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偉
【摘要】籃球運動在中國已發(fā)展多年,并得以迅速發(fā)展,因為籃球運動具有競技性、對抗性、觀賞性,一直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其中攻守轉換更是一場比賽的關鍵和亮點。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數(shù)據統(tǒng)計法,專家訪談法,以NBA、CBA、世界籃球錦標賽和奧運會籃球賽為調查依據,深入研究了解籃球比賽中的守轉攻。
【關鍵詞】籃球比賽;守轉攻;快攻
前言
本文選擇NBA與CBA的守轉攻打法進行比較研究,旨在通過比較研究得出規(guī)律性的認識。以國內外先進籃球聯(lián)賽的調查為依據,分析當今籃球比賽中守轉攻的各項數(shù)據,并結合有關書籍等資料做準備工作。通過實而有力的數(shù)據資料論述當今籃球比賽中守轉攻的各類方式方法及其重要性。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NBA、 CBA、籃球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籃球賽中的守轉攻為調查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大量收集和查閱近年來有關籃球比賽中的守轉攻資料和數(shù)據,并上網下載大量文獻資料,歸納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
2.數(shù)據統(tǒng)計法
在現(xiàn)代的科學研究中,無疑數(shù)據可以提高研究結果的可信性和可靠性。本文也運用了大量的數(shù)據說明問題。
3.專家訪談法
針對本文的研究內容與任務,本人通過查閱資料和上網瀏覽相關方面的專著、論文和體育文件等,收集了相關的專家論述。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籃球比賽中決定守轉攻的基本因素
攻守轉換是籃球比賽中雙方對控制球權得與失之間的轉換,守轉攻也包含其中。在比賽當中,它反映在轉換的思想意識、身體應激、技術動作、戰(zhàn)術動作、配合方法、組織與變化上。這不僅是其意識形態(tài)上的決定因素,更重要的是其方式方法上的因素。本人歸納所得決定籃球比賽中守轉攻的基本因素有三個:①意識形態(tài)(包括思想意識、身體應激、技術動作、配合方法、組織與變化);②類型(包括主動轉攻和被動轉攻);③方式(包括搶獲籃板球轉攻、投籃命中轉進攻、搶斷球轉進攻、獲跳球時轉攻和對方為例)。
其中守轉攻中實質的方式方法有搶獲后場籃球板轉攻,對方投籃命中轉攻,搶斷球轉攻和獲跳球轉攻。但是,在實戰(zhàn)當中,究竟哪種方式的守轉攻是比較實用,或者說比賽當中發(fā)生的次數(shù)會較多呢?還有哪種方式的守轉攻更為重要,它們的意義又在哪?帶著這些問題,本人做了以下統(tǒng)計,以下圖表是第28屆奧運會中外女子籃球比賽中守轉攻過程的數(shù)據統(tǒng)計。
以上數(shù)據說明,在比賽當中靠搶獲后場籃板球發(fā)動反攻占的幾率較大,其次是搶斷球和對方失誤或投籃命中后擲界外球。因此,我們必須非常注意搶好后場籃板球,只有有了后場籃板球的保證,才有更多的進攻機會。
(二)籃球比賽中守轉攻時后場籃板球與接應一傳
1.守轉攻時的后場籃板球
搶后場籃板球技術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技術,它由意識、起跳、搶球、落地等環(huán)節(jié)組成。
(1)意識
美國著名職業(yè)隊教練員雷·橋治來華講學時指出,搶籃板球75%取決于愿望,25%取決于能力,可見搶籃板球意識的重要性。搶籃板球的意識來源于培養(yǎng),并對球的反彈方向和區(qū)域作出正確的判斷。應根據投籃者的距離、方向、拋物線作出正確的落點判斷,不管球是否投中,都要想去拼搶后場籃板球,并要有搶球的愿望和習慣,形成條件反射。
(2)起跳技術
當防守者搶占到一個合理位置時,就要做好準備姿勢,腳要彎曲,重心要降低,如有對抗時(即背靠或側靠著進攻隊員),應盡量緊靠對方,提倡大膽的身體接觸,盡量用身體力壓對方使其起跳困難。但是,應注意不要起肘頂靠對方。
(3)空中搶球
當一切準備都做好時,剩下的就是起跳后在空中的搶球了??罩袚屒蚣夹g主要有三種:空中撥球、單手搶球、雙手搶球。不論使用哪種搶球方式,在搶到球后都應做到立刻把球收于懷中,以防對方用下手搶斷球。
(4)落地
在空中搶到球后,除了立刻收球于懷中,還應考慮到落地及落地后的一傳。落地時應盡量使身體轉成側對或正對進攻方向,目的是尋找接應隊員。如果在空中已觀察到有利的接應隊員,可以直接把球傳出。否則應兩腳平行開立落地,落地后利用跨步轉身,占據有利位置。
2.接應一傳
搶奪后場籃板球是第一傳的重要保證和來源,而準確快速的第一傳是搶后場籃板球的目的和要求之一。兩者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接應一傳,顧名思義,就是一傳與接應,在實戰(zhàn)當中就是兩個人的配合?;@球運動是注重團隊合作的項目,兩個人的配合效果會比一個人單干強,所以籃板球搶下時,就應該想到一傳,把它看作是防守的結束、進攻的開始。而另一名接應隊員就應該做好策應接球的準備,配合要默契,動作要求連貫??傊瑩尩胶髨龌@板球后的隊員要做到準確、快速、及時的第一傳。接應的隊員要尋找空位、及時跑位、互相呼應。
3.籃球比賽中守轉攻時的快攻、搶攻與陣地進攻
籃球進攻戰(zhàn)術體系中,包括快攻、搶攻和陣地進攻三種戰(zhàn)術類型。從順序上看,又可認為它們是守轉攻時具有階段性特征的三個進攻階段。如何合理有效地運用這三個戰(zhàn)術體系,關系到整場比賽的流暢性和攻擊性,也是比賽的一大亮點,甚至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在此,對籃球比賽中守轉攻時的快攻、搶攻與陣地進攻進行深入地探索。
(1)快攻、 搶攻與陣地進攻的定義
快攻是由防守轉入進攻時, 進攻隊以最快的速度將球推進到前場,爭取造成人數(shù)上和位置上的優(yōu)勢與主動,果斷合理進行攻擊的一種進攻戰(zhàn)術。搶攻是20世紀70年代后發(fā)展起來的戰(zhàn)術類型,它和快攻是進攻過程中具有階段性特征的兩種不同的戰(zhàn)術類型。搶攻又叫銜接段進攻,是介于快攻與陣地進攻之間的一種進攻方式,是快攻受阻后短暫時間內進行的搶時間、追著打的進攻戰(zhàn)術。從時間上計,它慢于快攻3至5秒,大約在5至8秒內完成。其核心是雖然未實現(xiàn)人數(shù)上或位置上的優(yōu)勢,但是趁對方立足未穩(wěn)時進行攻擊,要求戰(zhàn)術簡單實用并具有突然性。陣地進攻就是按本隊擬定的進攻戰(zhàn)術配合方案各落各的位置。
(2)快攻、搶攻與陣地進攻的比例與效果
統(tǒng)計快攻、搶攻和陣地進攻的進攻次數(shù)、進攻成功率、失誤率以及進攻區(qū)域、個人機動進攻與通過配合進攻、投籃方式等指標。進攻區(qū)域以限制區(qū)為近距離進攻區(qū),3分投籃區(qū)為遠距離進攻區(qū),兩區(qū)之間為中距離進攻區(qū)。首先應該討論的問題是三種戰(zhàn)術類型在進攻總次數(shù)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它們的進攻效果。
美國著名教練約翰·伍登認為:“快攻是教練員首先考慮的戰(zhàn)術”。類似的闡述在美國教練員的論著中屢見不鮮。在NBA與CBA的比較中,快攻與搶攻的比例略高,成功率較高,失誤率略低。成功率和失誤率恰恰反映了進攻的效果。
(3)快攻、搶攻與陣地進攻中個人機動進攻與通過配合進攻的效果比較
個人機動進攻在快攻中所占比例NBA為78%,CBA為71%,在搶攻中所占比例NBA為88%,CBA為80%??梢?,無論是NBA還是CBA,快攻與搶攻中都是以個人機動進攻為主,通過兩人或三人的配合較少。陣地進攻中個人進攻與通過配合進攻的比例,成功率和失誤率顯示出與快攻、搶攻相同的趨勢。以圖1清晰可見。
此圖分別是CBA和NBA陣地進攻中個人機動進攻和通過配合進攻的效果比較圖。不難看出,在陣地進攻中,個人機動進攻仍然是主要打法,通過配合進攻依然較少,但是通過配合進攻的成功率高,失誤率低,這表明通過配合進攻的效果要比個人機動進攻好。總體上看,通過配合進攻具有實質的價值,而且可發(fā)展的潛力很大,在比賽中應多利用通過兩三個人之間的配合進行進攻。
(四)籃球比賽中守轉攻的快攻結束形式
通過查閱資料得知,快攻的結束形式可以分為突破上籃、3分遠投、籃下強攻、中距離投籃和失誤5種。究竟哪種快攻的結束方式是最有效和最常用的呢?帶著疑問,調查了第28屆奧運會男籃比賽前6強的五場比賽和中國隊比賽的快攻情況,并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見表3??梢园l(fā)現(xiàn),通過突破上籃和籃下強攻是快攻結束的主要進攻方式(特別是前六強),分別占總次數(shù)的47.6%和35.2%,它們所占的比重占了大半,很明顯是快攻結束階段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從突破上籃的成功率為73.9%,籃下強攻的成功率為54%,可以想象,在快攻的結束階段,不論是以多打少,還是人數(shù)相等或以少打多的局面,都需要突破上籃和籃下強攻,因為它們的成功率對快攻的成功率影響最大。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籃球比賽中決定守轉攻的因素雖多,并各具意義,然而搶獲后場籃板球發(fā)動反攻卻成為主流,而且是比賽的關鍵,是進攻的保證。靠搶斷球和對方失誤發(fā)動反攻次數(shù)雖然少,但每場比賽必定發(fā)生,不容忽視。
2.籃球比賽中守轉攻時的關鍵是保護好后場籃板球和一傳的發(fā)動。
3.從NBA和CBA比賽中都表現(xiàn)出共同的規(guī)律:守轉攻時陣地進攻是主要的進攻戰(zhàn)術類型,快攻與搶攻雖少,但效果極佳。無論是快攻、搶攻、陣地進攻,個人機動進攻是主要的進攻方法,通過配合進攻較少但效果較好。
4.籃球比賽中守轉攻時的快攻結束形式以突破上籃和籃下強攻為主,其得分成功率較高。以中投和三分遠投結束快攻的成功率也較高,但是所占總次數(shù)較少。
(二)建議
1.注重后場籃球球的保護,提高一傳的意識。
2.守轉攻時,無論是快攻、搶攻還是陣地進攻,建議盡量減少個人機動進攻,增強配合意識,通過兩三個人之間的配合進攻。
3.守轉攻時選擇快攻的結束形式應根據進攻隊員的特點和對方實際的防守情況,合理地選擇,提高成功率。
參考文獻:
[1]吳華.淺析籃球比賽中的快攻戰(zhàn)術[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7,27(4):2.
[2]蓋建武.影響籃球比賽快攻戰(zhàn)術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03,39(4):4.
[3]姚鋼.從籃球比賽中的幾個“轉折”分析,韓冠軍之戰(zhàn)[J].體育與科學,1985(2):38-38.
[4]顧俊杰,韓玉章.籃球運動中的“搶攻”戰(zhàn)術特點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16(5):3.
[5]薛嵐,盧重干.籃球進攻的階段性及其技戰(zhàn)術特征[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