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武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些家長感嘆:“我家的孩子挺聰明,可惜就是不努力!”有時候,老師也會說:“某某同學是個聰明的孩子,只是不太努力,只要肯努力,學習不是問題?!?/p>
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說這些話的本意是希望這些不夠努力的孩子能夠醒悟,通過自身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上В议L和老師并不知道,這些話不但起不到激勵作用,有時候反而會起到反作用。
所謂自我妨礙又被稱為自我阻礙,它是指個體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采取的任何能夠增大失敗原因外化機會的行動和選擇。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自我設定的障礙來阻撓自己獲得成功,從而避免別人注意到自己的“無能”。
例如,有些學生平時沒有好好學習,估計考試成績會不理想,于是考試之前不認真復習,或者故意讓自己生病。一旦考試結果真的不理想,就可以把沒有認真復習或者身體不好作為失敗的理由。如此一來,失敗的原因就會外化為缺少復習時間、身體不適,而不是自己能力差。
為什么這些學生會有這種“反?!钡男袨??難道說這些學生不清楚努力的重要性嗎?
如下圖所示,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清楚,在能力水平一定的情況下,成績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努力的程度。
努力程度
但是,為什么明知努力很重要,卻還是有學生選擇不努力?
小葉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對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像表哥、表姐一樣考上名牌大學。小葉覺得自己很聰明,一定不會讓家人和親戚朋友失望。
小升初的時候,小葉參加了校外培訓,發(fā)現僅憑小聰明已經跟不上進度,他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上初中以后,小葉慢慢感受到了危機,雖然他的成績在班上還比較靠前,但是距離上名牌高中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到了初二,隨著課程難度增大,他發(fā)現無論自己多么努力,成績都達不到預期目標。
小葉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他自己也很清楚,與全身心投入學習的孩子相比,自己在小學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不是很能吃苦。
現在,他得出了一個可怕的結論:即使努力學習,自己的成績可能照樣停滯不前,甚至還會倒退。努力了成績還不好,那就只能說明自己的智商不是很高。
一向自視甚高的小葉很難接受這種結果。為了避免大家看到他的“無能”,同時也為了保護自己脆弱的自尊心,他下意識放松了學習,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底線:成績不能太差。
于是,初二下學期,他開始沉溺于網絡游戲,每天熬到深夜,早上上學遲到,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期末考試前不好好復習,甚至故意與家長發(fā)生激烈沖突。這樣,大家都知道小葉變了,變得不再努力,自暴自棄了。但是,為了維持“聰明”的人設,他也會暗自學習,將成績維持在一定水平,不至于太糟糕。如此,大家都會說:“看,小葉都這樣了,成績還能保持這個水平,如果真正努力了,那不得了!”
小葉通過給自己設置障礙,讓老師、同學和家長都看到他的“不努力”,這樣,即使成績大幅下降,大家也會覺得不是他不聰明,而是他不努力。甚至還可以自我欺騙:假如自己努力了,肯定能趕上去。因為在普通人眼中,聰明比努力更稀缺,更傾向于把“不努力的聰明人”當作自己的形象標簽,并把“努力卻沒有成功”看成一件可恥的事。
通過小葉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短期的自我妨礙并不是完全沒有好處,它有利于緩解心理壓力,維持自尊,避免自我否定,但僅此而已。
但是,長期的自我妨礙就會使孩子習慣自我欺騙,不能面對壓力和挑戰(zhàn),最終放棄努力,錯失寶貴的發(fā)展機會。
要強調努力過程,不以成敗論英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過于重視結果,以結果論英雄,表面可以激勵孩子為結果而努力,但是,一旦失敗,打擊太大了。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只看結果,要更重視過程。如果孩子努力了,但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也要肯定表揚。
對孩子的表揚和肯定要適度。適度的表揚和肯定可以給孩子更多自信。但是,過度表揚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能力產生錯覺,認為誰都不如自己,從而產生虛假的高自尊。
在小葉的認知中,上名校應該是很簡單的事,但是,現實是無論他怎么努力也做不到。為了維護自己虛假的高自尊,他就需要為這種結果做出一種解釋,于是,自我設置障礙就成了一種有效的應對策略——不是我能力不行,只是我不努力罷了。
讓孩子了解自我妨礙。自我妨礙好嗎?肯定不好。自我妨礙是一種不得已的自我保護行為。如果孩子能意識到自己行為背后的心理機制,他們也會積極主動地去克服自我妨礙行為。所以,老師可以在班上進行相關的講座,讓學生了解自我妨礙的行為表現和危害。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存在自我妨礙行為后,才會直面問題,也才能嘗試主動改變。
引導學生設定正確的“學習型目標”。心理學家把那種追求自我能力提升和自我成長的目標稱為“學習型目標”。這種目標重在看到自己取得的階段性進展,而不追求在他人面前展現自我才華,表現得比他人更好。
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追求學習型目標,并且引導學生對學業(yè)成績做出正確的歸因,讓學生看到努力與進步之間的關系,從而樹立自信。
對于不努力的學生不要公開批評。自我妨礙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不努力行為一定要公開表現出來,才能起到形象管理的作用。有的學生故意刺激老師公開批評自己,這種公開批評對這個學生來說有這樣的含義:大家看見了吧,我真的是沒有認真學習。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老師最好不要在公共場合批評不努力的學生。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自我妨礙確實能帶來短期好處,但是,從長期來說會極大阻礙學生成長。因此,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需要足夠重視,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幫助學生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