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源 黃忠興
(1.杭州濱江青少年宮 浙江杭州 310015;2.杭州師范大學 浙江杭州 310014)
中醫(yī)體質學是我國中醫(yī)體系長期發(fā)展形成的結果,其基礎是養(yǎng)生、診斷及治療等內容,是結合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形成的學科。王琦教授將人的體質細分為9 種情況,學者對這種觀點是比較認可的。在大學生中醫(yī)體質調研的過程中,發(fā)現僅有19.9%的大學生具備平和質體質,其他學生最少存在一種偏頗體質。對382名符合標準的女大學生進行中醫(yī)體質調查,結果顯示陽虛體質最多,占65%。魏云強研究發(fā)現,研究生偏頗體質類型以陽虛質為主。
通過此次研究,了解籃球、健美操、太極拳運動對陽虛體質的影響,探究這種體質是否可以參與這3種項目。多數大學生都是陽虛質情況,對此,要找尋與他們的情況最匹配的項目鍛煉身體,通過這些項目增強學生體質。該文結合當前的調研數據,為體質學研究提供更多資料支持,為學術界實施中醫(yī)體質研究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在《中醫(y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問卷》調查基礎之上,選擇與此次研究情況相匹配的女大學生,展開具體的實驗活動。在教學中,參照《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綱要》之中規(guī)定的教學標準,實施籃球、健美操及太極拳運動的訓練,周期為15 周,每周的鍛煉時間為2h。對相同項目實施前后學生的體質測試數據展開統(tǒng)計,然后對其中陽虛質分值進行計算,對比項目實施前后數據。結合2007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內容,確定訓練項目,對學生的身高、體重及肺活量進行測量,具體項目包括50m 跑、800m 跑(女)、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
該文使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通過平均數±標準差來進行表示。兩組學生,在相同時間點進行數據采集,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展開數據研究。組內實驗前后的對比,立足配對樣本檢驗來展開數據測試。<0.05,表示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在三組被試學生中,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她們的陽虛值和體質情況,發(fā)現三組之間并無顯著性差異(>0.05)。其中,陽虛質都超過了40 分,而根據相關標準(陽虛質取值在40~137分),該分值區(qū)間所對應的是中醫(yī)學層面典型的陽虛體質。結合數據可知,所有被試者都是典型的陽虛體質。
實驗后,實驗對象填寫《中醫(y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問卷》,收集相關信息,然后統(tǒng)計陽虛質得分。
表1 的數據表明,3 項運動實驗后,各組數據對比實驗之前的數據有非常顯著性差異(0.01)。在進行了一學期的運動教學之后,學生的陽虛質分值下降明顯,由此可知,學生的陽虛體質有了很大的改善?;@球班的陽虛質均值相對于訓練之前下降了18.45 分。結合表2的數據發(fā)現,在籃球班的實驗組中,陽虛質分值在40分以下的學生比重為58%,而此前的比例為38%;超過40 分的學生的比重在實驗后為42%,而實驗前為62%。健美操班中,學生的陽虛質均值相對此前下降20.72分,陽虛質在40分以下的學生,比重為56%,而在此前為31%;分值超過40 分的學生比重在實驗后為44%,而實驗前的比重為69%。太極拳班中,學生的陽虛質均值相對此前下降20.36 分。陽虛質在40 分以下的學生比重為53%,而此前為34%;分值超過40分的學生比重在實驗后為47%,而實驗前的比重為66%。結合數據可知,健美操班效果更為顯著,陽虛癥狀改善效果突出。
表1 陽虛質取值在三項運動前后的情況
表2 被試者在運動前后出現的體質變化(%)
我國的體質健康管理標準之中,對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測量是基礎內容之一,此次研究中設置身高、體重及BMI作為具體指標。
根據國內通用的BMI 劃分標準,即BMI<18.5 為偏瘦,18.5≤BMI≤23.9為正常,23.9<BMI≤28為超重,而取值超過28,就表明已經進入了肥胖行列。
2.3.1 籃球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
表3顯示,實驗干預前后,被試者的身高并未出現明顯變化,差異不具有顯著性(>0.05)。體重及BMI數值升高,差異不具有顯著性(>0.05)。
表3 籃球運動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
2.3.2 健美操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
從表4 可以看出,健美操組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后,身高對比實驗前有顯著性差異(<0.05);體重及BMI數值有略微差異,差異不具有顯著性(>0.05)。
表4 健美操運動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
2.3.3 太極拳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
從表5 可知,實驗干預前后被試人員的身高并未出現明顯變化,差異不具有顯著性(>0.05);體重及BMI指標有略微差異,差異不具有顯著性(>0.05)。
表5 太極拳運動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
2.3.4 實驗前后組間形態(tài)指標比較
實驗前對三組被試人員的身體形態(tài)數據分別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三組數據無顯著性差異(>0.05);實驗后對這三組被試人員的身體形態(tài)數據再次分別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發(fā)現三組數據也無顯著性差異(>0.05)。從表3、表4、表5可知,3種運動對陽虛質女大學生體重沒有顯著影響,健美操對身高有顯著影響。
2.4.1 籃球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機能指標的影響
從圖1 中可以看出,實驗后學生的肺活量增加了229.86mL,與實驗前相比不存在顯著性的差異(>0.05),但實驗后籃球班的肺活量成績從及格提升至良好水平。
圖1 籃球運動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肺活量的影響(mL)
2.4.2 健美操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機能指標的影響
從圖2 中可以看出,實驗后學生的肺活量增加了322.62mL,與實驗前相比存在非常顯著性的差異(<0.01)。實驗后健美操班的肺活量成績從及格提升至良好水平。
圖2 健美操運動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肺活量的影響(mL)
2.4.3 太極拳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機能指標的影響
從圖3 中可以看出,實驗后學生的肺活量指標增加了26.94mL,與實驗前相比,沒有顯著性的差異(>0.05),且實驗前后的太極班肺活量成績都處于及格水平。
圖3 太極拳運動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肺活量的影響(mL)
2.4.4 實驗前后組間身體機能指標比較
實驗前對三組被試人員的身體機能數據進行了單因素分析,發(fā)現三組數據間并無明顯差異(>0.05);實驗后對這三組被試人員的身體機能數據進行了單因素分析,發(fā)現三組數據間并無明顯差異(>0.05)。3種運動中,只有健美操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肺活量有顯著的影響。
2.5.1 籃球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的影響
由表6 可以看出,籃球班的陽虛質女大學生實驗前后身體素質指標,都不存在顯著性差異(>0.05)。但實驗后較實驗前,各項素質的成績均值都有所提高,立定跳遠測試均值提高了5cm,仰臥起坐測試均值提高了1個,坐立體前屈測試均值提高了0.3cm,50m測試均值提高了0.03s,800m 測試均值提高了0.02s。實驗后立定跳遠成績處于良好水平,仰臥起坐成績處于及格水平,坐位體前屈成績處于良好水平,50m成績處于良好水平,800m成績處于良好水平。
表6 籃球運動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的影響
2.5.2 健美操對陽虛質女大學生力量素質指標的影響
由表7 可以看出,健美操班的陽虛質女大學生實驗前后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和坐位體前屈3 個身體素質指標,都存在顯著性差異(<0.05)。實驗后較實驗前,所有身體素質項目的成績都有所提高,立定跳遠測試均值提高了4cm,仰臥起坐測試均值提高了5 個,坐位體前屈測試均值提高了1.47cm,50m 測試均值提高了0.11s,800m 測試均值提高了0.06s。實驗后立定跳遠成績處于良好水平,仰臥起坐成績處于剛過及格水平,坐位體前屈成績處于優(yōu)秀水平,50m成績處于良好水平,800m成績處于良好水平。
表7 健美操運動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的影響
2.5.3 太極拳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的影響
由表8 可以看出,太極拳班的陽虛質女大學生實驗前后只有仰臥起坐指標數值存在顯著性差異(<0.05),其他指標數值都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實驗后較實驗前,所有素質指標成績都有提高。立定跳遠測試均值提高了1cm,仰臥起坐測試均值提高了5 個,坐位體前屈測試均值提高了0.02cm,50m 測試均值提高了0.03s,800m 測試均值提高了0.04s。實驗后立定跳遠成績處于及格水平,仰臥起坐成績處于及格水平,坐位體前屈成績處于良好水平,50m成績處于良好水平,800m成績處于良好水平。
表8 太極拳運動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的影響
經過一個學期的課程實驗干預后,測試指標數值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差異,說明籃球、健美操、太極拳3種運動對于改善陽虛質都有一定作用,但不同的運動項目對提高身體素質存在不同的效果。
(1)3 種運動對學生偏頗體質轉變均有一定效果,可以降低偏頗程度,改善女大學生陽虛質問題,健美操改善幅度最大。
(2)3種運動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方面有一定的影響,健美操可明顯改善陽虛質女大學生的體形。
(3)3 種運動均能使身體機能得到提高,但只有健美操運動對改善陽虛質女大學生的身體機能,提高肺活量有顯著影響。
(4)3種運動對陽虛質女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干預效果存在差異,健美操組無論是在力量方面,還是在柔韌方面,都有更為顯著的優(yōu)化效果,健美操運動對體質的優(yōu)化作用最高。
(5)建議存在陽虛質問題的女大學生以健美操運動作為健身項目來優(yōu)化自身體質,修正陽虛質偏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