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虹 (北京市八一學校,100080)
我出生在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父親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軍人,母親是受人尊敬的體育教師。家庭對我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影響是深遠的。
我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參加縣運會,從此我毅然地開始了我的田徑運動“生涯”,遭到不少人的阻攔我也沒有放棄。不為別的,只為從我參加縣運會的第二年起,我每年都可以打破由我自己創(chuàng)造的縣跳遠紀錄,我最得意的就是每年全縣中小學田徑運動會現(xiàn)場,運動場上的高音大喇叭里廣播:報告大家一個好消息,黃虹同學打破了由她自己保持的縣跳遠紀錄!這極大地滿足了我的小小虛榮心。直到我上了高中,有人告訴我,我被記錄到縣志里面,成了縣里跳得最遠的女子,我才突然意識到,也許體育就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體育成就了我,也歷練了我。
高考那年,我的高考分數(shù)同時達到了兩所大學的錄取條件,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北京體育師范學院(現(xiàn)首都體育學院),當時我的教師和朋友不太理解,他們認為明明是可以上更好院校的成績,為什么只報考了一個培養(yǎng)體育教師的師范院校,這很可惜。但我卻很開心,這是我內心的向往,希望我能像母親那樣做一名受人尊重的體育教師!
“跟隨一個老師,上了6年的體育課,不能說不是一段奇遇。如今我要畢業(yè)了,我卻還想再上一節(jié)您的體育課,6年在人生的長河中只是短暫的一瞬,但一個人只能有1個6年的中學生活,感謝您6年來對我們始終如一的疼愛,感謝您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了難忘的一章,真希望能再上一節(jié)您的體育課?!边@是1名高三畢業(yè)生給我的臨別贈言。教學三十四載,從學生身上獲得的鼓勵一直激勵著我在體育教育教學的路上,更加奮力地走下去。連續(xù)當選兩屆北京市骨干教師、兩屆北京市學科帶頭人,教學至今我從未放松過自己的體育課堂,近幾年上市、區(qū)級公開課、研究課50余節(jié)。獲得北京市特級教師稱號之后,我更覺得身上的擔子重了許多,絲毫不敢有半點懈怠,作為一名一線體育教師,我的周課時始終保持在17節(jié)以上,在課堂教學中,我也與學生結下了不解之緣。
體育教師真正的“內功”是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教師如何能把控好課堂,如何讓學生愿意跟著你上體育課,是考驗新任教師的一把尺子,剛當體育教師的幾年,一些有個性的學生也讓我的教師“權威”受到了挑戰(zhàn)。
記得,在1節(jié)高一的室內體育課,那是開學的第1課,我問學生對體育課有什么好的建議。1名男學生馬上站起來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說:“老師,我不喜歡體育課,希望上體育課時能干點別的。”我聽后先是一愣,接著和顏悅色地問他:“你不上體育課,你想干什么呢?”“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他的話引起了全班學生的一陣哄笑。我也笑了,說道:“后面我們的教學任務是雙杠,如果你的雙杠技術達到了無師自通的程度,你可以盡情地玩兒!”我的回答出乎了他的意料,也令全班學生感到意外。
雙杠課上,我把兩套落地動作都做了一遍,一刻寂靜之后,學生們?yōu)槲业氖痉秳幼鹘泻?、鼓掌,并紛紛把目光投向那個“想玩兒”的學生,很顯然大家都還記得他說過的話,起哄著讓他也做一遍。這名男學生竟然沒敢迎戰(zhàn)。我很“大度”地說:“這樣吧,雙杠也許是你的弱項,老師也別欺負你,你可以選單杠?!彼宦犖疫@話,眼睛都放光了,跑到單杠前做了一個翻身上杠動作,圍觀的學生隨即發(fā)出了驚嘆。看到他洋洋得意的樣子,我走過去,問道:“他這個動作做得怎樣?”學生們不知道我想干什么,一時竟不敢說話了?!巴瓿傻眠@么好,怎么沒聽到你們的掌聲?”學生們這時這才反應過來,鼓起掌來。接著,我和這名男學生進行單杠比賽,最后我“輕松”取勝……之后這件事在學生間馬上傳開了。從此,我的體育課上,沒有了“炸刺”的學生,課堂氛圍始終良好。這名男學生從此上體育課也特別認真,和我建立了深厚的師生友情。
作為新任教師,最怕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zhàn),要想保持自己課堂的主動性,不是靠體育教師的說教,而是要靠體育教師自身過硬的專業(yè)基本功讓學生信服,讓他們愿意跟隨你練習。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地共存于同一個課堂之中,正確地把握和處理好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才能讓自己的課堂真正吸引學生,打動學生。
工作十幾年以后,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一有時間就會主動去聽、去看周邊教師的課,我從初中教到高中,堅持了2個6年的輪回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也能夠輕松駕馭自己的課堂了,也不再害怕上公開課了,也有了自己的教育觀點和教育視角,雖然有時看待問題的角度不是很全面,但畢竟是自己通過親身經歷獲得的體驗,彌足珍貴。在積累的道路上,通過不斷地摸索,我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我認識到:所謂的公開課都是自己常態(tài)課的延伸,公開課教師不能刻意地渲染和夸張,更不能隨意凌駕于日常的課堂教學。多年來,我一直告誡自己不要為了上公開課而去上公開課!課堂中的教學細節(jié)是靠教師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的,自然而然生成的課堂、師生情感的碰撞才是最真實寶貴的,經過無數(shù)次預演、彩練的公開課不可能讓學生持續(xù)保持對教學的探索,沒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是索然無味的課堂。
《田徑——跨欄》課對于女生來說,是具有極大挑戰(zhàn)的教學內容,那是一節(jié)有外校教師來我校觀摩的一節(jié)高一女生跨欄課,是在教學單元和課次上都按照正常教學進度進行的教學課??鐧谂軐Ω咧信鷣碇v,學習技術是一個層面,克服心理上的畏難情緒更是一個關鍵點,尤其是在有外校教師來看課的情況下,學生的表現(xiàn)欲、怕出現(xiàn)失敗的糾結心理,增加了課堂的教學難度。如何幫助學生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是這節(jié)課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練習方法是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的,教法手段也因人而異。如,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欄間距。為技術掌握情況良好、一般、較弱的學生分別設置3~4個不同距離的欄間距,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在欄高的設計上,也可分層設置,學生可以自由搭配、選擇不同的難度進行練習。在欄板的設計上,為弱化欄板對學生的心理影響,有的組是放欄板的,有的組是用一個彩帶遮擋住欄板的,有的組是用彩帶替代欄板的。
讓我意外的是,在這節(jié)課上,大多數(shù)學生都自愿選擇了比平時自己練習難度稍高的水平進行練習。對于學生來講,這是一種極大的心理挑戰(zhàn),更是一種自信的表現(xiàn),學生們的表現(xiàn)讓我由衷地感到高興。印象深刻的是,有1名女生在練習中摔了一跤,腿破了皮,雖然不是太嚴重,但怕她為此會留下心理陰影,我在最后的展示環(huán)節(jié)讓她重新完成一次,在全班學生的熱烈掌聲中,她完美地完成了全程,她自己也在跨過最后一個欄時,高興地跳了起來,并跑過來與我擁抱,她臉上那激動的表情,是對我這個體育教師的最高獎勵。一堂課結束了,雖然大部分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實現(xiàn)了對自己的挑戰(zhàn),但還是有幾名學生并沒有完全達到自己的預期,但是對于所有學生來說,敢于在眾多聽課教師面前,勇敢地選擇挑戰(zhàn)自己、展現(xiàn)自己,是我和我的學生們最大的收獲,我也深深感悟到:真正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堂才是引人入勝的教學。
沒想到在自己五十歲這一年,還能有幸參加由中國科學院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所主辦的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創(chuàng)意課堂現(xiàn)場教學觀摩現(xiàn)場會,并向來自全國各地的體育教師交流一堂《田徑——耐久跑》的教學實踐課。耐久跑教材是中學體育教育教學中最家常、最普通,也是最難上的一個教材,我初步確定以定向跑為載體,完成耐久跑的一系列教學任務,如何能讓當?shù)貙W生盡快融入到課堂中?切入點在哪里?我思考了良久。我找地理教師、歷史地教師研討過,希望能將跨學科的一些知識融進體育課堂,此次展示活動的舉辦地廈門也為我提供了不少可以挖掘的資源。廈門地處福建東南部,是我國重要的沿海城市,也是海上絲路的起點,如果能結合“一帶一路”的知識,利用定向知識,進行耐久跑的教學,并普及耐久跑的基礎知識點,將靶心率的運動常識介紹給學生,中間再穿插一些廈門的歷史名人、文化特色進行介紹,我想學生們一定會感興趣。本節(jié)課由廈門同樂中學初二年級的女生和我一起完成,她們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她們對定向知識了解較少。備課的時候,有了這個基本出發(fā)點,課程流程就也就有了清晰的框架,通過定向識圖認識4條絲綢之路的線路全貌,分4個小組進行耐久跑練習,依次進行輪換,記錄各組所跑的圈數(shù),在輪換的間隙,介紹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一至三步一呼,一至三步一吸”,融入“極點”及“第二次呼吸”的知識,鼓勵學生盡力完成全部教學任務。同時,利用不同伴奏樂曲的節(jié)拍調控學生跑的節(jié)奏,利用音樂的長短控制學生的練習時間,在學生普遍體力下降時,利用樂曲的高低音調及激昂的曲調鼓勵學生,利用“一帶一路”的相關文化知識對學生進行歷史文化的滲透,對新疆吐魯番、福建廈門兩座歷史名城的風土人情進行了“穿越”。教學中,鼓勵學生以小組探究、小組合作、相互鼓勵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在定向找點、記點的過程中,全組學生齊心協(xié)力、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學生們在緊張和興奮中一起度過了一堂酣暢淋漓、令人難忘的教學課。這種多學科融合的體育課堂,也為我今后的體育課堂拓寬了教學思路。下課后,幾名女學生久久不愿意離開,其中一名學生還悄悄地跑過來問我:“老師,您以后還來給我們上體育課嗎?”
如果說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懷抱生命的教育,那么與青年教師之間的交流就是一種用心靈碰撞心靈的溝通。繁忙的學校教學工作之余,我還兼任了海淀區(qū)名師工作站體育學科組組長、導師以及海淀區(qū)初中體育學科總督學的工作,我深知是這片教育的沃野呵護、培養(yǎng)了我,我有責任和義務反哺、滋養(yǎng)我成長的這片土地。善之本在于教、教之本在于師,如何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搭設更多的平臺讓更多的骨干教師成長為教學名師,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于是我申請了名師工作站,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的年輕教師成長。通過我和名師工作站成員的努力,一批批年輕教師成長起來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入職3年的小王老師,在一次區(qū)域聯(lián)動的研究課上,我讓他上一節(jié)初一的籃球課,并請他談談籃球教學在小初銜接中的教學設計及自己的想法,小王老師很興奮,準備了好幾個晚上,信心滿滿地拿著教學設計來讓我看,我完整地看后只對他淡淡地說了3個字:“跑題了!”小王老師睜大眼睛不解地看著我,我進一步引導說:“籃球教材的小初銜接、小學籃球講了什么、學生學會了什么,你了解嗎?初一你要教的內容和學生過往的教學經歷有什么技術銜接,你心里有想法嗎?你準備上的這個教材內容是單元的第幾次課?你設計的學生達成度75%是用什么教學方法評估出來的?”一連串的問題問得小伙子不停地撓頭??吹剿谋砬?,我笑著說:“下班后拿著教科書到我辦公室來,咱們一起探討一下。”接下來好長一段時間,小王老師被我“熱情”地追問著:用什么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降低重心的運球意識?行進間運球,學生不抬頭怎么辦?為什么你一節(jié)課把近百個標志碟都用上了?用標志碟的作用是什么?標志桿課上就用了一次,怎么樣才能提高它的使用率?游戲比賽過程中你把自己當成裁判員還是隊員?組織調隊為什么會出現(xiàn)反隊,有什么方法把它不留痕跡地調過來?小王老師總將我的問題一項一項記在本子上,回去認真地琢磨后,再來回答我的問題,有時一個問題他要反復回答好幾次才能過關……有好長一段時間,夜幕中靜靜的校園,我和小王老師辦公室的燈光總是最后一起被熄滅。
一次小小的教研課,讓小王老師受益匪淺,也讓小王老師感受到了自己的前行動力,此后的他潛心教學研究,業(yè)余時間還考取了國家級裁判員,幾年后的他,連續(xù)3次獲得海淀區(qū)教師風采杯一等獎,他的課先后4次代表海淀區(qū)報送北京教研微信公眾號,全區(qū)的教師進修也能聽到他侃侃而談地講座了,與當初那個被憋得滿臉通紅、不善言談,一說話就低頭臉紅的小伙子判若兩人。
在做海淀區(qū)名師工作站體育學科組組長的近5年中,學科組先后培養(yǎng)特級教師2人、正高級教師5人、北京市學科帶頭人4人、北京市骨干教師近20人。多少個不眠之夜在燈下的批改研討,多少次在操場邊的聽課與交談,形成了這個體育團隊團結協(xié)作、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我輔導的海淀區(qū)教師獲得國家級、市級以上優(yōu)秀案例20余節(jié),這些骨干教師分散在各所學校中,成為北京市、海淀區(qū)體育教師中的中堅力量,多名教師作為核心骨干參與了北京市教委組織的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舉措,受到市、區(qū)級教委領導的表彰和肯定,逐漸成為北京市、海淀區(qū)體育教研團隊的中流砥柱。而我也在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道路上,感受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