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芬
北京豐臺醫(yī)院急診內科,北京 100071
酮癥酸中毒是一種糖尿病并發(fā)癥,其臨床癥狀有高血糖、酮癥與酸中毒等癥狀,與胰島素抵抗過量有關。糖尿病病情惡化后,體內糖、脂肪、蛋白等代謝失調,還會出現電解質與酸堿失調,誘發(fā)酮癥酸中毒[1]。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發(fā)病急、病情重,病情發(fā)展迅速,病情容易復發(fā),如果不能及時處理,可能會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脅。據相關研究證實,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和飲食不規(guī)律、 精神刺激及其他系統(tǒng)疾病發(fā)生存在密切聯系,臨床以嘔吐、惡心、脫水等為主要表現。當前,急診救治是該病的首選治療手段,也是有效的治療措施,效果較為理想,能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穩(wěn)定患者血糖水平[2-3]?;诖耍瑸檫M一步分析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急診急救措施和效果, 該文選擇2018 年9 月—2021 年9 月該院接收的98 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在常規(guī)急救手段基礎上,通過分組對比形式,探討靜脈滴注胰島素結合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98 例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為研究對象, 根據數字隨機表法分成常規(guī)組和研究組,每組 49 例。 常規(guī)組男 25 例,女 24 例;年齡 45~78 歲,平均(55.02±3.11)歲;病程 1~15 年,平均(7.21±2.10)年。 研究組男 23 例,女 26 例;年齡 44~79 歲,平均(54.91±4.15)歲;病程 1~14 年,平均(6.78±2.2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入組成員均自愿參與,病情簽署知情協(xié)議。
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內科學》中關于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臨床診斷標準者; ②均對治療藥物無過敏者;③可進食者。 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患者;②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③惡性腫瘤患者。
常規(guī)急救措施。 ①補液治療:選擇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靜脈滴注,結合實際情況為其適當進行葡萄糖或糖鹽水補充治療,補液量以患者實際體質量的10%為準,如果有心力衰竭,可在補液前2 h 為其提供2 000 mL 的補液治療,治療2~4 h,結合實際病情適當調節(jié)補液速度,液體補充總量在4 500 mL/d,如果癥狀十分嚴重應控制在7 000 mL 左右。②補鉀治療: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觀察,如果患者尿量超過40 mL/h,可為患者提供補鉀治療,嚴格控制總量,患者靜脈滴注氯化鉀治療,4~6 g/d,等到病情趨于穩(wěn)定后,即患者體質量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停止滴注,改為口服鉀鹽治療,3~5 g/d; 如果患者血鉀含量>5.5 mmol/L,應給予抗炎與酸中毒糾正治療。③酮癥酸中毒糾正: 如果患者二氧化碳結合力 (CO2CP) 在13 mmol/L 之內,pH 值在 7.1 以下, 需要為其進行酮癥酸中毒糾正治療, 可選擇濃度為5%的碳酸氫鈉靜脈滴注, 劑量100 mL, 并為其進行適當抗生素治療避免感染。 ④降糖治療:靜點胰島素,流速:0.1 U/(kg·h),5~10 U/h,持續(xù)治療至患者血糖降至 13.9 mmol/L 以內。
常規(guī)組在以上基礎上應用靜脈滴注胰島素治療。采取胰島素和氯化鈉溶液混合靜脈滴注治療,劑量為 3~6 U/h,流速為 0.05 U/(kg·h),確?;颊呖崭寡窃?.9~6.0 mmol/L。
研究組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聯合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選擇胰島素與氯化鈉溶液混合,劑量0.1 U/(kg·h),為其進行皮下注射胰島素治療, 如果患者血糖在13.9 mmol/L,可適當調整劑量,調整至 0.05 U/(kg·h)。需要注意的是, 胰島素皮下注射液需要從冰箱中取出,恢復到正常溫度后對注射部位進行消毒,皮膚干燥后輕輕地捏起,皮下注射胰島素,在注射后10 min左右再抽出針頭。在胰島素注射時需要咨詢醫(yī)生,避免私自用藥導致低血糖, 還要注意注射部位的干凈和衛(wèi)生。 避免出現感染, 定期到醫(yī)院測量血糖的水平,控制日常飲食。
①分析兩組急救治療效果: 將其分成治愈、好轉和無效。治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空腹血糖指標<7 mmol/L,尿酮體檢查結果陰性;好轉: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空腹血糖值<10 mmol/L,尿酮體檢查結果呈陽性;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
②分析兩組糖代謝指標,通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指標進行評估。
③分析兩組酮癥酸中毒糾正時間、 尿酮體轉陰時間、血糖達標時間、平均住院時間。
④分析兩組低血糖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7.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據, 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或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8姜辣素含量的極差分析可以看出,各因素對姜汁保健果凍營養(yǎng)價值影響的主次因素為姜汁添加量(A) >β-環(huán)狀糊精添加量(C) >檸檬酸添加量(B),說明姜汁添加量是影響姜汁果凍營養(yǎng)價值的主要因素,其次是β-環(huán)狀糊精添加量,再其次是檸檬酸添加量。并得出姜汁保健果凍營養(yǎng)品質最佳的組合為A3B1C1。
研究組急救治療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急救治療效果比較[n(%)]
干預后,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糖代謝指標比較()
表2 兩組糖代謝指標比較()
組別 時間 HbA1c(%)2 hBG(mmol/L)研究組(n=49)FBG(mmol/L)常規(guī)組(n=49)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 值干預前t 值干預后P 值干預前P 值干預后9.78±1.41 6.38±1.13 9.88±1.51 7.23±1.22 0.339 3.578 0.735 0.001 9.98±1.11 5.67±1.01 9.78±1.01 7.88±1.43 0.933 8.836 0.353<0.001 13.82±2.43 10.22±2.01 13.79±2.11 12.09±2.61 0.065 3.974 0.948<0.001
研究組酮癥酸中毒糾正時間、尿酮體轉陰時間、血糖達標時間、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治療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治療指標比較()
組別 血糖達標時間(h)酮癥酸中毒糾正時間(h)尿酮體轉陰時間(h)平均住院時間(d)常規(guī)組(n=49)研究組(n=49)t 值P 值76.92±4.23 62.22±4.11 17.447<0.001 26.55±2.12 16.53±2.25 22.689<0.001 25.85±2.52 15.42±2.35 21.189<0.001 5.32±1.10 2.15±2.03 9.611<0.001
研究組低血糖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4。
表4 兩組低血糖發(fā)生率比較[n(%)]
酮癥酸中毒是一種非常嚴重的代謝障礙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疾病。 目前,其在臨床上還沒有確定的病因, 許多學者普遍認為胰島素缺乏是導致該病的根本原因。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糖尿病發(fā)病率持續(xù)升高,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發(fā)病率也在持續(xù)升高。 糖尿患者體內的胰島素不足,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較弱,需要通過口服藥物或注射胰島素保持體內血糖穩(wěn)定,如果出現酮癥酸中毒不僅會導致病情惡化, 還會危及患者生命[4]。
根據臨床資料顯示, 大部分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是因胰島素的不合理應用, 或是不合理膳食引發(fā)。 由于感染,使體內胰高血糖素升高,導致體內葡萄糖無法有效吸收和分解,引起血糖濃度升高,形成肝臟酮體,進而導致體內酮癥酸中毒[5]。 如果是輕度的酮癥酸中毒,可以適當通過藥物治療,促進機體快速恢復,但如果為重癥酮癥酸中毒需要馬上住院,尤其是已經出現昏迷癥狀的患者, 應該在院前急救時就馬上創(chuàng)建靜脈通道。
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發(fā)病急, 會有不同程度的脫水,需要通過補液、補鉀、酸中毒糾正等方法保證血糖平穩(wěn),糾正體內水電解質失調。根據患者實際病情,采取合適的方法糾正酸中毒,避免病情加重,有效預防腦水腫[6-7]。 如果出現酸中毒,體內的鉀可能會從細胞中流失, 而患者的血鉀指標在檢驗后顯示正常,但實際情況是患者機體始終缺乏鉀,需要為患者提供補鉀治療[8-9]。 補液和補鉀治療時應注意堅持“先快后慢”,特別是有心臟衰竭的患者,應及時補充液體, 等患者情況平穩(wěn)后才能逐漸降低輸液速率,并密切監(jiān)控患者的血、尿常規(guī),見尿則需要及時補充鉀,避免出現低血鉀。由于感染是引起酮癥酸中毒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進行抗生素治療,達到預防炎癥的目的。 但上述方法也只是暫時性地減輕患者臨床癥狀,還要繼續(xù)行胰島素注射治療[10-11]。
大量臨床表明, 進行注射胰島素強化治療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通過靜脈注射小劑量胰島素,可以明顯緩解患者病情,穩(wěn)定患者血糖指標,降低血糖,還能有效預防腦水腫、低血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12-13]。 臨床研究表明,低劑量胰島素對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血糖有明顯調節(jié)作用, 且對肝糖原、 脂肪組織的分解和體內酮體產生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近年來,由于胰島素的給藥方式產生更多選擇,皮下注射是注射胰島素的常用方法,特別是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 可通過皮下注射的方式改善胰腺分泌,符合患者的實際需求,且可以避免重復輸液,減輕患者痛苦,降低患者血糖指標[14-15]。靜脈滴注胰島素的半衰期較短, 在血液中可在極短時間內代謝, 需要在停止輸注前0.5 h 對其進行皮下注射,使血清胰島素保持穩(wěn)定。 還要在患者治療過程中配合適當的護理措施, 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實施相關健康教育, 特別需要嚴格監(jiān)督患者及家屬的飲食情況, 并正確指導患者使用胰島素和降糖藥物的措施,避免出現酮癥酸中毒,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16-17]。
該研究數據指出, 研究組在治療后的糖代謝指標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研究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且酮癥酸中毒糾正時間、尿酮體轉陰時間、血糖達標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更短,低血糖發(fā)生率更低(P<0.05)。 皮下注射胰島素與靜脈注注方式結合,在治療重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中的有效率更高,不但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標,還能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進一步控制患者出現低血糖的風險,并及時降低酮癥酸中毒糾正時間,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 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急診救治措施中, 皮下注射胰島素結合靜脈滴注胰島素治療后的效果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