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濱蓉
摘 要:“教學評一致”是促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主要途徑。將“教學評一致”貫穿教師的整個教學過程,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學、評三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將這三者地融為一體,保證三者之間的一致性,才可以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聯(lián)系到一起,同時,教師還要掌握好“評”的運用,使教師評價和生生評價很好地融合起來,共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教學評一致”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對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評一致”;教學模式
初中是學生進行知識積累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要積極實施“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并讓其與教材內(nèi)容進行合理融合,形成明確的教學的目標。圍繞語文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并讓教學設計成為學生學習目標的指引者,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知識。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研究和觀察,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察,并給予有實質(zhì)意義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在初中階段,語文學科是整個教學內(nèi)容中的基礎,教師要將初中語文的教學與“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
一、抓住學科的特點,明確“教”的目標
首先,教師要根據(jù)初中語文的教學要求,明確教學的短期目標。隨著新課標的不斷發(fā)展,在單元語文教學中強調(diào)了整個單元內(nèi)的具體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上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和教學短期目標的確立上,可以將單元語文中的知識元素,作為自己教學活動的核心要素,將語文教學設計和教學目標的設計緊扣語文學科的教材,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1]。
比如,在學習《小石潭記》一文時,首先要根據(jù)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可以借助注釋和其他的工具書,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理解,重點要注意對文中的字詞進行積累,對文章的感情進行感悟和運用。在學生“學”的基礎上,教師要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分析和理解,對重點的詞句,教師要根據(jù)上下文的內(nèi)容和語境讓學生進行體會和理解,明確重點詞句的意義和作用,從而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
短期目標的設立可以幫助學生對語文教材中的知識有所了解和認識,了解課文中字詞的書面意思;對文章表達的情感有初步的認識。教師在短期目標的指引下,開展教學活動,幫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并對其學習的情況進行客觀、及時的評價。教師要在短期目標完成后,組織學生進行考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客觀的評價,以便更好地開展后續(xù)的教學活動。
其次,根據(jù)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確定好長期教學目標。在明確短期目標后,要對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進行準確的把握,將文章的教學價值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在實現(xiàn)長期教學目標的時候,教師要將德育的內(nèi)容與語文教學內(nèi)容進行融合,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的提高和發(fā)展。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將文章的人文價值進行充分的挖掘,明確德育的長期目標,不斷地進行教學活動的完善,豐富課堂的內(nèi)容,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提高學生“學”的效率
首先,教師在進行課后任務的設計時,要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為目的。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還不完善,對課文的閱讀無法作出完善的理解[2]。因此,教師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要將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幫助學生進行梳理,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課后的任務設計得更加合理、科學。
教師將“教學評一致”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讓“教”與“學”進行融合,同時將生生之間的互評模式進行開發(fā)和利用。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jiān)督,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活動中,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前,要對語文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了解,準確的把握。教師在教學活動的結尾,要將下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明確,讓學生在課后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
其次,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的難點。初中階段的語文知識相對于小學階段,更有難度,邏輯思維更強,情感表達更加的豐富。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積極地對學生的理解進行引導,讓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得以發(fā)展。同時,教師要積極地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發(fā)揮“評”的積極作用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正確地運用“評”的作用。課堂小結、課堂評價、階段測評等都是有效評價的機制[3]。在初中語文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完善并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反饋,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教師要將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與教學評價相結合,找準評價的時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問題。同時,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準確把握學生的特點,在課堂中開展口頭考試,對學生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及時的檢查,對學困生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比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在某一單元的教學活動完成后,準備好試卷,試卷主要針對本單元的重點知識進行考察,包括漢字的積累情況、課文的背誦情況、文章的理解掌握情況等。這有助于教師對學生本單元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有更準確、客觀的了解。考試結束后,教師要及時的對試卷進行檢查和評價。找出學生整體存在問題的地方,以及個別學生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地方。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再次講解,也可以對個別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講解。通過考試測評,讓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更客觀的評價,幫助教師明確下一階段的學習重點,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知識點的學習。教師首先要發(fā)揮“教”的積極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然后,教師要挖掘?qū)W生“學”的潛力,積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充分利用“評”的促進影響,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更客觀的了解,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傅彩虹.探討“教·學·評”一致的小學語文課堂[J].華夏教師.2020(1):2.
[2]曾杰琳.提高習作策略“教學評一致性”的有效性——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小學語文習作單元《麻雀》教學案例[J].新作文:教研.2021(10):0067-0067.
[3]傅曉慶.呂宜忠.淺談教學評一致性的研究與探索[J].河北農(nóng)機.2020.No.260(02):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