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董秋艷
我園地處農(nóng)村,在山上和屋后,人們總能見到竹子修長挺拔的身影,幼兒對它十分熟悉。陽春三月,幼兒跟著大人挖竹筍、剝竹筍、曬筍干;生活中,各類竹制品為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竹馬、竹蜻蜓等玩具,豐富了幼兒的童年生活。
教師尊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充分利用山上、屋后隨處可見的竹資源,與幼兒一起探索竹材料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運用。讓幼兒在環(huán)境中欣賞竹之美,在游戲中體驗竹之趣,在運動中感受竹之樂,每天都“竹”夠精彩。本文從美化環(huán)境、豐富游戲、悅動課程三方面進行闡述。
教師利用竹材料裝點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情境:一片郁郁蔥蔥的竹林使單調(diào)的走廊充滿生機;片片竹葉讓家長園地溫馨又充滿清新;自然角里,竹籃在春天插滿野花,秋天盛滿碩果;種植園地中,竹籬笆上爬滿了牽?;?;三樓走廊頂上用幼兒裝飾過的竹片和斗笠垂掛下來,“竹制屏風”展示竹子的生長過程、精彩游戲瞬間。師幼一起收集了各種竹制品,如竹斗笠、竹籃、竹鏟、竹筐、竹帽、竹篩、竹片、竹涼席、竹筒、竹傘等,將它們布置在展覽區(qū)。
在課程生活化、活動化和游戲化的要求下,我園努力打造屬于幼兒的快樂天地。我園先后創(chuàng)設了竹藝博物館、“竹韻農(nóng)家樂”,讓幼兒在充滿竹元素的環(huán)境中快樂體驗、學習和成長。我園還在區(qū)域游戲、戶外游戲、日常游戲中,投放了竹材料,讓幼兒在和竹材料的親密互動中,感受游戲的快樂。
我園充分利用幼兒園走廊寬闊明亮的有利條件,專門創(chuàng)設了竹藝博物館游戲區(qū),開設了竹制品欣賞、趣玩竹竿、竹林人家、篩篩樂、竹藝編織、竹藝繪畫、溝渠架構、趣味套圈等區(qū)域。幼兒非常期待每周一次的博物館活動日。在那天,他們利用投放的竹竿開展跳竹竿、竹棍武術、“賽龍舟”等游戲。
在竹器工坊,幼兒還用細長的小竹片編織竹簾,用竹篾編織竹籃、制作風箏,制作竹圈,然后把它們“賣”到美工區(qū)、小吃店中。在“竹”智多謀游戲區(qū),有的幼兒先用篩子篩豆子、篩米,然后裝到竹簍子里“賣”給“飯店”;有的幼兒制作竹筒飯;有的幼兒用竹簽制作燒烤;有的幼兒先用小竹竿制作竹架子,再用竹子搭建帳篷;其他幼兒還在竹筒、竹片、竹匾上進行繪畫、剪貼等裝飾活動,制作創(chuàng)意非凡的藝術品:有的幼兒用竹筒、麻繩制作美麗的吊飾;有的幼兒用竹片、竹節(jié)等材料,組裝建筑樓。
幼兒的想象力是豐富的,許多玩法都是他們在游戲中想出的。教師和家長要提供足夠的物質材料、時間、空間,讓幼兒在親自動手操作探索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例如,幼兒利用竹器工坊中制作的竹圈開展套圈游戲;奇思妙想地把家中“麻將席”上的小竹片當作“錢幣”,在各區(qū)域游戲中“使用”。有些家長還將竹片、竹筒做成樂器,指導幼兒吹奏。
竹材料是易于幼兒獲得的低結構材料,在班級區(qū)角游戲中投放的也比較多。例如,很多家庭都有“麻將席”,小班幼兒利用一塊塊小竹片,開展數(shù)物匹配等活動;中班幼兒按照一定規(guī)律,對竹片開展進行分類、排序等;大班幼兒能運用這些竹片進行拼圖、搭建等活動,還能把它們當作各種材料的替代品,豐富游戲內(nèi)容。又如,小班幼兒可以運用粘貼的方法在竹筒上進行裝飾,或者根據(jù)竹筒上的點卡標記往竹筒裝東西;中班幼兒能發(fā)現(xiàn)竹筒的粗細、高矮的不同特點;大班幼兒能運用顏料、馬克筆等進行創(chuàng)意繪畫、竹筒變身等美工活動。
教師利用竹子堅硬、可變性強的特點,開發(fā)制作了許多竹玩具。在竹體育活動中,教師注重觀察和了解幼兒的運動興趣和特點,將粗壯的竹子截成一段段,并打洞系上繩子做成一個個高蹺;教師利用竹子制成竹梯,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教師用竹子和布結合起來做成轎子,配上兒歌《小老鼠抬花轎》,幼兒玩得不亦樂乎。
教師還和家長共同挖掘、利用許多民間游戲,讓幼兒體驗竹子游戲的趣味性和多樣性,體驗運動的快樂。例如,民間游戲《騎大馬》,竹竿的一頭被裝上“馬頭”,幼兒騎在竹竿上模仿騎馬的動作;請手藝好的家長把竹子剖開加上四個小車輪,做成幼兒喜愛的拖拉玩具;教師創(chuàng)編了竹桿器械操、跳竹筒等戶外游戲。
生活即教育,大自然是幼兒天然的運動場,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契機。我園結合季節(jié)特點,利用身邊的竹資源,開展一系列“班級微課程”活動。
教師遵循幼兒的興趣和愿望,開展“竹林探秘”活動,組織幼兒一起走進自然,走進竹林,探尋竹林里的秘密。活動前,教師在家長的幫助下,提前探路,確定路線,預設流程。同時,師幼開展討論:去竹林探秘,可以玩些什么?尋找竹筍寶寶,需要準備什么?怎么尋找?挖竹筍需要什么工具?尋找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情?幼兒各抒己見,并在幼兒園“工具博物館”等地找到工具。
在一個陽光明媚、春風拂面的日子,教師帶領幼兒走進竹林,探尋竹子的秘密。當一片青翠的竹林呈現(xiàn)在眼前時,幼兒一下子涌入了竹林,有的撿竹葉,有的像猴子一樣爬竹竿、有的圍著竹筍觀察著、有的你追我趕躲閃跑……幼兒體驗著竹林游戲的別樣快樂。還有一些幼兒一邊玩,一邊萌發(fā)了許多的問題:為什么竹子是一節(jié)一節(jié)地往上長的?竹子的內(nèi)部是空的嗎?教師通過仔細觀察幼兒的行為,開展了“竹林寫生”“竹林捉迷藏”等游戲。一些家長也參與了活動,他們與幼兒一起剝筍切筍、品嘗春筍,并制作筍殼畫、筍娃娃等。幼兒通過多方探尋竹子的秘密,享受著自然課程帶來的愉悅。
陶行知先生說過:“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痹诓粩嗤诰蚝屠弥癫牧系幕顒又?,師幼始終會一起探索更多關于竹子的秘密,用心感受大自然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