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樹銀 劉林濤
名著閱讀看似復雜,實際上抓住小說的一個要素——人物,教學名著的思路就會清晰很多。必讀名著《水滸》,人物眾多,形象豐富,林沖又是其中最典型的人物之一。我以林沖為例,從以下三條路徑談談名著閱讀中應該如何理解人物形象。
《水滸》中,林沖的情節(jié)集中在第六至九回,概括為從林沖妻子遭調(diào)戲到林沖雪夜上梁山。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選取這幾個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然后思考這幾個情節(jié)之間有怎樣的因果關系,圍繞情節(jié)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從單純地喜歡情節(jié)到關注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比如高衙內(nèi)調(diào)戲林娘子這一情節(jié)。文中說,林沖正待要打,但見是高衙內(nèi),“先自手軟了”,只能“一雙眼睜著瞅那高衙內(nèi)”。為什么林沖不敢打高衙內(nèi)?這一問,學生就會根據(jù)上下文尋找原因。林沖說:“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譀_不合吃著他的請受,權且讓他這一次?!?/p>
理解林沖這一形象,有一處場景的描寫決不可無視,那就是山神廟的風雪。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十幾次寫到雪的段落,指導他們拆分每一次寫雪時林沖的表現(xiàn)。這樣把話題切小,容易進入人物內(nèi)心。
學生交流后發(fā)現(xiàn),最初,林沖在雪中的表現(xiàn)還是一貫的“忍”。比如“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想長久住下以待時機。“那雪正下得緊”時,還去買酒取暖。兩間草廳被雪壓倒后內(nèi)心還懷抱一絲希望,還在“忍”。
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挖掘這個“忍”字的另外一種理解——“狠”,對自己的“狠”。金圣嘆評價林沖時說: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的徹,都使人怕。其實就是“狠”。
由此可見,作者精心設計的風雪,是林沖的希望所在,也是林沖的絕望之處,是林沖從懦弱向英雄蛻變的關鍵,一個飽滿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中從此扎下了根。這都得益于作者對人物的活動場景的設計。
林沖被刺配滄州時,林沖休妻,休書上劈頭一句“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為因身犯重罪,斷配滄州”。此句看似矛盾,實則絕妙地表現(xiàn)了林沖一以貫之的“忍”的特點。教師可以以追問的形式幫助學生來理解,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交流。這么一句簡單的描寫,就可以帶領學生挖掘出豐富的內(nèi)容。矛盾是塑造人物的最好表達。解讀人物形象時,要時時提醒學生發(fā)現(xiàn)矛盾,讀得慢一點,再慢一點,收獲會更多一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要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我們運用上面三條路徑進入名著,進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就能很好地實現(xiàn)這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