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
摘 要:新課程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將美育滲透到英語教學之中,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多元文化意識、審美情趣、鑒賞能力等綜合能力。文章對美育從“課程模式”“教學元素”“教學模式”“綜合評價”四個維度進行了闡述,并對如何將美育滲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途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美育;高中英語教學;滲透途徑
美育是一種人文教育,是人的基本素質(zhì)教育,美育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覺、鑒賞、創(chuàng)新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凈化人的心靈,建立美的情操和理想的觀念,發(fā)展美的品格,形成美的人格,促進人和諧全面發(fā)展。高中英語教學中,加強對美育教學的重視,課內(nèi)外盡可能融入美育,能夠讓英語課堂充滿生命力。學生在美的熏陶下,對英語學習興趣更濃厚,視野更開闊。學生不僅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文化資源,培養(yǎng)跨文化視野,而且可以鍛煉理解美、欣賞美、傳播美的能力。
對于高考書面表達來說,文章的“美”僅僅局限于用幾個高級詞匯和高級句式,完全忽略了文章的體裁和語用功能。本文旨在關注高中英語教學的日常,通過英語教學有意識地分析篇章中所傳遞的“美”及“文化沙龍”“翻轉課堂”“社團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校園英語教育模式和活動,發(fā)展學生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并利用英語教學活動中所學的語言知識、文化知識等,發(fā)展其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從多元文化意識、審美情趣、鑒賞能力等方面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一、打造“一基多補”多元課程模式
“一基多補”即以外研版新教材為基礎,以校本教材、英語選修課程、外刊閱讀、外國名著閱讀為補充的多元課程模式。該模式在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后,致力于通過閱讀教材、外刊、外國名著,欣賞和理解世界文化精華,設置適合學校各個層次的校本教材、英語選修課程,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創(chuàng)設條件。
以教材為基礎。教材是課程標準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把握教材、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中的美育內(nèi)容,才能夠做到在教學中游刃有余,深入淺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外國名著和外刊閱讀為輔?!懊蓖ǔ>哂杏篮愕闹黝},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較高的藝術價值,不僅具有流行性,而且具有經(jīng)久不衰的特點。學生從這些文學名著中所感受到的美是其他作品形式難以給予的。不僅能夠感受到其語言的凝練和思想內(nèi)涵,而且還能使人的靈魂得到凈化[1]。外刊不同于名著,它具有時效性。外刊的報道以英美等國外本土新聞為主,語言不僅地道,而且與時代接軌。讀者不僅要有相應的語言功底,而且還要有廣博的知識,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養(yǎng)成讀外刊的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與世界接軌的絕佳手段。
校本教材。不同學校有不同的生源情況、教學特色和校園文化,校本教材是彰顯學校學科優(yōu)勢的具體體現(xiàn)。教師以本校學生英語學習狀況為依據(jù),以本校英語教學特色為依托,以本校校園文化為導向,設計適應本校學生發(fā)展的校本教材,以達到對規(guī)定教材進行補充的目的,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校本教材不局限于語言知識,還有很多與英美國家概況有關的素材。
英語選修課程。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應該是多維度的共同提升,學校開設了選修課程供學生進行選擇。通過實地調(diào)研顯示:英美文學、英美文化、英語演講與辯論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學校應該以學生興趣為導向,鼓勵本校教師在完成規(guī)定教學內(nèi)容基礎上,開發(fā)創(chuàng)新性選修課程,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文化沙龍。學校為了加強本校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拓寬知識面,同時提高教師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舉辦“文化沙龍”,該活動是研究性學習型的課堂展示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起到導演指揮的作用,將學生分組分工,由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指導學生展示為活動主線?!拔幕除垺闭n堂展示活動的主題豐富多樣:有傳播中華精髓文化的唐詩英譯課堂,也有品味西方文化的希臘神話故事分享、莎士比亞戲劇展演等課堂形式。
二、深挖教材中、習題中的“美育”元素
英語課程內(nèi)容是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包含六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2]。主題語境涵蓋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通過閱讀教材中編排的不同主題語境下的語篇,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種審美能力:自然審美力、社會審美力和藝術審美力。
語篇作者通過把精選的大自然美景與自己主觀感受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的一篇篇文章,體現(xiàn)了自然美。通過閱讀這些語篇材料,學生可以提升對自然的欣賞能力,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作為讀者的想象力。例如,在Book1 Unit 6 At One with Nature這一單元中的Starting Out部分有一篇關于龍脊梯田的語篇,通過閱讀這篇文章,學生不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同時也對當?shù)氐娜水a(chǎn)生敬意,他們?yōu)榱吮Wo大自然,寧愿選擇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雖然又苦又累,但毫無怨言。
社會審美即社會生活中的美,包含人性美、人格美、心靈美、行為美。在新課標外研版教材中不乏這類語篇,例如,通過學習Book1 Unit 3 Family Matters,學生能夠學到如何處理家庭關系,通過學習Book1 Unit 4 Friends Forever,學生明白要珍惜身邊的朋友。
藝術審美是作者把現(xiàn)實的事物用美的藝術形式表現(xiàn)出來,是作者主觀審美意識和客觀形態(tài)的集中體現(xiàn)。精選美文的藝術之美主要體現(xiàn)在風格、語言、寫作手法和表現(xiàn)意境上。外研版新教材的編者選擇了口頭和書面等不同的文體形式,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訪談、對話等連續(xù)文本,以及圖表、圖示、網(wǎng)頁、廣告、漫畫等非連續(xù)性文本[3]。大量的多模態(tài)語篇是學生可以培養(yǎng)藝術審美的一個絕佳平臺。
三、“雙P”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美
“雙P”的教學模式,即project(課前任務)和presentation(課堂展示)。教師在講授主體課程之前將課堂任務進行劃分,在講解課程背景和相關信息錄制成微課上傳至學習平臺后分配給學生相應的課前任務。學生在領取各自任務后,通過自行觀看微課以及其他渠道進行信息收集和小組討論,將整理好的信息以presentation形式進行匯報。這種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得高中英語教學變得更加靈活,通過自習探究思考的方式,學生可以作為學習的主體發(fā)現(xiàn)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重難點,學習動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激發(fā)。
學生按照指定的話題進行創(chuàng)作,并通過“雙P”活動展示他們對于“美”的理解。例如,學生創(chuàng)作關于“友誼”話題的英文詩歌,制作介紹“校園美”的英文短篇等。
四、“綜合評價”對學生英語水平進行評估
美育與英語教學相融合,能夠極大拓展英語學科的學科功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新課標中針對語篇學習的必修部分提到了詩歌、散文、戲劇等領域的代表作品和人物,音樂等領域的概況及其發(fā)展,不同民族文化習俗。通過多樣的語言學習活動,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審美、鑒賞和評價的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采取“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動態(tài)測評的方式進行綜合評價。不僅在每節(jié)課的環(huán)節(jié)中設置了評價機制,在各單元學習后也設置了綜合評定機制。每學期期中和期末,除了通過試卷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察外,學年還設置了戲劇節(jié)最佳表演獎、“文化沙龍”最佳表演獎、“英語演講比賽”金話筒獎、“美式辯論賽”最佳辯手等獎勵活動。通過多途徑、多種形式開展各類活動,合理滲透美育,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實現(xiàn)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黃雪艷.高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D].云南師范大學,2015.
[2]包文敏,季鋒.2003版與2017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差異比較[J].基礎外語教育,2018(4).
[3]宋德龍.以“效”定向,以“型”定教——“八省聯(lián)考”英語試題分析帶來的啟示[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21(3).
編輯/王? ?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