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娟
摘 要:在小學習作教學中,單元整合的教學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單元整合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并積累大量的語文知識和素材,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邏輯思維能力,激發(fā)寫作欲望,提高作文水平。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寫作單元整合教學的策略,以供廣大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整合教學;策略
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及難點,教學情況不甚理想,許多教師沒有采用全新的作文教學模式,還是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導致作文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以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寫作熱情,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整合教學的重要意義
學生的習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語文知識掌握的情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依據(jù)單元的整體進行寫作教學的方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單元的整體習作教學可以實現(xiàn)語文知識與資源的有機整合,實現(xiàn)課內(nèi)知識與課外拓展延伸知識的整合。教師要在教學時對知識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講解,讓學生在學習一個單元時,能通過知識的比較與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語文知識。把單元整體教學應用到習作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課本上的語文知識的同時,實現(xiàn)知識與應用的同步,在積累語文綜合知識時實現(xiàn)橫向與縱向的共同發(fā)展,拓寬學生語文專題內(nèi)容的知識面。學生通過單元的整合學習,能積累大量的習作素材,也能對文章的習作類型與核心要點進行細致分析與把握。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幫助學生改變寫作時無從下筆的狀態(tài),能激發(fā)學生的習作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順利地開展習作教學。
二、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整合教學的策略
(一)調(diào)整教學思路,重置教學方法
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是整個單元的基礎,不在于對生字詞的教學、品詞析句、深入感受文章中所蘊含的人文價值等,主要的內(nèi)容是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引導學生將一件事情寫清楚。教師要調(diào)整教學思路,重置教學方法。例如,在《麻雀》的教學中,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主人公在打獵的歸途中,遇到一只小麻雀受到獵狗的攻擊,老麻雀想要拯救小麻雀,最后獵狗被老麻雀嚇走,小麻雀得救的故事??坍嬃艘粋€勇敢無畏的“母親”的形象。在這篇精讀課文中,教師要將重點放在描述作者對故事的描繪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后習題,課后習題很好地指向了本單的語文要素以及本文的教學取向,主要是在為了引導學生梳理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幫助學生在梳理課文過程中,引導學生按照這樣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順序進行寫作。之后,在品讀故事,感受文章中老麻雀的“母愛”,讓學生讀課文,勾畫句子,圈出動詞,感受文章詞句的不同。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教師總結表達方法,交代故事的順序,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寫作,讓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寫下來。
(二)利用習作單元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化技術滲透到學生的教學模式中。雖然新課程標準已經(jīng)實行了很多年,但教師仍沿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習作教學課程中,教學氛圍枯燥乏味,學生對課程難以集中注意力和興趣。教師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都是被動接受,課堂的教學沒有發(fā)揮出充分的有效性?,F(xiàn)在,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新媒體教學進入到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習作氛圍,習作單元教學與其他單元教學不同,因此教師要把握單元教學的不同,注意課堂氛圍的構建,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利用視頻、音頻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主題場景,在學生寫作練習和精讀文章的時候,為學生播放利于學生思維發(fā)散的輕音樂、古典音樂,通過音樂,刺激學生大腦思維發(fā)散。
(三)開展習作單元精讀課文閱讀活動
學生的學習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很多學生在理解力和寫作水平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如果教師按照統(tǒng)一的主題進行教學,學生很難達到統(tǒng)一的層次。習作單元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練習,“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教育過程中注重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對學生是否能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并沒有注意。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育教學應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注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質量。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四年級的教學目標,為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或者將學生劃分為學習小組。根據(jù)學生個體的不同,進行精讀課文的閱讀活動。通過這種方式提高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鼓勵學生閱讀,積累習作素材
寫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學生的閱讀中。教師在進行習作單元精讀文章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對文章寫作技巧進行解讀。在完成課程之后,讓學生閱讀相關的文章,按照上課的方法對文章進行分析和解讀。學生通過閱讀,尤其是閱讀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從作品中得到啟發(fā),并發(fā)散出更多的思維方式,以此為基礎再結合生活的細節(jié),這樣學生的寫作才更加具有生活化和人情味。小隨筆也是利于寫作積累的,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小隨筆的重視,結合單元教學,提高小隨筆的效率。教師在鼓勵學生閱讀與主題相關的內(nèi)容時,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有效的主題閱讀,增加學生知識面的寬度。同時要注意提醒學生做好讀書筆記的積累,摘抄好詞好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優(yōu)美性。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閱讀交流會,這樣的討論活動可以提高課堂的有趣性。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新課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與改變習作教學的方式方法,通過單元的整合進行習作教學,在單元整體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寫作的整合教學。
參考文獻:
[1]尤嘉.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教學策略——以《夏天里的成長》為例[J].新教師,2020(04):44-45.
[2]方芳.精讀課文的教學策略——以六年級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9(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