸收了儒教、佛教、道教等思想,具有天人合一的特點,能展現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獨有價值。推廣八極拳有助于傳承中華民族文化,能讓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第四,八極拳是和諧社會的產物。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古國,從古至今講究和睦相處、仁義道德,八極拳具有很高的武德修養(yǎng),學好八極拳,學習者首要的是具備武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練好八極拳,學習者會修身養(yǎng)性,有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意愿,這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2]。此外,八極拳具有教育價值。八極拳師傅在招收弟子時,會注重考查徒弟的品德,看他們是否有高尚的人格。練習者要有誠實守信、尊師重道、嚴于律己的品格,能夠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練習八極拳的過程是很枯燥的,需要練習者有自強不息、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精神,有勤奮學習頑強的毅力,能夠持之以恒。練習者能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提升各方面的素質。
八極拳的傳授對象主要是青少年,傳承形式是以套路的方式,宣傳推廣一般依靠八極拳文武學校,推廣途徑狹小,推廣對象受限,不能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趨勢[3]。當前是信息化的時代,許多新鮮刺激的事物應運而生,這些事物與傳統(tǒng)文化相比更被人們喜愛,倘若八極拳不能充分利用時代發(fā)展的契機,滿足不了時代更迭的要求,則會逐漸被人們所忽視。八極拳雖已初步建立了一些自媒體賬戶,但其活躍度遠遠不夠,發(fā)布的內容往往過于碎片化,難以吸引粉絲關注[4]。由此,八極拳在傳承時,可依靠現代化的工具,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方式,還可通過網絡、電視等媒介進行傳播,拓寬宣傳的渠道,讓更多人了解八極拳,這樣更多的人,才會去接觸、練習它。如果沒有人接觸學習或是互相鼓勵,八極拳會消失于人們的視野中,如果只是學校宣傳八極拳,會阻擋它傳承發(fā)展的步伐,要讓八極拳的宣傳滿足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真正走進人們生活,它的傳承才會永久流傳、百花齊放。
八極拳的傳承與其他傳統(tǒng)技藝一樣,是口傳身授的,但這種模式不符合時代開放包容的主流,傳承方式較為落后[5]。歷史已經證明許多落后、單一的優(yōu)秀技藝已經瀕臨失傳,但并不是說這種傳承方式是錯的,而是它會受限于古人傳承的“潛規(guī)則”,這容易出現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部分八極拳的傳承師傅在教授弟子時,為了防止出現“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現象,一般會有所保留地傳授,這種思想會加速八極拳的衰敗。第二,八極拳傳承注重家傳,一種傳法只在村莊內部或自家傳播,不會傳授給外人,還有一些傳承者會秉承著“傳男不傳女”的思想,這種方式會將八極拳傳承帶入危險的境地。
八極拳在傳承時面臨的現實困境是傳播渠道狹窄,傳播空間狹小。近些年傳統(tǒng)武術文化并沒有被人們重視,生存環(huán)境較差,即使是在武術之鄉(xiāng),習武的人也很少,更不用說練習八極拳的人。在這種環(huán)境下,八極拳的傳承會陷入尷尬的境界,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導致的。第一,八極拳強調“俠義”精神,這種精神與當前時代發(fā)展主題是不符的,俠義無法在當前這個新時代中占據主流,尤其在社會和諧、民族統(tǒng)一的環(huán)境中,由此八極拳的發(fā)展空間會受到限制。另外,受多種傳承因素的影響,當代年輕人沒有深刻認識八極拳,在傳承中也與新時代發(fā)展的主流方向相偏離。
杰出的民間文化繼承人是活寶庫,他們身上有個性創(chuàng)造力,承載著祖先創(chuàng)造的文化精華,頭腦中有中國民間文化遺產和技藝。文明傳承的主要渠道是代代相傳,傳承人在其中起到關鍵的作用,杰出的傳承人能將民族的文化推向歷史的高峰。但當前八極拳的傳承依然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文武學校、體育館是主要的傳播渠道,與之相關的廟會表演、健身體育館等活動場所逐漸減少。由于八極拳有雄健、剛烈的特點,練習人群主要以青少年為主,這便限制了傳承的對象。許多武術愛好者喜歡練習太極拳,而不是八極拳。另外,八極拳的傳承方式是口傳身教,在時代的發(fā)展下,練習的人越來越少,傳承人也因此減少,懂得八極拳練習的青少年更少。同時,受西方外來思潮的影響,大多數青年人喜歡練習跆拳道等新鮮事物,武術館練習的人寥寥無幾,如此傳承便受到了限制。
在當前時代中,科技和網絡快速發(fā)展,各種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各種新興媒介層出不窮,傳播方式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傳播手段更加便捷化、現代化,人們可隨時隨地接收信息[6]。在這一背景下,八極拳的傳承可將資源整合,改變單一的傳播方式,可通過雜志、電視、網絡等各種途徑傳播。對于它所在的文武學校,可多途徑宣傳學校的特色,吸引更多青少年的注意,引導他們加入。傳承人也要善于整合各種資源,多參加八極拳的演出和表演,深入到群眾中,讓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看到八極拳。喜歡八極拳的愛好者可一起形成團隊組織,這也能強化宣傳的力度。
八極拳在發(fā)展和傳承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傳模式,拋棄“不傳外人”的思想,營造團結、和諧的環(huán)境,讓八極拳有新的土壤,能夠開放出更耀眼的花朵,但這項工作任重道遠,需要相關人員共同努力,可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八極拳在傳承和發(fā)展中可參考雙百方針,不同傳承人、不同流派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能夠討論、交流八極拳,可通過專家學者整理討論后的結果,使八極拳的傳承方式更加全面、新穎。第二,八極拳師傅要有危機意識,有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拋棄“留一手”的思想,能秉承公心,讓傳承的范圍得以擴大,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傳承人。第三,國家要堅持統(tǒng)攬全局的意識,能看到各方傳承人的優(yōu)勢,將他們擅長的部分以書籍、課程的方式記錄下來,讓八極拳中的技能、器械、套路能長久保留。
當前,八極拳傳播、發(fā)展的空間相對狹小,這會影響其推廣,針對這種情況,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大宣傳力度,將八極拳融入當前這個新時代中,與時俱進,形成具有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讓其有嶄新的生機和活力,開拓出八極拳發(fā)展的市場[7]。第二,可樹立典型形象,培植武術文化。宣傳板塊可融合西北八極、東北八極拳、競技八極拳,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形成八極拳文化的消費產品,有效拓寬八極拳傳承空間。
八極拳具有舒緩身心、強身健體的作用,適合各年齡段的人參與,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它能幫助學生鍛煉身體、放松心情,這必然會受到他們的喜愛,可將其推廣到大學、高中、初中、小學中。學校是一個充滿希望,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八極拳文武學校在招收入門弟子時,可到當地的各個學校中挖掘人才,尤其是到大學中,大學生有著無限的可能,他們練習和傳承八極拳,進入社會后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他們習得這門技藝,在就業(yè)時,可選擇將其作為職業(yè),到開武館的場所或者是教授八極拳的學校任職,將此技傳授給更多的人,學校成為八極拳傳授的地方,這能讓八極拳走入更多人的視野中。
八極拳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保護,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西方思潮不斷涌入我國,八極拳在傳承和發(fā)展中面臨著很大挑戰(zhàn),它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由此要重視八極拳的傳承和發(fā)展,看到八極拳所具有的傳承價值,如鍛煉身體、維護社會穩(wěn)定等,也要看到八極拳在傳承中遇到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更好地完成八極拳的傳承。八極拳的傳承與發(fā)展需要政府、八極拳傳人、文化產業(yè)以及教育機構等通力合作,共同營造出良好的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通過大力的宣傳推廣,使八極拳能夠讓大眾熟知與了解,同時八極拳傳人也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識,為八極拳的推廣與傳承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將八極拳融入當地的學校教育以及文化產業(yè)中,可以使八極拳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在整個過程中,通過政府、群眾以及教育力量的合理發(fā)展,才能使八極拳更好地傳承和發(fā)展,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