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堅,侯平,王斌,許環(huán)順
(海口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骨科,海南???571100)
骶骨是骨盆后環(huán)的重要組成之一,在骨盆骨折中,骶骨骨折率達到17%~30%[1]。近年來,微創(chuàng)手術在骶骨骨折治療中獲得了快速發(fā)展,經皮加壓螺釘內固定創(chuàng)傷小,固定牢固,已被眾多學者認可[2]。我院近年開展對骶骨骨折的經皮螺釘內固定治療,獲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納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骶骨骨折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齡19~58歲,平均(38.29±5.49)歲;Denis分型[3]:Ⅰ型12例、Ⅱ型16例;骶髂關節(jié)脫位8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13例,跌落傷15例;合并傷:下肢骨折8例,顱腦損傷3例,上肢骨折4例,肋骨骨折2例。
納入標準:年齡18~60歲;不穩(wěn)定型骶骨骨折;新鮮骨折,受傷至手術時間<7 d;無骶神經損傷癥狀。排除標準:非手術治療者;合并骨質疏松癥;合并嚴重腰椎退行性疾??;結核、腫瘤等引起的病理性骨折;雙側骨盆后環(huán)損傷;骶骨“H ”、“ U ”形骨折合并腰骶結合部失穩(wěn);存在明顯骨缺損。
所有患者均采用經皮螺釘內固定治療。受傷后當天入院,至手術前進行2~7 d的股骨髁上牽引,拍攝X線片觀察骨折大部分復位后進行手術。
先進行S1“C”臂側位透視,使雙側坐骨大小切跡與坐骨棘保持重疊且呈弧線,S1后緣與第1骶孔及上述弧線組成中間區(qū)域,采用導針尖端對該中間區(qū)域進行定位,作6~8 mm切口,使用導針將髂骨外板皮質抵住,使導針平行于射線。導針繼續(xù)進入并穿過三層骨皮質,進針深度3~4 cm,注意不超過骶骨翼傾斜皮質。確認S1為中心透視骨盆入、出口位,導針繼續(xù)進入至S1中間部位或對側骶前孔,置入規(guī)格適宜的空心釘。S2骶髂螺釘內固定手術準備與S1一致,側位透視可見S2前、后緣及上、下骶孔中心點,置入導針后,以S2為中心透視骨盆入、出口位。采用空心鉆鉆孔,置入規(guī)格適宜的空心釘,空心釘最好能超過中線;若S2前后徑不足7 mm或S1、S2孔間距不足7 mm,選擇長柄刮匙代替導針定位,螺釘置入時靠S2椎體后緣以及骶前孔上緣。合并恥骨支骨、恥骨聯(lián)合損傷者應首先處理,再進行骶骨置釘;合并恥骨支骨折者經髂腹股溝進入,內外側窗切口構建骨膜隧道,經皮置入預彎的重建鎖定鋼板進行內固定;恥骨聯(lián)合分離者采用經皮拉力螺釘內固定。術閉前再次進行多角度透視,確認骨折復位、內固定位置良好,逐層縫合切口。
記錄手術指標、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術后6個月采用Matte影像標準[4]評價骨折復位效果:評價,骨折移位<4 mm、4~10 mm、11~20 mm、>20 mm分別為優(yōu)、良、可、差;采用Majeed標準[5]評價手術綜合療效:包括疼痛、性生活、工作、坐、站立等5個維度,總分100分,≥85分、70~84分、55~69分、<55分分別為優(yōu)、良、可、差。
28例患者均完成手術,手術平均用時(126.89±23.93)min,出血量(55.54±9.34)mL,住院時間(12.75±3.65)d;術后1例發(fā)生切口感染,經清創(chuàng)、抗感染等針對性治療后康復;1例釘尾部不適,癥狀較輕微,術后逐漸緩解;Matte影像標準顯示:骨折復位優(yōu)24例,良4例,典型病例見圖1;按Majeed標準評價手術優(yōu)良率為92.86%,其中優(yōu)18例,良8例,可2例。
圖1 患者手術前后影像學資料(a:術前X線片;b:術后當天CT顯示恥骨聯(lián)合螺釘位置良好)
骶骨骨折多發(fā)生于交通事故、墜落傷等高能量損傷后,不穩(wěn)定型骨折采用保守治療效果較為局限,若骶髂關節(jié)復位不良可造成患者長期骶部痛、骨盆關節(jié)痛,甚至發(fā)展為骶髂關節(jié)炎等[6]。經皮骶髂關節(jié)螺釘內固定治療骶骨骨折,憑借其微創(chuàng)的優(yōu)勢得到了臨床重視。本研究對28例患者采用經皮螺釘內固定治療,結果顯示出血量(55.54±9.34)mL,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手術優(yōu)良率為92.86%,獲得了良好的內固定及骨折復位效果。
在骶骨骨折的經皮置釘中,骶骨翼傾斜皮質被認為是置釘“安全區(qū)”的前界,螺釘可在安全區(qū)內置入S1椎體,安全區(qū)后緣為S1的神經根孔,因此術前應進行詳細的影像檢查,進行精確的個體測量,保證置釘的準確性及安全性[7]。S1置釘時“C”臂側位透視,使雙側坐骨大小切跡與坐骨棘保持重疊且呈弧線,S1后緣與第1骶孔及上述弧線組成中間區(qū)域,采用導針尖端對該中間區(qū)域進行定位,配合上文中安全區(qū)的運用能夠確保螺釘準確、安全置入S1[8]。骶前孔前后均類似一個喇叭口形狀,S1、S2骶前孔的距離為孔間距,在進行S2置釘時,若S2前后徑不足7 mm或孔間距不足7 mm,則經S2置骶髂螺釘內固定的操作應更為謹慎;若進行S2置釘,要采用2 mm長柄刮匙代替導針進行術中定位,置釘時螺釘靠S2椎體后緣以及骶前孔上緣,能夠避免螺釘對骶前血管的損傷[9-10]。但經皮螺釘內固定治療骶骨骨折也有一定的局限,例如術中需要多角度、多次透視,透視次數較多,放射線暴露量較大。
筆者總結術中需注意以下事項:①術前應進行詳細的影像學檢查,評估S1、S2可靠、安全的螺釘通道;②牽引超過7 d仍無法復位、合并骶神經損傷、合并嚴重骨質疏松癥、存在明顯骶骨缺損等患者,不適用該術式,應排除;③S1、S2置釘應盡量靠近骶前孔上緣,不靠近骶前孔下緣,降低骶前血管損傷;④骶骨Ⅱ區(qū)骨折時,盡量不進行加壓處理;⑤合并恥骨支骨、恥骨聯(lián)合損傷者應首先處理,再進行骶骨置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