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燕飛 肖俊敏
摘要:隨著中文教育在英國外語教育中地位的不斷提升,漢語推廣事業(yè)也在英國不斷發(fā)展,目前英國孔子學院與孔子課堂的數(shù)量已位居歐洲之首。本文以英國謝菲爾德為例,通過分析該地區(qū)中文教育的現(xiàn)狀、漢語文化的普及程度與中文教學理念等,深入探討了海外中文教育對于傳播中華文化和維系華裔文化根脈的重要意義。
關(guān)鍵詞:中文教育;教育理念
一、前言
英國謝菲爾德的中文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1982年,謝菲地區(qū)第一所華文學校雪埠中文學校(Sheffield Chinese School)正式成立,那時的華文學校主要以粵語教學為主。1995年,星星中文學校(Star Mandarin School)成立,普通話教學開始逐漸推廣。2007年,謝菲爾德大學孔子學院正式成立,星星中文學校并入其中成為孔院青少年部。謝大孔院的成立使得中文教育在謝菲地區(qū)取得了長足發(fā)展,極大地推動了中華語言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同時也維系著中華文明在華裔間的傳承。
二、當?shù)貙W校的支持和響應
中文教育在英國,尤其在謝菲這座城市方興未艾,中文教育的普及,為中華語言文化的傳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謝菲爾德當?shù)氐闹行W,中文教學得到了普遍推廣。無論是在如Westbourne School,Birkdale School這樣在謝菲地區(qū)首屈一指的私立學校,還是在如Eckington School ,Tapton School這樣的大型公立學校,上到學校的管理層,下到各班師生,都對中文教學表達了濃厚的興趣和大力支持。筆者于2018年4月至7月間在位于謝菲爾德峰區(qū)的一所公立學校Bradfield School教授初級漢語課程,雖然只是每周二一個小時的課后興趣班(after-school club),但Bradfield School卻為中文課程提供了非常優(yōu)越、友善的教學環(huán)境,學校主動要求承擔中文老師的通勤費、課時費,教職員工亦為中文老師提供便利和輔助,每節(jié)課都會有兩位學校老師坐在教室里和學生們一起學習漢語。學生用學過的有關(guān)顏色、食物、動物的詞匯做著奇妙的排列組合,組成新的詞語(如:將“白”、“蛋糕”“巧克力”組合成“白巧克力蛋糕”,通過“牛奶”一詞推測是否有“羊奶”一詞);他們在課下自己探索,在作業(yè)本上工工整整寫下“零”和“鼠”這樣在課堂上暫未涉及的復雜漢字,學習興趣十分濃厚。師生們對于漢語的熱情也堅定了一線教師傳播中華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漢語文化與市民生活緊密結(jié)合
在謝菲爾德,中文元素無處不在的。漢語、漢字、漢文化已經(jīng)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謝菲爾德當?shù)剞r(nóng)貿(mào)市場里賣的“pork rib”從來不忘在下面用漢字多寫一行“排骨”;土耳其燒烤店門口的廣告牌上常年用漢字寫著“學生九折”的字樣;偶爾乘坐出租車,司機也要用中文說幾句“你好”、“謝謝”、“再見”。每到農(nóng)歷新年,謝菲爾德市政廳都會舉辦華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晚會得到了謝菲爾德市政府和曼城領館的大力支持,并深受當?shù)孛癖娤矏?,十五年來已?jīng)成為謝菲爾德這座城市的傳統(tǒng)。來自謝菲當?shù)財?shù)十所中小學和北京大學附屬小學的生肖畫作將市政廳裝點一新。謝菲爾德大學孔子學院,謝菲爾德中國學生學者聯(lián)誼會,謝菲當?shù)氐娜A人商會、藝術(shù)團體,以及來自中國的文藝團體等都會聯(lián)合奉上精彩的文藝表演,吸引著成百上千的英國當?shù)厥忻駞⑴c其中。
四、中華語言文化的傳承
海外中文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同時也在于傳承中華文明,維系華裔子女的文化根脈。在謝菲爾德,有22所周末語言學?;蛞剐?,為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提供輔助性的本族語言教育,其中當屬謝菲爾德大學孔子學院青少年部——星星中文學校規(guī)模最大。星星中文學?,F(xiàn)有一千余學生,其中近80%為華裔,其在華裔家庭當中的影響力可見一斑。海外中文教育對于旅居英國的華裔家庭有著深遠的意義,星星中文學校不僅只是一個教學機構(gòu),它也是華裔家庭交流感情和交換信息的大社區(qū)(community)。海外中文教育使得在英國出生或長大的華裔青少年兒童能更好地理解父母的語言、文化和情感,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中文學校的存在更為華裔家庭提供了情感寄托,拉近了旅英華裔和祖國的距離。在星星中文學校里,很多來自中國的家長都不辭辛苦,每周六堅持送子女來學習中文,有的甚至是從別的城市趕火車來到謝菲爾德,只為了寶貴的兩小時中文課。家長們有的利用假期帶著孩子回到中國,有的則是鼓勵孩子去中國參加“尋根之旅”,尋找自己的文化根脈??傊M庵形慕逃谌A裔家庭倍受重視,而中文學校也成了華裔子弟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教育機構(gòu)。
五、漢語教師現(xiàn)狀
作為一名漢語國際教育領域的研究者,筆者熱切關(guān)注著海外漢語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和身份認同等問題。在謝菲爾德大學訪問期間,結(jié)識了許多漢辦外派教師和志愿者,以及在謝菲爾德工作的本土教師,因為個人研究項目的關(guān)系,筆者有更多機會與老師們展開深入的探討。老師們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并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自我的職業(yè)發(fā)展。他們多元的實踐理論無疑也開拓了中文教育國際化視野,加深了筆者對于中文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理解。誠然,目前的漢語教師隊伍整體現(xiàn)狀不如人意,人員流動大,身份認同,職業(yè)生涯都是影響師資隊伍穩(wěn)定性的因素。在這方面,更多的利好政策應該及早出臺,以強化、優(yōu)化、穩(wěn)定化海外漢語教師隊伍,破解當下師資隊伍建設中的困局。
六、中文教學理念的休克和重建
在海外教授漢語最有趣的地方,也是這一職業(yè)最有魅力之處在于老師們常常會經(jīng)歷教學理念的“休克(shock)”和重建,并從積年累月的教學經(jīng)驗中構(gòu)建出各具特色的“個人實踐理論”(personal practical theory)。C老師從事對外漢語教學近20年,曾外派到多所海外高校和孔子學院任教。十多年前他第一次出國任教時,那些在中國課堂上習以為常的“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觀念卻在異國他鄉(xiāng)的課堂遭遇了嚴重的水土不服。老師并非理所當然應該受到尊重,相反,學生付出了時間和金錢,他們有權(quán)享有教師所提供的優(yōu)質(zhì)的教學服務。漸漸地,C老師萌發(fā)出新的想法和理念:教育其實是服務業(yè),只是這一服務的性質(zhì)比較特殊。對于教師而言,學生既是你的服務對象,又是你加工出來的產(chǎn)品,你要照顧好他們的情緒,以便讓他們掌握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提高產(chǎn)品質(zhì)量,所以教師的服務相對來說比較難。
在談及自己的教學理念時,C老師認為,年輕時候的他更加注重教學的目的性,即希望學生“學必有所成”,只有學生通過他的指導在短時間內(nèi)有顯著提升,他才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然而海外中文教學環(huán)境的復雜性,生源的多樣性,讓C老師逐漸意識到學生學能的差異性,以及教師期待和實際教學效果之間的差距,進而形成“播種者”的理念。所謂“播種者”是指你播下一萬顆種子,但是能夠發(fā)芽的只有一千顆,能夠成長起來的只有一百顆,最后能得到收獲的有十顆,這十顆里可能只有一顆能成為“漢語通”這樣的人才,但重要的是,你把種子播下去了。也許將來有一天,學生被公司派到中國去工作,也許他認識了一個中國朋友,也許他和一個中國人結(jié)婚了,也許他要去中國做生意,甚至有一天他退休了,這顆種子都會找到機會去發(fā)芽。學習必有所獲,但成材不必在當下。C老師的教學理念重構(gòu)之后,感覺豁然開朗,對于教學工作的熱情也更加高漲,與學生的關(guān)系也更加和諧。
七、中文教學理念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
多元的工作環(huán)境,以及與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和同事相處的經(jīng)歷,讓老師們對于漢語國際教育這一事業(yè)以及對外漢語教師這一角色都有了更為豐富的理解。R老師在星星中文學校教授華裔青少年兒童學習中文已有近5年時間,她將“嚴師出高徒”的理念與青少年成長的心理特征相結(jié)合,對教師的角色做出新的解讀。她發(fā)現(xiàn),初到英國工作的新手教師在針對青少年漢語學習者的教學中常有怯于批評、懲罰學生的現(xiàn)象。然而R老師卻根據(jù)自己在英國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作為母親的經(jīng)驗,指出“原則”和“規(guī)矩”在青少年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性,孩子恰恰是因為“嚴師”的“管束”而有了心理上的安全感。M老師在參加英國當?shù)亟M織的華文教師培訓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了“Put your feet in others’ shoes”的教學理念,從而能更加體諒學生,站在學生的視角看待問題。T老師曾在一所國際中學教授漢語課程,教學之初,她總是嘗試著與學生做朋友,然而在與來自美國的校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她對處理師生關(guān)系有了新的理解——Be friendly, but not friend,師生之間保持適當?shù)木嚯x也是教師“專業(yè)性”的體現(xiàn)。K老師則根據(jù)自己在尼泊爾的親身經(jīng)歷,提出對外漢語教學不僅是語言教學,更是情感體驗。她多次強調(diào)“鼓勵”、“交流”和“應用”為學生帶來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其成長軌跡中的重要作用:若干年后,學生可能已經(jīng)忘記某個具體的中文單詞怎么讀,可他卻會記得生命中曾有那么一刻,他所有的同學用中文為他演唱生日快樂歌,這份剎那的感動將可能伴隨學生終生,而這正是教育的意義。
八、結(jié)語
英國的中文教育歷經(jīng)數(shù)十載風雨洗禮,方有今天的輝煌成就。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8年,英國有中文學校130多所,中文教師3000余人,在中文學校就讀的華裔和非華裔學生3萬多人。作為漢語國際教育研究者,如何通過實踐,做到民心通,接地氣地教授漢語,分享中國文化是筆者關(guān)注的方向。在這一事業(yè)上,傾注了許多人的精力,希望中文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顆小小的種子,有一天他們也許會因為曾經(jīng)品嘗過的“魚香肉絲”,曾經(jīng)哼唱過的“中國話”,曾經(jīng)吟誦過的“床前明月光”,而多一分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探索中國文化的好奇心。為了這份小小心愿,我們將秉持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