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qū)光明實驗小學 張 茜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習作教學指導時要淡化技巧,選材上要基于現(xiàn)實生活,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的人事物景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杜絕矯揉造作,無病呻吟?;诶砟钫J知,教師在習作教學中,素材的選擇應(yīng)從生活入手,通過描寫生活中的真實內(nèi)容來表達學生的真實情感。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多年,對習作教學頗有偏好,現(xiàn)就如何通過寫真實的生活表達真實的情感談只言片語就教于方家,權(quán)當拋磚引玉。
響徹教壇的經(jīng)典之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了教學的指導原則。一切學習,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學生失去了興趣,習作教學難教難學就成了語文教學的薄弱之處。因此,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點燃學生習作的熱情成了習作教學的重任。事實上,一旦學生對習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面對可知可感的現(xiàn)實生活就會萌生出表達的欲望,迸發(fā)出對習作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想把自己的真情實感一吐為快。
如果說學是學生的天職,那么玩就是孩子們的天性。習作教學實踐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從真實生活中選材,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我常常帶領(lǐng)學生做他們喜歡的各種游戲,如:捉迷藏、丟手絹、老鷹捉小雞、你畫我猜等。每次進行游戲時,我都事先提出明確的要求,讓學生及時地把游戲過程及場面具體寫出來。如:帶領(lǐng)學生玩“你比畫我來猜”的游戲時,為了讓學生的習作凸顯真情實感,活動伊始,我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要留心觀察參與者的動作,揣摩心理活動以及觀眾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游戲結(jié)束后,讓學生談?wù)勥@次游戲的全過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寫下來。最后,把寫好的文章或片段分享給大家,看是否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學生暢所欲言,盡情表達,輕松愉快地將自己所說的內(nèi)容寫進文章,將游戲過程寫得詳細具體,真實有趣。
風景如畫的大自然是孩子們成長的搖籃,也是孩子們習作的源泉。教師有計劃地帶領(lǐng)學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讓他們用眼睛“拍照片”,用腦子“過電影”,用“彩筆畫圖畫”。學生在經(jīng)歷觀察、描繪、敘述、總結(jié)等過程后,能夠真實地描述出大自然的迷人之處,表達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比如:讓學生以“這兒真美”為題進行寫作時,我事先向?qū)W生明確了寫作題目和寫作要求,然后帶領(lǐng)學生走向秋天的田野。我讓學生觀察田野秋光,體會大自然的美麗,讓學生在田野里逮螞蚱、追蜻蜓、捉蝴蝶,體會玩耍的樂趣,還讓學生和農(nóng)民伯伯一起除草、澆水、施肥,體會勞動的滋味。學生盡情地呼吸著大自然中的新鮮空氣,欣賞著大自然中的美麗風光,感受著在大自然中玩耍和勞動的快樂……實踐出真知,美感生靈性,有了大自然這本無字書為學生習作提供豐富的素材,他們筆下的文章自然精彩生動、情真意切。
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shù)應(yīng)用于語文課堂教學中,它能將聲音、圖像、動畫、視頻融為一體,是習作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能夠為學生營造“說真話,訴真情”的習作空間,尤其是能夠再現(xiàn)生活畫面。
在習作教學中,圖片生動活潑、色彩鮮明,能夠直觀形象地展示生活畫面,喚起學生的美好回憶,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打開學生的習作思路。比如:指導學生進行“我學會……”這篇習作時,我首先用課件出示了彈鋼琴、擠牛奶、借閱書籍等圖片,讓學生看一看照片中的同學們都學會了哪些事情呢?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學會了哪些技能和本領(lǐng),把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寫出來和同學分享。
在習作教學中,我們可以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聲音作為習作素材,引導學生通過聽聲音想象畫面,再將畫面還原成現(xiàn)實生活中的場景。比如:城市的孩子對農(nóng)貿(mào)市場并不陌生,但如果讓他們把逛農(nóng)貿(mào)市場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下來,他們卻覺得無話可寫、無從下筆。因此,我事先用手機錄下農(nóng)貿(mào)市場上繁忙喧鬧的吆喝聲,討價還價的交易聲,各種車輛的行駛聲,人們的歡笑聲。教學時我播放音頻,然后提示學生: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哪兒留給你的印象最深?由此你會聯(lián)想到什么呢?此時,學生的眼前一定會浮現(xiàn)出農(nóng)貿(mào)市場上繁華熱鬧的情景,或抓服裝攤重點描述,或抓水果蔬菜攤重點描述,或抓日用百貨攤重點描述,由此會聯(lián)想到城市生活日益美好,油然而生出一種幸福感。最后讓學生整理思路,加以想象,把自己置身于農(nóng)貿(mào)市場的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此時,學生“情動而辭發(fā)”,輕松自如地寫出了文從字順、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在習作教學中,視頻能將生活情景適時呈現(xiàn)。教師在選取視頻情景觀賞時,要貼近生活實際,能夠喚醒生活的原型,以此激發(fā)表達欲望。而且,視頻具有可控性,即在人的控制下能反復(fù)播放,慢放或定格,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提供了方便。
比如:在學校舉辦拔河比賽時,我事先把比賽的過程用手機錄制成視頻。習作課上,讓學生寫一篇“記一次拔河比賽”的文章,并明確提出寫作時要注重場面描寫。指導習作時,首先我讓大家回憶拔河比賽的情景,然后播放視頻。當屏幕上一幅你爭我奪、吶喊助威的熱鬧場面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時,我及時出示了以下問題:賽場上的場面怎樣?比賽雙方同學的動作、神態(tài)有何特點?比賽過程中雙方同學的動作、神態(tài)有什么變化?啦啦隊、場外觀眾的表情是怎樣變化的?學生觀看完整視頻,有了總體印象后,我又把比賽過程中雙方同學的動作、神態(tài),以及場外觀眾的表情慢速播放或定格在某一精彩畫面上,讓學生細細觀察。此時,聲、形、景直接訴諸學生的感官,學生神情專注,思維活躍。最后我再指導學生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做到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這樣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習作的情境,激發(fā)了習作的興趣,引發(fā)了學生的真情實感,從而達到了“我手寫我心”的效果。
小學生天生愛動愛玩,教師以此為契機,可以多設(shè)置一些活動,以此來豐富學生習作素材。學生在喜愛的活動中親身體驗,由此生發(fā)的所思真切,所想真實。
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在校園中,班集體如同溫暖的大家庭,同學之間親如兄弟姐妹,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為學生在習作中表達真情實感創(chuàng)造條件。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習作的題目是“有你,真好”,批改學生習作時,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作文平鋪直敘,缺少真情實感。為了讓學生寫好這篇作文,我特意召開了“不想說再見”的主題班會。開課伊始,我聲情并茂地導入:“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你看,你們變高了,你們變美了,但是無論怎么變,有一樣是永遠不變的,那就是我們六年來結(jié)下的深厚友情?!苯又矣植シ帕艘皇讓W生喜愛的歌曲——《朋友》,并伴以激情解說,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溫馨和諧的氛圍,拉開學生記憶的帷幕,使學生追憶難忘的小學生活,再現(xiàn)六年中與朋友相處的一幕幕動人情景。有了活動引路,學生很快寫出了感人肺腑的文章,紛紛表達了對友誼的珍惜之情。
社會上的經(jīng)歷見聞也是學生習作素材的重要來源,帶領(lǐng)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他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東西多了,自然就會有話可說,就能記錄他們新鮮的收獲,真實的感受。比如:四年級的一名學生在上學途中不幸被汽車撞傷,當路旁行人袖手旁觀時,我們班的一名學生家長恰巧開車路過。他挺身而出,將這名學生送到醫(yī)院急救,并替學生交了住院費,又打電話告知了其家長。得知這件事后,我決定把它作為一次練筆契機,組織學生開展“尋找身邊的雷鋒”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當小記者,調(diào)查采訪身邊的好人好事,然后以“感動”為題進行習作。學生積極踴躍,悉心尋找,認真采訪,用他們稚嫩的筆寫出了一篇篇真實感人的文章,弘揚了“雷鋒精神”,傳遞了社會正能量。
習作源于生活,“真實”就是它的生命。教師在習作教學中一定要立足于“真實”的要求,把著眼點放在“生活”之中,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回味生活,讓學生能寫真事,敢吐真言,樂抒真情,讓繽紛的生活成為精彩的習作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