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英,王謙信,陳土祥,馬 敏
(常山縣人民醫(yī)院·浙江 衢州 324200)
肺結核被列為我國重大傳染病之一,約占結核病的80%~90%[1],是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所致,患者常伴有咳嗽、咯血、低熱等癥狀,傳染性較強。大部分患者經(jīng)及時診斷和有效治療可痊愈,但因不規(guī)則治療、藥物因素、疾病因素和缺乏結核病的防治知識等使得部分肺結核患者需復治[2]。有資料顯示,復發(fā)肺結核患者占每年新登記結核病患者的15%~20%[3]。復治肺結核患者既是主要的傳染源,且耐藥比較嚴重,治愈率相對較低;在復治肺結核的治療上輔以中醫(yī)藥療法可收到更理想的效果[4-5]。中醫(yī)藥抗結核治療歷史悠久,可通過整體調節(jié)、病證結合、辨證論治多環(huán)節(jié)、多方位、多靶點發(fā)揮作用,在抗結核菌治療的同時又可扶助人體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百合固金湯出自《慎齋遺書》,具有止咳化痰、養(yǎng)陰潤肺的良好功效。本文探討了百合固金湯加味輔助治療復治性肺結核的療效及對患者T細胞亞群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常山縣人民醫(yī)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復治肺結核患者84例,按1∶1比例分成兩組。觀察組42例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27~73歲,平均(50.04±8.33)歲;病程3~11年,平均(7.02±1.17)年。對照組42例中男26例、女16例;年齡25~74歲,平均(48.25±8.19)歲;病程2~12年,平均(6.98±1.15)年。組間基線數(shù)據(jù)對比均衡可比(P>0.05)。
1.2 診斷標準 1)復治肺結核的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診療指南·結核病分冊》[6],患者伴有低熱、咳嗽、盜汗、咳痰、胸痛、血痰或咯血等表現(xiàn),體征可見呼吸頻率加快、呼吸音減低、肺啰音或無體征,胸片可見活動性肺結核病變特征,結核菌培養(yǎng)呈陽性,菌型為結核分枝桿菌,既往抗結核治療時間>1個月。2)中醫(yī)辨證: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中“肺癆”陰虛火旺證分型標準,嗆咳氣急,咯血,痰少黏白或黃,口燥咽干,午后顴紅,潮熱盜汗,舌紅或絳,苔薄黃而剝,脈細數(shù)。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復治肺結核診斷標準和陰虛火旺證辨證分型標準;2)患者年齡20~75歲;3)入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合并重要器官、系統(tǒng)嚴重疾病或功能障礙者;2)藥物過敏者;3)伴有精神疾病者;4)長期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5)伴有惡性腫瘤者;6)妊娠或哺乳期女性;7)依從性差者。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2HREZ/4HR方案抗結核治療,前2個月給予患者異煙肼片(H)(安徽仁和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0788)0.3 g,日1次,口服;利福平膠囊(R)(廣東省臺山市新寧制藥廠,國藥準字H44020351)0.45 g,日1次,口服;鹽酸乙胺丁醇片(E)(麗珠集團利民制藥廠,國藥準字H44020283)0.75 g,日1次,口服;吡嗪酰胺片(Z)(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2352)1.5g,日1次,口服;后4個月給予患者異煙肼片0.3 g,日1次,口服;利福平膠囊0.45 g,日1次,口服。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采用百合固金湯治療,藥方組方包括貝母、百合各12 g,當歸、生地黃、五味子、熟地黃各9 g,甘草、玄參、桔梗、白芍、白術、黃芪、麥冬、百部、白及、夏枯草各6g。隨癥加減:納差明顯加焦山楂、炒麥芽;盜汗重加浮小麥;失眠加柏子仁、炒酸棗仁;心煩加酸棗仁、遠志、黃連。1劑/日,以水煎煮兩遍得400 mL藥液,早晚分開溫服。兩組患者均治療6個月。
2.2 療效標準 參照《實用結核病學》[8]相關標準評價療效。治愈:患者盜汗、發(fā)熱、咳痰、咳嗽等臨床癥狀消失,痰菌轉陰,胸片顯示病灶基本吸收,未遺留空洞;好轉:患者臨床癥狀減輕,痰菌部分轉陰,胸片提示肺部病灶有所吸收或病情未加重;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緩解,痰菌未轉陰,或痰菌轉陽,胸片提示肺部病灶未吸收或病情加重??傆行?(治愈+好轉)/總例數(shù)×100%。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錄至SPSS23.0軟件分析,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3.2 兩組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治療前后變化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T細胞亞群比較
3.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例(%)]
中醫(yī)學將肺結核歸為“肺癆”“虛勞”等范疇,其病位在肺,與脾腎關系密切。正如《古今醫(yī)統(tǒng)·癆瘵門》所言:“凡此諸蟲……著于怯弱之人……日久遂成癆瘵之證”。正氣虛弱是肺結核發(fā)病的基礎,癆蟲感染是發(fā)病不可缺少的外在病因,二者缺一不可?;颊呦忍旆A賦不足,或酒色過度耗傷精血,或思慮過度,亦或勞倦內傷,或病后失養(yǎng),正氣虛弱,癆蟲入侵,侵蝕肺體,損傷肺絡,肺失宣肅,則患者出現(xiàn)咳嗽、咳痰、咳血等癥狀;“其邪輾轉,乘于五臟”,最易影響脾腎,肺為腎之母,脾腎之間有金水相生關系,肺體虧虛不能滋養(yǎng)腎陰,肺腎陰虛則患者出現(xiàn)骨蒸潮熱、盜汗等癥狀;脾為肺之母,現(xiàn)肺為癆蟲入侵生病,子盜母氣,肺脾氣虛則患者倦怠乏力。肺癆的病理性質主要認為是陰虛,可導致氣陰兩虛,甚至陰損及陽而致陰陽兩虛。疾病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證候亦可隨之改變。臨床上常將該病分為肺陰虧虛、陰虛火旺、氣陰耗傷、陰陽兩虛四個證型[9],治療上當補虛培元、抗癆殺蟲,正如《醫(yī)學正傳·勞極》云:“治之之法,一則殺其蟲,以絕其根,一則補虛,以復其真元”。本文收集病例均是陰虛火旺型,筆者采用百合固金湯加味治之。該方出自《慎齋遺書》,有養(yǎng)陰潤肺、止咳化痰之功效,原方用于治療肺腎陰虛、虛火上炎,癥見咳嗽吐痰,或痰中帶血,咽喉燥痛,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百合固金湯主治之證病因病機與本病陰虛火旺證相契合,故筆者在原方基礎上加黃芪、白術、五味子、百部、白及、夏枯草用于陰虛火旺型復治肺結核輔助治療。方中百合、生地黃、熟地黃、玄參、麥冬滋陰潤肺生津;白芍、當歸滋養(yǎng)陰血而柔潤肺臟;桔梗、貝母、甘草清肺止咳。加黃芪,其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jīng),有補氣、益衛(wèi)固表之功效;黃芪多糖和黃芪苷有增強巨噬細胞吞噬活性,發(fā)揮抗結核菌作用[10]。加白術,其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jīng),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在此取“培土生金”之效;益氣健脾助脾運化水濕,以杜生痰之源,助脾運化水谷精微,化生氣血滋養(yǎng)機體以培本。加五味子,其味酸甘、性溫,歸肺、心、腎經(jīng),酸能收斂,甘能補虛,常用于治療久咳虛喘,《本草蒙筌》言該藥“入肺腎二經(jīng),收斂耗散之金,滋助不足之水”可滋養(yǎng)肺腎之陰;本品還可斂汗;同時,與黃芪、白術共同益氣生津,甘以益氣,氣旺則津生;酸能生津,津足則渴止。加百部、夏枯草、白及補肺止血、抗癆殺蟲。百部味甘苦、性微溫,歸肺經(jīng),有潤肺、下氣止咳、殺蟲之功效,《本經(jīng)逢原》言:“百部為殺蟲要藥。故肺熱癆瘵喘嗽,有寸白蟲宜之”。白及味苦甘澀、性微寒,歸肺、肝、胃經(jīng),有收斂止血、消腫生機之功效,《滇南本草》載白及“治癆傷肺氣,補肺虛,止咳嗽,消肺癆咳血,收斂肺氣”;現(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本品對人型結核桿菌有顯著抑制作用[11]。夏枯草清熱瀉火、散結消腫,夏枯草提取物對結核分枝桿菌有一定的抑作用[12],夏枯草提取物可増加結核病大鼠釋放免疫細胞因子IFN-γ、IL-12等[13]。諸藥合用能夠使正氣得復,肺金得固,氣血陰津得生,積極發(fā)揮止咳、抗炎、抗癆殺蟲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咳嗽、咯血、潮熱盜汗、咽干口燥、乏力等癥狀。本觀察結果顯示,加用百合固金湯加味的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合本次實踐內容發(fā)現(xiàn),組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無顯著差異,顯示觀察組采用的療法并未增加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患者治療期間僅個別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觀察后自行緩解,無中途退出病例,全部患者均可耐受治療,用藥安全性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