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蓓
摘要:目的探析現代西藥藥理不良反應,并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有力依據。方法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西藥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的141例患者臨床資料,記錄患者不良反應癥狀及發(fā)生原因。結果西藥藥理不良反應類型排序依從為:皮膚性>消化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心血管,皮膚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其他類型(P<0.05);不良反應發(fā)生原因排序依從為:給藥途徑不合理>用法不合理>重復運用>配伍不合理>與診斷不符>劑量不合理,給藥途徑不合理顯著高于其他原因(P<0.05)。結論西藥屬于臨床治療運用較多藥物,但在治療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良反應,因此臨床治療時,需監(jiān)測西藥藥理所致不良反應,以便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發(fā)揮更高應用價值。
關鍵詞:現代西藥;藥理;不良反應
目前,西藥治療是臨床最常見治療措施,多種西藥聯(lián)合治療是目前主要治療措施,因此合理用藥對疾病治療與用藥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1]。西藥合理配伍不僅能夠提升藥效,同時還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但藥物配伍不當可能降低藥效,產生不良反應,甚至加重病情,發(fā)生醫(yī)患糾紛[2]。該次針對我院141例接受西藥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患者采取探討,重點分析不良反應癥狀及發(fā)生原因,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有力依據,現詳細報道此次研究結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西藥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的141例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性76例,女性65例,年齡在16-73歲,平均(42.82±5.29)歲。納入標準:①運用西藥治療后均出現不良反應;②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近30d內接受其他治療者;②近90d參與過其他臨床試驗者。本研究報我院倫理委員會備案。
1.2方法
護理人員詳細記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原因及癥狀表現等內容。入選者運用西藥包括抗感染類、神經系統(tǒng)類、內分泌系統(tǒng)類、泌尿系統(tǒng)類以及呼吸系統(tǒng)類等藥物。
1.3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軟件。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結果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良反應類型及癥狀表現
對141例患者不良反應類型研究,結果顯示:有74例表現出皮膚性不良反應,占比為52.48%,24例表現出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占比為17.02%,19例表現出神經系統(tǒng)不良反應,占比為13.47%,12例表現出呼吸系統(tǒng)不良反應,占比為8.51%,8例表現出泌尿系統(tǒng)不良反應,占比為5.67%,4例表現出心血管不良反應,占比為2.83%;其中皮膚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其他類型(P<0.05)。見表1。
2.2不良反應發(fā)生原因
對141例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原因研究,結果顯示:有20例為配伍不合理,占比為14.18%,23例為重復運用,占比為16.31%,16例為與診斷不符,占比為11.34%,11例為劑量不合理,占比為7.80%,27例為用法不合理,占比為19.14%,44例為給藥途徑不合理,占比為31.20%;其中給藥途徑不合理顯著高于其他原因(P<0.05)。見表2。
3討論
西藥屬于臨床治療各類疾病最主要藥物,能夠快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部分西藥可能會導致不良反應,藥物不良反應嚴重程度存在一定差異[3]。西藥藥物不良反應具體指合格藥品按照正常用法用量應用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出現與治療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少數不良反應無需實施特殊處理便可自愈,但多數不良反應需立即采取對癥處理,若未及時采取對癥治療,會影響患者繼續(xù)用藥治療,導致其無法快速恢復健康,嚴重情況甚至會造成患者死亡[4]。
臨床需在用藥治療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監(jiān)測工作,避免發(fā)生藥品不良反應,臨床工作者應積極主動開展用藥指導服務,從而有效預防藥品不良反應,提升用藥安全性,促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改善患者預后效果[5]。根據該次探析結果可發(fā)現,皮膚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其他類型(P<0.05);給藥途徑不合理顯著高于其他原因(P<0.05)。運用西藥治療過程中,臨床工作者應注重給藥途徑合理性,并熟練掌握各種藥物給藥方式,以免因疏忽發(fā)生不良反應情況,同時需對藥物用法、配伍及用量等方面保持高度警惕性;同時在臨床輸液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加強病房巡視工作,定期查看患者癥狀表現,并按照患者年齡、藥物性質以及臨床癥狀等層面隨時調整滴注速度,確保用藥安全性,盡可能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此外,在實施西藥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實時監(jiān)測患者臨床體征變化情況,及時判斷并處理藥物不良反應,從而避免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而顯著提升用藥安全性。
綜上所述,西藥屬于臨床治療運用較多藥物,但在治療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良反應,因此臨床治療時,需監(jiān)測西藥藥理所致不良反應,以便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發(fā)揮更高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周自萍.多種西藥合用不良反應與確保西藥合理用藥的對策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21,37(7):12-13.
[2]盧雯.西藥引發(fā)的藥物不良反應特點和相關原因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20,20(59):93-94.
[3]孫淑芬.分析研究多種西藥聯(lián)合應用引起的不良反應[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20,20(91):209-210.
[4]王紅梅,王曉云.西藥藥劑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的臨床應用效果與不良反應研究[J].保健文匯,2020,21(24):52-53.
[5]施佳.老年人常見的西藥不良反應與防治措施研究[J].養(yǎng)生保健指南,2020,12(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