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離經(jīng)”未必“叛道”
        ——儒家“經(jīng)典詮釋”略說

        2022-07-28 13:05:12黃玉順
        關(guān)鍵詞:道術(shù)系辭天道

        黃玉順

        (山東大學(xué) 儒學(xué)高等研究院,山東 濟(jì)南 250100)

        近年來,儒學(xué)界很流行“經(jīng)典詮釋”(interpretation of classics),意在“尊經(jīng)求道”。有一個成語,叫“離經(jīng)叛道”(1)“離經(jīng)叛道”出自元朝戲曲家費(fèi)唐臣《蘇子瞻風(fēng)雪貶黃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離經(jīng)叛道?!?,似乎“離經(jīng)”就是“叛道”。其實(shí)不然,“離經(jīng)”未必就是“叛道”。

        一、“經(jīng)”的語義演變

        從文字學(xué)看,“經(jīng)”字的偏旁“糸”(mì)是畫蛇添足,因?yàn)檫@個字本來只有“坙”,沒有“糸”。許慎《說文解字·巛部》:“坙:水脈也。從川在一下。一,地也。壬省聲?!盵1]239其實(shí),這個解釋有誤?!皥l”小篆作“”,金文作“”,乃是織布機(jī)之形,“巛”是縱向的經(jīng)線。所以學(xué)者指出:“坙”就是“經(jīng)”的古字。[2]268《說文·糸部》說“緯,織橫絲也”[1]271;那么“經(jīng)”就是織布的“縱絲”。這就是“經(jīng)”字的本義:織布的縱向的經(jīng)線。這叫“古今字”:“坙”是古字,“經(jīng)”是今字。

        從“經(jīng)線”自然會想到“緯線”?!敖?jīng)緯”最初是織布的術(shù)語。人們進(jìn)而悟出一個道理:織布首先要確定經(jīng)線,否則緯線無所附著,就織不成布;在架子上排了多少條經(jīng)線,決定了所織之布的幅面寬度。因此,經(jīng)線就是織布的基準(zhǔn)、標(biāo)準(zhǔn)。

        這種“經(jīng)緯”關(guān)系,后來引伸和運(yùn)用到很多地方。比如地球的經(jīng)度和緯度,可以據(jù)此確定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地點(diǎn),猶如平面坐標(biāo)?!敖?jīng)緯”就是標(biāo)準(zhǔn);進(jìn)一步說,“經(jīng)”又是“緯”的標(biāo)準(zhǔn)。于是,“經(jīng)”就引伸為標(biāo)準(zhǔn)、尺度的觀念。

        但“經(jīng)”作為至高無上的標(biāo)準(zhǔn),這種觀念最初還不是指“經(jīng)典”文本,而是指“道”本身?!暗馈北緛硎亲呗?、道路的意思。不論是在都邑,還是在鄉(xiāng)村,道路都呈現(xiàn)為“經(jīng)緯”的格局。城市修建道路,首先是修“干道”,這就是“經(jīng)”;然后旁邊分別修建小巷,這就是“緯”。這跟織布的“經(jīng)緯”格局相同。農(nóng)村田野上的道路“阡陌縱橫”,也是“經(jīng)緯”的格局。所以,主干的“道”就是“經(jīng)”。

        同時,“道”成為中國哲學(xué)上的一個根本觀念?!暗馈钡某跏几拍畋緛硎恰白呗贰被颉暗缆贰保皇?“羊腸小道”,而是“大道”,就是干道,比如《詩經(jīng)·小雅·大東》所說的“周道如砥,其直如矢”[3]460?!靶〉馈笔呛笃鸬恼f法,出自《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3]2531。由于“道”成為中國哲學(xué)的最高范疇,而“經(jīng)”這個詞語也被用來稱“道”,于是“經(jīng)”與“道”就結(jié)合起來,“經(jīng)”就是“道”。在中國的軸心期,出現(xiàn)了“天道”的觀念,“經(jīng)”就指“天道”。

        漢代劉熙《釋名·釋典藝》說:“經(jīng),徑也,常典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4]211這是把“經(jīng)”理解為“?!?。有一個詞語叫“經(jīng)?!?,這是兩個同義詞“經(jīng)”和“?!睒?gòu)成的復(fù)合詞,“經(jīng)”就是“?!保俺!本褪恰敖?jīng)”。這個“常”就是老子講的“常道”,如《老子》第一章講“道可道,非常道”[5]1。常道可以四通八達(dá),就是劉熙所說的“無所不通”。

        但劉熙說的不是“常道”,而是“常典”?!俺5馈笔恰敖?jīng)”的更早的用法,是指“天道”本身;而“常典”則是指記錄天道的經(jīng)典文本?!暗洹弊稚厦媸恰皟浴弊郑褪俏谋?;下面是捧著文本的兩只手,構(gòu)成“典”字。例如《尚書·多士》所說的“惟殷先人,有冊有典”[3]220。這就是說,“經(jīng)”本來指“常道”“天道”本身,后來則指作為文本的“常典”“經(jīng)典”。這是因?yàn)椤俺5馈边@種“經(jīng)”(天道)要被記載于“常典”這種“經(jīng)”(文本)當(dāng)中,才能流傳下去,所以孔穎達(dá)《春秋左傳正義》解釋“經(jīng)”和“傳”云:“經(jīng)者,常也,言事有典法,可常遵用也。傳(zhuàn)者,傳(chuán)也,博釋經(jīng)意,傳示后人?!盵3]1712一個文本記載、傳承了“常道”,就成了“常典”,亦即所謂“經(jīng)典”。

        以上就是“經(jīng)”字的涵義及其觀念的演變:從織布的“經(jīng)線”發(fā)展為“道路”,再發(fā)展為“天道”,再發(fā)展為“經(jīng)典”。

        二、“經(jīng)”是“道”的陳跡

        記載常道的文本“典”稱為“經(jīng)”,這個用法的出現(xiàn)是在戰(zhàn)國時代。較早的用法,例如《莊子·天道》:“孔子西藏書于周室……往見老聃,而老聃不許,于是繙?zhǔn)?jīng)以說?!盵6]77這里的“經(jīng)”究竟是否指文本,難以定論。所謂“十二經(jīng)”,顯然不是說當(dāng)時竟然有十二部經(jīng)典。據(jù)說“十二經(jīng)”是指魯國史官原著、孔子改編的《春秋》,因?yàn)榇藭贼攪珵榫V;孔子欲“藏書于周室”,應(yīng)該就是此書。

        另一段比較典型的記載是在《莊子·天運(yùn)》,第一次出現(xiàn)“六經(jīng)”這個說法:

        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自以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干)者七十二君,論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跡,一君無所鉤用。甚矣夫,人之難說也!道之難明邪?”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經(jīng),先王之陳跡也,豈其所以跡哉!今子之所言,猶跡也。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哉!”[6]86

        這里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孔子的看法,“道”是被記載于文本“經(jīng)”之中的,這是莊子學(xué)派的事實(shí)陳述;二是莊子學(xué)派的看法,即對儒家的觀點(diǎn)不以為然,并不認(rèn)為“經(jīng)”可以承載“道”。這是借老子的話來表達(dá)莊子學(xué)派的觀點(diǎn),即:“六經(jīng)”不過是先王之“跡”——先王走路(行道)留下的腳印,并非先王之“所以跡”——“履”本身,即“道”本身。

        《莊子·天道》還講了一個著名的寓言故事,也是在講這個道理:

        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斲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痹唬骸叭粍t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斲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yīng)于心??诓荒苎?,有數(shù)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老而斲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6]79

        這也是在講“經(jīng)”和“道”之間的關(guān)系:桓公所讀之“書”——“圣人之言”并非圣人之“意”本身,亦即“經(jīng)”并非“道”本身,猶如輪人之“言”并非斲輪之“數(shù)”本身。

        三、“經(jīng)”是“道”的載體

        當(dāng)然,莊子學(xué)派并非簡單地否定經(jīng)典的意義,他們其實(shí)也有儒家“文以載道”的觀念(“文以載道”出自周敦頤《通書·文辭》“文所以載道也”[7]35)。如《莊子·外物》說: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6]66

        這里的“得意”是講“求道”:就像打魚一樣,把魚撈起來了,捕魚的工具就可以拋諸腦后了;又像抓兔子一樣,把兔子抓住了,抓兔子的工具就可以拋諸腦后了。

        但是,這段話顯然還包含著另一層意思:沒有工具,就撈不到魚、抓不到兔子。這是莊子學(xué)派的一個基本觀念:盡管“言”并非“道”本身,但如果沒有“言”,就不可能通達(dá)“道”。即是說,盡管可以過河拆橋,但如果沒有橋,就沒法過河。

        這就是說,“言”(語言)、“經(jīng)”(文本)盡管并不是“道”本身,卻是“道”的載體。這個觀念,道家和儒家是相同的?!肚f子·天下》認(rèn)為,“道”就在“六經(jīng)”之中:

        古之所謂“道術(shù)”者,果惡乎在?曰:無乎不在?!胖似鋫浜?!……其明而在數(shù)度者,舊法、世傳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縉紳先生多能明之?!对姟芬缘乐荆稌芬缘朗?,《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6]95

        這是“道術(shù)為天下裂”之前的情況,“道”就是“術(shù)”,“術(shù)”就是“道”。這個“道”在哪里呢?無處不在;最終則保存在“六經(jīng)”文本之中。后來,“道術(shù)”發(fā)生了分裂:

        天下大亂,賢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辉摬槐?,一曲之士也?!枪蕛?nèi)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fā),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學(xué)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shù)將為天下裂![6]96

        原來那個渾然一體、載于六經(jīng)的“道術(shù)”即“道”現(xiàn)在分裂了。這是莊子學(xué)派對中國早期觀念史的一個事實(shí)陳述:諸子百家的興起,乃是“六經(jīng)”所載之“道”發(fā)生分裂的結(jié)果。按照傳統(tǒng)的說法,諸子百家之前,“學(xué)在王官”,載之“六經(jīng)”?!爸T子出于王官”之說,出自班固《漢書·藝文志》轉(zhuǎn)述劉歆《七略》之說[8]1728-1746。張舜徽先生曾指出:

        清儒如章學(xué)誠、汪中、龔自珍,近代若章炳麟、劉師培,皆推闡劉《略》班《志》之意而引伸說明之,以為古者學(xué)在官府,私門無著述文字;自官學(xué)既衰,散在四方,而后有諸子之學(xué)。不悟百家競興,各有宗旨,與王官所掌,不能盡合。[9]100

        然而按照莊子學(xué)派的說法,“道術(shù)”分裂了,才有諸子百家的興起。

        不僅“道術(shù)為天下裂”,而且“道”和“術(shù)”這兩個字的含義也分裂了。原來“道術(shù)”合稱,“道”即“術(shù)”,“術(shù)”即“道”。從字形看,“道”里的“首”沒有意義,只是讀音?!墩f文·辵部》:“道:所行道也。從辵、從首。”[1]42即認(rèn)為“道”是會意字,“首”也是有意義的,卻未說明是何意義。其實(shí),“道”的意義在“辵”(chuò)字。甲骨文“辵”從“彳”從“止”,或從“行”從“止”,就是或行或止、走路的意思[10]149?!墩f文·辵部》:“辵:乍行乍止也。從彳、從止。”[1]39而“術(shù)”的繁體是“術(shù)”,其中“術(shù)”是讀音,其意義在“行”上,也是走路的意思?!墩f文·行部》:“術(shù):邑中道也。從行,術(shù)聲?!盵1]44這是名詞化的解釋,其實(shí)“術(shù)”和“述”是同源詞,《說文·辵部》說“述,循也”[1]39,所謂“循”就是“沿”著某條路“行走”。

        直到戰(zhàn)國中期乃至后期,“道”和“術(shù)”仍然同義?!暗馈北旧硎菧喨坏摹耙弧?,而不是分裂的“多”。但“道術(shù)”分裂以后,諸子百家就像瞎子摸象一樣,各自都是“不該不遍”的“一曲之士”。不僅如此,“道”和“術(shù)”這兩個字的用法也分裂了,“道”是形而上的[3]83,“術(shù)”是形而下的。

        四、“經(jīng)”是“道”的詮釋

        于是,我們今天不難想到:如果一位圣人來做一部“經(jīng)”,這個“經(jīng)”就不是“道”本身,而是圣人對“道”的一種詮釋。這就是一個詮釋學(xué)(hermeneutics)問題[11]。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儒家的“十三經(jīng)”。最早只有“五經(jīng)”或“六經(jīng)”,然后是唐朝的“九經(jīng)”“十二經(jīng)”,宋朝的“十三經(jīng)”。其實(shí),“十三經(jīng)”里面有些東西遠(yuǎn)不足以稱為“經(jīng)”。比如《孝經(jīng)》就出現(xiàn)得很晚,大約是在戰(zhàn)國時期,甚至有人認(rèn)為是在漢代。甚至《爾雅》這樣的詞典,也稱為“經(jīng)”了。如果“經(jīng)”都是圣人之言,那“十三經(jīng)”就有十三個圣人,各人所說的又很不同,那么,到底誰是誰非呢?所以,我們不要迷信“經(jīng)”,因?yàn)樗M管試圖“載道”,但其所載的究竟是不是“道”,是什么“道”,卻很難說。

        以上所講的“經(jīng)”和“道”之間的關(guān)系,其實(shí)就是詮釋的關(guān)系:“經(jīng)”是對“道”的詮釋,而不是“道”本身。

        五、言意之辯

        中國哲學(xué)史上的一個很重大的話題,叫做“言意之辯”,例如魏晉時期的三派觀點(diǎn):荀粲的“言不盡意”[12]397,歐陽建的“言盡意”[13]348,王弼的“得意忘象”(得意忘言)[5]609。

        “言意之辯”出自《周易·系辭上傳》: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比粍t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3]82

        顯然,“言意之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提示“經(jīng)”與“道”的關(guān)系。這里,在《易經(jīng)》之“書”和圣人之“意”之間,還有一個中介,就是“言”。這樣一來,就成了這樣一種關(guān)系:道→意→言→書。

        (一)“經(jīng)”不盡“道”

        首先,“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是說《易經(jīng)》這本書,其主觀目的是要窮盡而客觀上卻不能窮盡“圣人之意”。

        這里“言”和“書”的關(guān)系也值得討論?!兑捉?jīng)》包括兩個符號系統(tǒng):一個是卦畫、卦爻符號的系統(tǒng),即下文所說的“立象”“設(shè)卦”,傳統(tǒng)的說法是圣人伏羲和文王所作;另一個是語言文字的系統(tǒng),即下文所說的“系辭”——卦辭和爻辭,也就是“言”,傳統(tǒng)的說法是圣人文王和周公所作[14]1-21。

        所以,“書不盡言”是說《易經(jīng)》之“書”未能窮盡圣人之“言”;相應(yīng)地,“言不盡意”是說圣人之“言”也不可能窮盡圣人之“意”。我們可以進(jìn)一步說:圣人之“言”、圣人之“意”也不能窮盡“道”本身?!笆ト酥狻惫倘皇且皞鞯馈保洹耙狻辈⒉皇恰暗馈北旧恚菍Α暗馈钡睦斫夂徒忉?。

        莊子學(xué)派其實(shí)也是類似的說法,如《莊子·天道》講:“世之所貴道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世雖貴,我猶不足貴,為其貴非其貴也?!盵6]65

        (二)“道”賴“經(jīng)”傳

        再接下來,孔子回答:“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盵3]82按照傳統(tǒng)的說法,第一句“立象以盡意”是說伏羲畫八卦;第二句“設(shè)卦以盡情偽”是說文王把它推演為六十四卦;第三句“系辭焉以盡其言”是說文王和周公制作卦爻符號系統(tǒng)之外的文字系統(tǒng);最后兩句“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應(yīng)該是說《易經(jīng)》的運(yùn)用。

        孔子的意思是說:盡管“書”不能盡“言”,“言”不能盡“意”,但圣人還是努力地“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所以,圣人還是要發(fā)“言”、還是要著“書”。這讓我們想起《莊子·外物》的一個觀點(diǎn):盡管“言”不能盡“意”,但畢竟只能通過“言”來達(dá)“意”,然后才能“得意而忘言”[6]65。一方面,“書”或“經(jīng)”不過是“圣人之陳跡”“糟魄”,不必太看重它;但另一方面,在“道術(shù)為天下裂”之前,這個“道”就保存在“六經(jīng)”之中,因此,不能舍棄“經(jīng)書”、舍棄文本、舍棄語言。

        總之,《系辭傳》這段話把“經(jīng)”和“道”之間簡單的二元關(guān)系進(jìn)一步地細(xì)化了,包含了更多的環(huán)節(jié):“書”不能“盡言”,“言”也不能“盡意”;甚至更進(jìn)一步說,“意”也不能“盡道”。但這并不意味著對“經(jīng)”——文本的意義的否定。雖然說“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但要通達(dá)“道”還得通過圣人之“意”、圣人之“言”、圣人之“書”。

        六、結(jié)語

        這樣一種關(guān)系,如果簡單化地按照形式邏輯的思維方式來看,它是自相矛盾的:既然“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那么,“書”和“言”還有什么意義呢?!“圣人”為什么還要通過“立象”“設(shè)卦”“系辭”來“盡意”呢?這也讓人想起關(guān)于《老子》文本的一個問題:既然一開始就說“道可道,非常道”,為什么還是有洋洋灑灑地“道”了“五千言”的《道德經(jīng)》呢?于是就有一種解釋,如《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說:老子是不得已而為之,他西出函谷關(guān)的時候,被關(guān)令尹喜攔住,不寫就不讓他過關(guān)。但那只是傳說,令尹喜這個人,歷史上到底有沒有,不知道。

        這就涉及“言說方式”問題了:是否存在著一種言說方式,是可以通達(dá)“道”的?如果確有這么一種言說方式,那么,這是一種怎樣的言說方式?我曾講過,“人言為信”這個“人言”,它有兩種言說方式,一種是對象性的言說方式,一種是本源性的言說方式,后者是可以通達(dá)“道”的[15]56-57。

        當(dāng)然,我并不認(rèn)為這些做哲學(xué)、做思想的人就可以通達(dá)“道”,因?yàn)樗麄儾扇〉耐恰坝兴浮钡难哉f方式,而不是本源性的、“無所指”的、情感性的言說方式。不過,對于這樣一種對象化的、“有所指”的言說方式,還是可以有一種解釋模式,就是所謂“烘云托月”的解釋模式。在國畫的技法中,為了畫一個月亮,卻偏偏不去畫這個月亮,而是繪出月亮旁邊的云彩。該畫月亮的地方,反而空在那里,是一個“無”;但其結(jié)果呢,正因?yàn)椤盁o”,我們觀看這幅國畫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有一輪明月。這就猶如對“道”的領(lǐng)悟。“道”是什么呢?也可以用這種“言之有物”“有所指”的言說方式來言說它:它“不是”一個“物”;它“就是”“無”。在這樣的“言之有物”的言說方式下,其所言說的其實(shí)還是“言之無物”的“無”,也就是老子的表達(dá)方式——“無物”[5]31。

        總之,在“經(jīng)”和“道”的關(guān)系或“經(jīng)→言→意→道”的關(guān)系中,有幾點(diǎn)特別值得注意:不僅經(jīng)典、文本是一個詮釋學(xué)問題,而且圣人之言、圣人之意也是一個詮釋學(xué)問題。所以,盡管有一個成語叫“離經(jīng)叛道”,但其實(shí)“離經(jīng)”不一定就是“叛道”;反過來講,“尊經(jīng)”“守經(jīng)”也不一定就能“得道”。因?yàn)椋翰粌H“經(jīng)”或“書”不能窮盡圣人之“言”、圣人之“言”不能窮盡圣人之“意”,而且即便圣人之“意”也不能窮盡“道”本身。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盡管如此,我們還是需要言說,需要“意”“言”與“經(jīng)”。

        猜你喜歡
        道術(shù)系辭天道
        國學(xué)周周讀
        天 道
        中外文摘(2020年10期)2020-11-12 11:24:55
        “人品訴諸”在《系辭》中的應(yīng)用研究
        電視劇的文化屬性解讀——以《天道》為例
        新聞傳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4
        《莊子·天下篇》道術(shù)芻議
        ——兼與儒家道術(shù)之比較
        道術(shù)結(jié)合決勝千里
        天道體系 專業(yè)成就卓越
        權(quán)健天道體系精英榜
        “文”以載道
        讀點(diǎn)經(jīng)典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麻豆免费观看高清完整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 国产一级片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区|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3d|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四虎| 亚洲天堂一二三四区在线| 日本午夜艺术一区二区| 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英文字幕正常 | 国产女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开心六月激情| 国产免费av手机在线观看片| 亚洲一区av在线观看| 国产一极内射視颍一|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最新版天堂资源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美女av| 少妇熟女天堂网av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看视频| 一品二品三品中文字幕| 少妇高潮惨叫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AV秘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涩涩涩| 娇小女人被黑人插免费视频| 狠狠噜狠狠狠狠丁香五月| 纯爱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播放| 妞干网中文字幕| 免费人成黄页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91极品身材白皙| 午夜影视免费|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古典| 欧洲日本一线二线三线区本庄铃| 国产一级毛片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