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 應樺 周書來 宋建群
摘要:隨著職業(yè)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高職院校不僅傳授學生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還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任?!稗r產品質量認證”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課程思政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教師要深挖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采用案例分析法、講授引申法、小組討論法和體驗式教學法將其融入教學,提高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思想站位,培育出“德藝雙馨”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認證”課程;課程思政;高職;教學改革;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1;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4-0037-03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出現了一些問題,引發(fā)了社會和相關監(jiān)管部門的關注,如農藥殘留超標、獸藥殘留超標、重金屬超標等。為保證農產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質量安全,以及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我國逐步建立和實施農產品相關的認證制度,對產地環(huán)境、農資投入品、生產過程、加工成品制定了相關法規(guī)及標準,形成了由“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jiān)控體系。青少年正值“拔節(jié)孕穗期”,思維活躍,但容易受到外界干擾,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和精心的“澆灌”。農產品涉及社會民生,關乎國家安全,倘若從業(yè)人員缺失職業(yè)素養(yǎng),觸碰道德甚至是法律底線,將會給社會造成巨大損失。因此,“農產品質量認證”教師應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首要任務,將專業(yè)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將學生培養(yǎng)成“德藝雙馨”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王新潔等人曾以食品安全教育為導向對相關課程進行思政探索,但“農產品質量認證”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遠不止食品安全教育,本文深挖課程思政元素,并探討將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教學過程的方法。
“農產品質量認證”課程是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本課程屬于人才培養(yǎng)中的必修課,其前修課程有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guī)等,這些課程為“農產品質量認證”課程的學習奠定了理論基礎。與此同時,本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在后續(xù)微生物及檢驗技術、農產品(食品)質量檢測技術及農產品貯藏加工等專業(yè)核心課程學習時更深入體會檢測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農產品安全管理的相關知識,系統學習農產品生產企業(yè)HACCP體系的建立與實施、無公害食品認證、綠色食品認證、有機食品認證、GAP認證等,掌握農產品安全認證的基礎知識,初步具備建立農產品安全管理體系的能力。掌握農產品安全認證崗位的專業(yè)知識,有助于學生職業(yè)規(guī)范與職業(yè)精神的養(yǎng)成及專業(yè)知識靈活運用能力的提升。
1.基于我國農產品發(fā)展現狀,喚起學生肩負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教師要通過講解農產品行業(yè)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影響,讓學生深刻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與國家高質量發(fā)展的密切關系,明白農產品質量安全對我國農產品提高在國際市場中的占有率、同行競爭力和影響力所具有的深遠意義。大學生作為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接班人”,有必要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關心國家時事政治、關注國家發(fā)展、努力提高政治站位,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信念,肩負起中華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2.樹立質量安全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
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發(fā)生,歸根到底是因為涉事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缺失,狂熱追逐經濟利益,忽略對消費者身體健康的重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培育學生將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始終放在首位的意識,并引導學生將其落實到行動自覺中,形成社會責任感。要讓學生認識到未來從事農產品質量管理崗位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法律意識和科學素養(yǎng),自覺嚴格按照行業(yè)自律、職業(yè)道德、法律規(guī)范等要求開展工作,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成為有擔當、有品質、有修養(yǎng)的大學生。
3.幫助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
中國農業(yè)發(fā)展至今,取得了顯著成效和輝煌成就,其得益于化肥、農藥、良種、現代化機械等增產要素的輔助。但若缺乏科學指導一味追求增產,就會出現農業(yè)投入品“亂用、濫用”等農業(yè)生產經營不當行為,大量化學物質和能源投入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傷害,導致土壤板結、肥力下降、重金屬污染、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以及水土流失、土地資源喪失等問題。因此,教師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農產品質量責任和環(huán)境友好意識,激發(fā)學生努力學習,不斷提升專業(yè)技能,自覺維護和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樹立以人為本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
4.培養(yǎng)學生運用哲學思維和辯證思維分析、處理問題
轉基因技術在農業(yè)領域的運用,可增強農產品抗蟲抗病能力,減少農藥的使用,使營養(yǎng)成分更加豐富多樣,提升產品附加值,使農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甚至打破物種間的界限,可根據人們的需求培育新產品。但轉基因產品可能對原有生態(tài)環(huán)境、消費者身體健康存在一定的風險,甚至涉及倫理道德問題。因此,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食品認證均明確提出嚴禁涉及轉基因元素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教育學生不能片面地、單方面地看待事物,要秉持哲學思維辯證地、客觀地分析事物。
5.基于我國農業(yè)技術不斷發(fā)展,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感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專業(yè)知識解讀我國農業(yè)相關政策及發(fā)展態(tài)勢,并邀請行業(yè)企業(yè)知名專家“進”課堂為學生授課、辦講座,組織學生“出”校園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實地參觀學習,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了解專業(yè)發(fā)展前景、學科特色。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我國農業(yè)的高質量、高水平、高速度發(fā)展,沉浸式體驗農產品質量管理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思維,進而增強國家榮譽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強國家認同感。
1.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亦稱個案分析法或典型分析法。該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選取案例來開展教學,所選取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時效性、真實性。教師可以列舉近年來比較典型的農產品食品安全事故,供學生討論和感悟,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科學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敬業(yè)誠信的優(yōu)良品質,幫助學生樹立強烈的崗位責任意識及法律意識。比如,教師可以列舉如下案例。案例1:河北省行唐縣農業(yè)農村局查處趙某在生姜種植過程中使用高毒農藥案。案例2:寧夏石嘴山市農業(yè)農村局聯合公安、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查處吳某某等三人加工、銷售死因不明豬肉案。
2.講授引申法
講授法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授課方式,教師根據事物存在事實、外部特征進行剖析、論證,授課方式靈活、成本低,是各級教育階段最主要的授課方式。但是,如果教師教學能力薄弱、準備不充分、專業(yè)知識面狹窄,則講授法往往會陷入“滿堂灌”的尷尬、枯燥場面。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延伸講解,通過對知識背后的探索進行引申思政教育,以活躍課堂氛圍,開拓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教師可以進行如下內容的引申。引申1:“綠色食品”是我國首創(chuàng)也是獨創(chuàng)的農產品(食品)管理認證方式,以引申國家自豪感、愛國主義、制度自信,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引申2:有機食品禁止一切形式的轉基因元素,以引申遵守道德底線、法律底線,樹立法律意識;轉基因技術在農業(yè)領域既可以推動農產品質量的發(fā)展但也存在隱患,以引申學生需要樹立辯證思維。引申3:食品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污染與環(huán)境污染聯系緊密,以引申重視環(huán)境保護、養(yǎng)成環(huán)保意識。引申4:講解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標志,以引申經濟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
3.小組討論法
小組討論法是以將班級整體劃分成若干個小組的形式展開教學,通過小組成員內部共同討論、協商,實現解決教學難點、教學重點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自我思考、剖析、總結歸納的能力。當前,很多用人單位會采用小組討論法進行面試,面試官事先發(fā)布面試話題以第三方視角觀察各面試者的表現,以甄別和篩選理想人才。而小組討論法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能力、協調能力、領導能力等,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和職業(yè)適應能力,保證學生能夠高質量、高競爭力就業(yè)。教師可以先將3人~5人分為一個學習小組,然后引入案例或話題讓各小組進行分析和解讀,共同探討,發(fā)表觀點。教師可引入以下討論話題,讓學生進行討論。討論1:“大頭娃娃奶粉事件”中有哪些違背道德、法律的行為?該事件發(fā)生的背后原因有哪些?如果這些“大頭娃娃”是你的親人,你有何感受或有哪些行動?融入誠信、友善、平等、和諧等價值觀。討論2:對比國內外農產品管理方式,討論、歸納我國農產品管理方面的優(yōu)勢,融入文明、愛國、和諧等價值觀。討論3:針對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監(jiān)督抽檢情況進行分析,融入文明、富強、和諧等價值觀。
4.體驗式教學法
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無法讓學生近距離親身體驗。而體驗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不僅是課堂的參與者,更是課堂的體驗者和構建者。教師應秉持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并重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采用身份互換型體驗法、面談型體驗法、情景演繹型體驗法開展教學,讓學生結合就業(yè)崗位中的典型工作案例進行自編自導自演,從農產品加工環(huán)節(jié)、綠色食品認證環(huán)節(jié)及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認證等教學章節(jié)中選取演繹場景,根據場景自行設想表演情景并編寫臺詞。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查找相關專業(yè)資料,既能拓展知識,培養(yǎng)互助協作的團隊精神,又能達到“學中做、做中思、思中學”的目的,還能在表演過程中切實感悟和反思誠信、和諧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教師可設置如下場景開展體驗式教學。場景1:某農產品加工小作坊添加違禁物品進行農產品加工,消費者食用后身體出現不適,嚴重危害了健康,小作坊負責人被依法處理。如果你是該消費者或小作坊負責人,會有何感受?場景2:某農村合作社申報某品種的綠色食品認證,但為了追求產量某農戶使用了綠色食品規(guī)定外的農藥,導致認證申請失敗,申請小組進行反思和總結。
綜上所述,高校通過構建思政課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最主要、最重要的一種方式?!稗r產品質量認證”課程教師應銘記“誠信、篤志、求真、創(chuàng)新”的校訓,深挖課程思政元素,將民族使命、安全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理念、哲學思維和辯證思維等思政元素,采用案例分析法、講授引申法、小組討論法及體驗式教學法潛移默化地融入教學,為我國農業(yè)高質量、高水平發(fā)展培養(yǎng)“德藝雙馨”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新潔.以食品安全教育為導向的《農產品質量管理與認證》課程思政探索[J].中國食品,2021(01).
[2]周松,鄧淑華.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路徑優(yōu)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0).
[3]薛強.常態(tài)下農田土壤污染防治關鍵問題分析[J].現代農業(yè)研究, 2021(02).
[4]吳夏.機械制造類課程課程思政實踐思考[J].科教文匯,2021(15).
[5]左賽杰,李菁,馬東來,等.案例分析法在中藥化學教學中的探索[J].廣州化工,2021(03).
[6]石紅.體驗式教學法在思政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知識經濟,2021(16).
Research 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Certifica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u Jie, Ying Hua, Zhou Shulai, Song Jianqun
(Lesh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eshan 61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ot only impart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The course of"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certification" contains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and walk in the same direction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o form a synergistic effect. Teachers should deeply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and integrate them into teaching by using case analysis method, teaching extension method, group discussion method and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standing, and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with "both virtue and ar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certification" cours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chool;reform in education;practicalperso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