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英,羅建,楊希,劉芮寒,錢俊輝,金龍,曾孟林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成都 610072)
有研究顯示,在各型頸椎病患者中,交感型頸椎病患者的軀體化癥狀和抑郁、焦慮癥狀均排在首位[1]。研究發(fā)現,社會支持對抑郁狀態(tài)可有積極影響,但少有涉及交感型頸椎病患者的相關報道。本研究旨在調查交感型頸椎病患者抑郁情況與社會支持情況現狀,以及社會支持對此類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采取便利抽樣方法,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2月就診于四川省某中醫(yī)院推拿科的交感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20~70歲之間,性別不限;②符合2016年《頸椎病診治與康復指南》[2]中的交感型頸椎病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嚴重的聽力障礙、視力障礙、言語障礙者;未以交感型頸椎病癥狀為第一主訴者;認知障礙及精神病患者。
1.2.1 資料收集方法
在患者住院期間,由受過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員以一對一的訪談形式進行調查,研究者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向其詳細介紹調查目的及填寫方法等,獲得知情同意后,發(fā)放問卷。對不能自行完成問卷者,如手畸形致書寫障礙等,調查人員協助完成。所有問卷當場收回,及時核查并補全遺漏。
1.2.2 調查內容
(1)對患者的基本資料和疾病信息進行調查,包括,:①年齡、性別、身高、體重、民族、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yè)、經濟收入、醫(yī)療保險等基本資料;②病程、治療方式、用藥等疾病相關資料。(2)采用抑郁評價自評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對患者的抑郁情況進行評價,以SDS標準分≥50分為有抑郁癥狀,本次研究中量表Cronbach’s α系數0.907。(3)采用肖水源[4]設計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對患者的社會支持情況進行評價。該量表分為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三個維度,總分越高表明相關的社會支持度越高,最高66分。本次研究中量表Cronbach’s α系數0.966。
實際調查234例,應答率99.6%。剔除不合格問卷13份,完成有效調查220份,調查有效率94.01%。參與研究人群均為漢族;僅6例合并高血壓,其余均未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
220例患者的SDS量表得分(53.99±10.52)分,得分≥50分146例(66.36%),均納入抑郁組。抑郁組與非抑郁組的性別、年齡、婚姻狀況、交感型頸椎病病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0例患者的SSRS得分 (32.99±7.78)分,抑郁組與非抑郁組的SSRS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交感型頸椎病患者抑郁得分與SSRS總得分呈負相關(r=-0.381,P<0.001),與客觀支持(r=-0.369,P<0.001)、主觀支持(r=-0.297,P<0.001)和支持的利用度(r=-0.190,P<0.05)等三項得分之間均呈負相關性。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
續(xù)表1
采用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交感型頸椎病病程,以及SSRS中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均與交感型頸椎病患者并發(fā)抑郁相關;見表3。
表3 交感型頸椎病患者并發(fā)抑郁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本研究顯示,66.36%的交感型頸椎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高于頸椎病患者的抑郁發(fā)生率[5]。此型頸椎病發(fā)病率較低且難以確診,相關人群的心理狀況尚未見報道。在本次研究中,SDS量表得分前三的條目為“我晚上睡眠不好”、 “我心跳比平時快”、“我的頭腦跟平常一樣清楚”,前兩項與患者交感神經興奮狀態(tài)有關,而抑郁發(fā)病與交感神經功能亢進有關[6]。 “我晚上睡眠不好”該條目得分最高,也有研究顯示約一半該疾病患者會發(fā)生失眠[7],失眠被證實與抑郁呈正相關,即抑郁情緒可增強、惡化失眠,反之,失眠也可引起抑郁情緒的發(fā)生或加重抑郁[8]。交感型頸椎病因其交感神經功能紊亂而帶來一系列臨床癥狀,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而產生抑郁情緒,抑郁情緒又會使交感神經系統(tǒng)功能亢進[9],提示醫(yī)護人員在治療時,應提供適當的心理干預以緩解其心理壓力,避免抑郁的發(fā)生。
本研究顯示,患者的SSRS得分為(32.99±7.78)分,低于頸椎病患者得分與國內常模得分[10],分析原因可能為交感型頸椎病較難確診,機體的異常表現缺乏科學的解釋,從而產生消極應對情緒,患者開始回避自己的病情、停止向社會求助,也拒絕已有的社會支持。較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有利于緩沖各種應激性生活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且與心理健康狀態(tài)有關[11],Blazer[12]的一項前瞻性研究發(fā)現,3年前的社會支持情況可以預測3年后的身心健康水平,更加確定了社會支持對于身心健康的保護作用。臨床可鼓勵其增強與家人、朋友之間的交流,多參加力所能及的戶外活動,積極尋求他人的支持與幫助,以提高社會支持程度,幫助疾病治療。
本研究顯示,女性、病程長、SSRS的三個維度得分偏低,可影響交感型頸椎病患者抑郁發(fā)生。其中,女性特有的情緒特點、更年期后的內分泌因素影響和社會角色分工等原因,加之女性自尊心強、易受暗示的心理特征,導致女性易發(fā)焦慮和抑郁,本結果與對其他人群的抑郁研究結果相符[13]。交感型頸椎病臨床表現復雜,病人在長期負性事件的影響下,較易出現抑郁情緒。本次調查也表明,伴有抑郁的患者病程較長,與對其他人群的抑郁研究結果相符[14]。
本研究顯示,抑郁組的主觀支持度、支持利用度、客觀支持度、SSRS總分均顯著低于非抑郁組 (P<0.05) ,相關性分析也發(fā)現,抑郁得分與主觀支持度、客觀支持度、支持利用度、SSRS總分均呈負相關。社會支持能深刻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可以幫助個體降低應激性,降低抑郁情緒[15],缺乏社會支持的人易受到應激的破壞,直接導致諸如抑郁、痛苦等負面的心理狀態(tài)[16]。另一方面,社會支持可通過影響機體的神經、免疫、內分泌系統(tǒng)等來影響疾病的恢復過程,對慢性疾病的轉歸有著積極影響[17]。
本研究中,抑郁得分與客觀支持度維度得分的相關度最高,與羅莉[18]的研究結果相同。醫(yī)護人員需盡早采取措施加強其社會支持系統(tǒng),因不良的社會支持既是抑郁情緒產生的風險,也可能是抑郁情緒的后果,二者相互影響,在患者抑郁發(fā)生前進行干涉更容易收到積極效果。
綜上所述,抑郁在交感型頸椎病患者中較常見,性別、交感型頸椎病病程、社會支持各維度與其抑郁的發(fā)生相關性密切。對于此類患者醫(yī)護人員在積極治療原發(fā)癥狀時,應有針對性的采取心理干預措施,盡早采取措施加強其社會支持系統(tǒng),早期防控抑郁發(fā)生,縮短病程,保障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