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德
(福建省莆田職業(yè)技術學校,福建 莆田 351100)
教材內容偏向獨立性,與專業(yè)相關課程的知識點聯(lián)系不緊密,導致學生對造型變化、結構設計、工藝縫制三者之間的關系掌握不到位,無法結合款式設計的創(chuàng)意和縫制的技能要求;再加上一些教材在時間和內容上存在滯后性,教材款式較陳舊、單一,無法吸引學生的眼球,最終造成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產生“學生不學、教師求學”的被動現(xiàn)象。
學生在“服裝縫制工藝”課堂中存在較強的依賴性,不主動學習,缺乏獨立思考,只盼著教師“手把手”示范,認為實踐課只要會動手即可,不愿意動腦筋思考,對知識的理解過于教條機械化,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之間互動較少。
相對于如今對新工藝、新技術的要求,傳統(tǒng)的“服裝縫制工藝”課程缺乏創(chuàng)新元素,趕不上時代流行趨勢。如果授課教師不與時代接軌、跟不上時代步伐,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授課內容缺乏新意,會導致學生所學內容與現(xiàn)實需求脫節(jié),缺乏時代感,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不到教學的目的。
針對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境,一線專業(yè)教師要適時地調整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服裝專業(yè)學生個性突出、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教材上具有代表性的幾個“恒久不變”的款式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課堂沉悶乏味,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符合中職學生年齡特點的教材內容應新穎、實用,體現(xiàn)時代精神,以適用、實用為度,力求做到學以致用、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材中女性襯衫的普通翻領,學生都嫌棄老舊、過時,若換成學生領或海軍領,學生欣然接受的可能性更高[1]。
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中職學校應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開發(fā)校本教材來優(yōu)化、補充教材內容,教材應將專業(yè)知識、崗位技能、職業(yè)素養(yǎng)、創(chuàng)業(yè)意識等職業(yè)能力有機融入相關任務的學習活動中,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理念。為了提高“服裝縫制工藝”的教學效果,校本教材開發(fā)還需遵循中職生的個性,全面考慮、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規(guī)律及服裝專業(yè)的特點等,盡量提高教材內容的科學性、時代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
在課程實踐的基礎上,福建省莆田職業(yè)技術學校圍繞區(qū)域產業(yè)、企業(yè)需求、時代發(fā)展的趨勢,適當選取原有的教材內容,并根據(jù)服裝專業(yè)特色,結合具體的校情和學情進行合理的整合和補充,設計編寫了符合學生個性的校本教材《實用服裝工藝制作基礎教程》,共8個教學單元,內容結構如下:第一單元《手縫制作工藝拓展篇》,第二單元《零部件工藝制作設計篇》,第三單元《裙裝工藝制作休閑篇》,第四單元《褲裝工藝制作創(chuàng)新篇》,第五單元《襯衫工藝制作時尚篇》,第六單元《春秋裝工藝制作創(chuàng)意篇》,第七單元《禮服工藝制作裹扎篇》,第八單元《西服工藝制作嚴謹篇》。
中職學生愛好廣泛、課外生活豐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引導學生關注服裝歷史文化、時尚服飾流行趨勢、時裝走秀,通過學校漢服社開展服裝設計、服裝展示、時裝表演等興趣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服裝專業(yè)的熱愛;同時采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學習通平臺,上傳服裝走秀視頻、服裝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將制作的微課、相關視頻和圖片、往屆學生優(yōu)秀作品上傳到學習平臺,讓學生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進入平臺欣賞、討論、搜集服裝資料,并發(fā)表意見、暢談理想等,而教師一定要及時進入評論區(qū)參與談論,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積極參與互動。
通過課外興趣活動及課前信息化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參與度越來越高,興趣越來越濃,課堂學習氛圍越來越活躍。因此,作為一線專業(yè)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課后都要花精力搜集資料,豐富教學內容,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改變“學生不學、教師求學”的被動現(xiàn)象。
2.3.1 情境模擬教學法
為了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教師需采用模擬教學情境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直接進入工作角色,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實踐效率。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具體的實踐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例如在休閑女褲的工藝制作中,筆者擬定《魅力服飾有限公司工藝部》,模仿服裝車間流水生產線設定工作人員:主管、跟單員、樣衣師、質檢員。各條流水線工作人員各司其職,分別填寫自己的崗位清單,并完成各自的任務,然后流水線中的成員交換位置、交換崗位、交換工作,達到交互訓練的目的。這種交互性訓練實現(xiàn)了人人參與、人人動手以及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2.3.2 任務驅動法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和精益求精的職業(yè)精神,教師需采用以學生為主體、任務目標化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以小組的形式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師制定的任務。例如,在寶劍頭袖衩的工藝制作中,課前,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布置課堂學習任務,上傳課件、微課等教學資源到平臺,要求學生課前借助微課、服裝云教育在線平臺學習視頻,完成預習和自主學習任務單(衣袖片、大小袖衩片、寶劍頭袖衩凈樣板)中各裁片的準備任務,教師再根據(jù)學生預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課中,教師反饋學習通平臺的課前預習情況并答疑,不要急于示范演示,應先把任務拋給學生,請一位學生上臺嘗試實操(大小袖衩的扣燙、衩位的剪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再通過學生分組實操練習來解決問題,最后上傳各組課堂作品,并通過學生組內自評、組間互評、教師總結回顧項目流程完成本節(jié)課的任務。課后,教師還應要求學生根據(jù)課堂任務完成情況完成一份實訓報告,以進一步鞏固課堂知識。通過平臺發(fā)布的拓展延伸任務,要求學生與教師保持線上互動,可通過微知庫查缺補漏并拓展延伸。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是課堂不再以教材為中心,而是以任務為中心,真正實現(xiàn)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在任務中主動探究知識、鞏固知識、拓展應用知識,實現(xiàn)教學信息化、學習自主化、實踐合作化、評價科學化。
2.3.3 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針對學生現(xiàn)有知識、能力水平、潛力傾向的差異性來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科學地分層制定教學目標、分層設計課堂教學、分層合作共同提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和進步[2]。
(1)分層制定教學目標。為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學到相應的知識,并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一線專業(yè)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個性進行分層制定。例如,在學習女襯衫的工藝制作中,“差”類學生的學習目標為掌握普通女襯衫縫制工藝的基礎知識;“中”類學生的學習目標為在掌握普通女襯衫縫制工藝的基礎上,學習制作袖衩、袖克夫(如另用夾緝縫法裝門里襟袖衩、袖克夫);“好”類學生的學習目標為熟練掌握以上內容后,繼續(xù)學習其他款式襯衫的工藝設計,同時學習一些關鍵部件的精細工藝(如門襟、領子、袖克夫的精細工藝處理技法)。
(2)分層設計課堂教學。根據(jù)“差”“中”“好”學生的個性差異,確定分層教學目標后,還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對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的分層設計,安排好每一個教學程序,開展技能實訓操作。例如,在男襯衫領縫制工藝實訓課程中,教師根據(jù)課前預習平臺反饋的信息挑選出“好”的學生,通過學習通直播功能,提前示范演示,讓“好”的學生先學一步,在實踐操作方面,要求以“精細、快速、準確”的工藝標準衡量;在理論知識方面,要求掌握和理解每一步驟的知識點并能獨立編寫實訓報告單。課堂上,通過教師端重點對“中”的學生進行現(xiàn)場直播演示,并講解操作要領及技巧,如在操作過程中,要把绱領的對位點等交代詳細,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這么縫制,進而使其獨立完成男襯衫領的工藝制作?!昂谩钡膶W生完成課堂任務后,會配合老師當好“小老師”的角色,為“差”的學生示范,盡量細化示范步驟,難點部分可以重復示范,仔細講清每個步驟的縫制方法和要領,如緝翻領,緝線時應怎樣拉緊領里,保證領面略松,領角部位要有里外勻窩勢;緝底領上口線時,應怎樣處理起落針均在領口里側等。“差”的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的共同幫助下,通過“手把手”示范操作,也能完成工藝操作,同時也可以增強其自信心。
(3)分層合作共同提高。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團隊合作、互幫互學”的精神,立足于實踐基礎,采用分層合作的方式,將“差、中、好”學生組合搭配,組成多個互幫互學的小組,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例如,在學習盤花扣的工藝制作中,教師先對“差”的學生進行示范,使其學習掌握基礎手縫工藝后,再由“好”的學生領頭,共同學習如何采用明繰針的針法完成紐袢條的手縫工藝,然后用紐袢條制作扣坨和紐袢;而“好”的學生又在盤花扣紐袢條的基礎上盤結成形,同時,根據(jù)旗袍的不同風格設計相應的盤花花形,如琵琶紐、菊花紐、寶葫蘆紐、葵花紐、情結紐、蝴蝶紐等。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不會讓“差”的學生產生較大落差,同時還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成就感;“中”的學生可以及時發(fā)揮專業(yè)技能水平,穩(wěn)中求進;“好”的學生可以在幫助別人的同時,繼續(xù)挖掘專業(yè)潛能,使技能更上一層樓。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賽教結合”的教學模式是以項目為導向進行培訓,將學習、培訓和競賽相融合,更深入地挖掘學生的專業(yè)潛能[3]。
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筆者認為中職學校應積極為學生搭建技能競賽平臺,讓平臺鏈接真實項目。教師利用競賽平臺對學生以真實項目展開訓練,學生通過參加技能競賽明確學習動機,增強自信心,反思自己在培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改進學習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使賽與學能夠有機結合,全方位推進課堂教學改革[4]。
“服裝縫制工藝”課程是一門實踐操作性較強的專業(yè)技能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工藝制作的基本技法、操作要領和處理技巧,培養(yǎng)學生貼近生產、生活實際的動手實訓能力和大膽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作為專業(yè)技能的傳播者,應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潮流,抓住中職生的特點,發(fā)揮專業(yè)特色,挖掘學生的潛能,靈活優(yōu)化“服裝縫制工藝”教學策略,并及時融入實際教學中,讓專業(yè)教學跨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