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良
(貴州省余慶縣中等職業(yè)學校 貴州 余慶 564400)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促進學生的人格得到完善的發(fā)展,同時還要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得學生們將來可以更好的根據(jù)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來適應于時代,進而也可以更好的適應于自己的工作,生活的環(huán)境等。在我國教育行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也占著很重要的比例,二者也都有德育的功能,然而當真正區(qū)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關系時,卻也會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也要求教師在展開中職教育時,要更好地為學生們講解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將相同部分有機結合起來,而對于不同的部分教師要區(qū)別開來展開講解,以此來有效提升學生良好的社會精神風貌,使得中職學生在長期發(fā)展的過程中可以改善自己的心理問題,是自己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使得中職學生畢業(yè)后能夠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
我國著名的學者林崇德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在展開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含義和理論知識,以此來更好的改善學生在學校中所存在的人際關系問題,情緒低落等問題,幫助學生們可以了解到良好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進而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采用積極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來改善自己的心理問題,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可以更好的適應于當前的學校環(huán)境。國外著名的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曾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學生的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來有效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例如對于中職學生教師在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該關注學生人格發(fā)展的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這一階段,合理采用教學模式來調解學生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以此來幫助學生可以達到心理的平衡,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促使學生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具有意義[1]。
廣義的德育教育是指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意識以及心理健康等維度展開教育,讓學生們了解到德育教育的組成部分,同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將德育教育與其他的教育結合起來,彼此產生關聯(lián)性,進而對學生的德育產生重要的導向作用。而在中職教育中德育教育是指,教師在展開德育教育時,必須要深入貫徹我國黨的教育方針,根據(j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來有效作出自己的教學目標,并且對中職學生展開德育教育時,教師要緊密聯(lián)系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實際,按照職業(yè)學校的教學規(guī)律以及教學特征,按照社會對于中職學生的發(fā)展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努力培養(yǎng)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的良好青年,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加強學生的愛國意識,人文情懷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遵守我國社會發(fā)展的法治規(guī)律,做一個有道德有文明的良好公民,以此來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讓中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正確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目的,進而提升學生報效祖國以及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2]。
3.1 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工作質量。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是兩個獨立的模塊,然而在真正的教學本質中,二者之間還是有一定的聯(lián)系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離不開道德教育,而德育教育的本質又是建立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之上。針對此教師在展開中職教育是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的話,既可以體肯定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又可以展現(xiàn)出二者在某些部分中所存在的一致性,從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滲透德育教育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們可以初步了解到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對他們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性,而從德育教育入手,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話,也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認知到人格的健全與道德品質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話可以有效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工作質量,更好地啟發(fā)教師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模式,提升中職學生的不同品質[3]。
3.2 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中職學生正處于三觀發(fā)展的迅猛階段,在該時期學生們接觸了什么人以及其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等,都會對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道德意識的發(fā)展產生很重要的影響。當學生們接觸到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時,也會使得自己的行為朝著錯誤的方向發(fā)展,而在該階段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很多的,例如學生們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避免負性情緒過多產生,同時在面對問題時,他們既渴望自己可以獨立解決,又希望能夠依賴于他人,這一時期的學生心理發(fā)展是個矛盾的。因此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二者有機展開教學的話,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正確指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觀念,理想信念,思想品德等方面來不斷的完善自己的認知,行為等,進而促使學生們可以更好的解決在該階段所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4]。
4.1 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關系。中職學校展開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都是為了有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二者之間既有差異性,也有一定的聯(lián)系性。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做怎樣的人,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根據(jù)學生在生長過程中所產生的差異性對他們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來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水平,使得學生們可以更好地適應于社會的發(fā)展,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融入到班集體中,有效改善自己的人際關系,進而更好的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德育教育這個大模塊中包含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們只有在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同時,才可以有效樹立自己的三觀,幫助學生們能夠健全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念,同時還可以促使自己的人格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因此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之間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有機展開教學,也可以有效提升二者教育的效率[5]。
4.2 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區(qū)別。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4個方面上,分別為教育理論的差異性,教育特征的差異性,教育觀念的差異性和教育目標的差異性。在教育理論中,中職德育教育主要是遵從三個代表的理論,進而對學生們展開有效的教學,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遵從心理學和教育學兩者的理論展開教學。在教育特征方面,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很大的區(qū)別。例如德育教育是恒定的,教師可以根據(jù)相應的理論給學生展開教育,而在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時,要采取不同的教學理論,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的行為問題及性,對他們采用不同流派的理論知識來進行解決,如采用行為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本心理學等對學生們提出可行性的意見。在教育觀念方面,其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觀的應用上。如在展開德育教育時教師要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讓學生們遵守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則,遵守法制法規(guī),而在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和學生是處于平等的地位,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問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減少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只有這樣的話,才可以減少學生出現(xiàn)的抑郁癥的現(xiàn)象。在教學目標方面,德育教育主要是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技術性人才,有效改善學生錯誤的思想道德認知,這樣的話也可以保證我國社會朝著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治療技術來改善新生錯誤的認知觀念,同時也可以化解學生在家庭中所產生的矛盾等等,進而更好的矯正學生不正常的心理問題[6]。
5.1 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職生的思維發(fā)展是很迅速的,而學校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地點之一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以及素質的建設有很重要的影響。針對此教師在展開中職教育時要創(chuàng)設的多元化的教學環(huán)境,以此來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的過程中明確兩者的不同教學目標,將相同的知識內容進行有機滲透,進而更好的完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質量。例如教師在展開融合教育時,首先要提升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給學生們做好榜樣作用,以便于學生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以及文化素質等等,進而潛移默化的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學校也要重視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機展開教學,在平時給中職學生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是使得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食蟻獸通過不同的教育途徑來提升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例如學??梢栽鲈O圖書館、每天可以通過廣播的形式,給學生們傳播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相關的知識,或者展開講座,話劇表演活動等等,進而讓學生們了解到更多的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實踐內容,正確引導學生提升自己的人生觀念[7]。
5.2 融合相應的教育方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間是互補的,這也使得二者在教育方法中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對此教師在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是可以融合兩者的教學方法,平衡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關系。進而更加深層次的關注學生內心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jù)德育教育過程給學生有效展開心理輔導,而根據(jù)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教師也可以有效的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德育能力,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們在參加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間的融合性,進而促使學生們可以用道德知識來約束自己的不規(guī)范行為,同時也可以利用心理健康知識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認同感,進而更好的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質量。例如中職學校,在與其他學校協(xié)同共同開展足球比賽時,教師可以將該項任務交給學生們,讓學生們進行合理化的布置,如讓學生們準備比賽所需要的物品,布置球場招待其他學校的學生等等,讓每個學生在參加該實踐活動時,可以更好的了解到自己的職責所在,進而更好的組織足球比賽能夠正常開展。學生們在組織該活動時,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與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相關的知識,如學生們會了解到如何和其他的學生進行更好的溝通和交流,提升自己的文明禮儀,在其他學校學生面前塑造個人更好的人物形象,在舉辦活動過程中,也可以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了解到團隊合作的精神,以此來有效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更好的發(fā)展[8]。
5.3 有效融合兩者教育的知識內容,更好的體現(xiàn)出家校共育的作用。在中職教育的過程中,對于不同的年級展開不同的心理健康指導的話,可以確保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能夠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心理抗挫能力,學會采用認知重評策略來調節(jié)自己積極的情緒,以此來減少焦慮、抑郁、憂郁的情緒的產生,當學生在采用認知重評策略來解決問題時,也可以更好的提升自我肯定能力。而德育教育的本質工作是傳遞出正能量。對此教師在展開二者教育時,可以有效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知識內容,在融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增設更多的教學內容,注重家校共育的作用,促使學生在接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同時,也可以對于自己的成長起到正向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平時家庭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參加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相關的活動,使得父母也可以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對于學生發(fā)展的作用。在平時教師也可以根據(jù)不同年級的學生對他們展開心理健康答疑活動會,從德育角度出發(fā)更好的服務于學生,讓學生們能夠采用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而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意識。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fā)的,二者之間既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這也要求教師在展開中職教育時,要將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教學環(huán)境,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樹立自己的三觀,融合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方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展開教學,以此來增強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有效融合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好的體現(xiàn)出家校共育的作用,進而更好的解決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升學生的道德涵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