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綺懷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倍拍恋倪@首《江南春》描寫了江南明麗的春色,兼有視覺與聽覺之美,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江南的歷史厚重感,氣象闊大,是一首飲譽(yù)千年的詩作。
然而到了明代,既是文學(xué)家又是學(xué)者的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質(zhì)疑道:“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p>
楊慎的觀點,是典型的對作品進(jìn)行非藝術(shù)視角的歪曲。于是到了清代,文學(xué)家何文煥在《歷代詩話索考》中批駁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云‘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
像杜牧這樣被誤解的名人不可勝數(shù),寫文章如老吏斷獄,下筆辛辣的魯迅更是經(jīng)常被人誤解。
魯迅寫《阿Q正傳》的本意是想畫出麻木沉默的國民的靈魂,以期引起療救者的注意。相信大多數(shù)人是這樣來理解的,可一些人認(rèn)為,魯迅是通過阿Q這一形象來影射自己或者其他某個人,以達(dá)到泄私憤的目的。對此,魯迅十分無奈,慨嘆道:“我只能悲憤,自恨不能使人看得我不至于如此下劣?!?/p>
由此觀之,被人誤解是一件很普遍的事。
有同學(xué)曾經(jīng)跟我抱怨他的一個朋友目中無人,已經(jīng)好幾次不參加他組織的聚會了,老是找借口說忙。久而久之,我這同學(xué)就對他的朋友有了看法,經(jīng)常在我面前對其冷嘲熱諷。后來一個偶然的機(jī)會,我認(rèn)識了那個所謂“目中無人”的朋友。在和他相處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此人并不像我那同學(xué)說的那樣。他不參加聚會是因為的確很忙。實際上,他是一個謙遜有禮、說話溫和的人。
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當(dāng)別人跟我提起一個人的時候,無論是褒獎還是貶斥,我都要持謹(jǐn)慎態(tài)度。把他人良好的品行說成有瑕疵,固然是一種誤解,但把一個品行有瑕疵的人說成品行端正,又何嘗不是一種誤解呢?
雖然我可以憑借理智盡量不去誤解別人,但我沒辦法讓他人用同樣的理智來看待我。這么多年來,他人對我的誤解也不少,這只是我知道的,其他我不知道的不知道還有多少。誤解就像在路上行走時遇到的車,不斷地有車朝自己駛來,又不斷地消失在身后。
生活中,在遇到誤解時,我一般分成兩步走。
第一步,先解釋。先跟身邊的朋友解釋,在朋友相信了自己以后,再向其他人解釋。其他人相信自己最好,倘不相信,我也沒辦法,那就隨他們?nèi)?。因為有些人是故意裝睡的,而你根本叫不醒一個故意裝睡的人。
第二步,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如果連身邊的朋友也不相信我,還要遠(yuǎn)離我的話,那我就無話可說了。與其絞盡腦汁向朋友證明自己,倒不如反過來思考一下是否值得跟他繼續(xù)做朋友。真正的朋友,應(yīng)該是對自己有清晰了解,并且能夠在自己落難的時候拉一把的人。
一些人之所以在被人誤解后很痛苦,是因為連他的朋友也不理解他,疏遠(yuǎn)他。這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天下之大,無枝可依”的孤獨感與落寞感??伤麄兺耍松械牡谝粋€朋友應(yīng)該是自己。
日本女歌手中島美嘉說:“在我最黑暗的那段人生,是我自己把自己拉出深淵的。沒有那個人,我就做那個人?!?/p>
你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朋友,同時也是最后一個,任何時候都不要忽視自己的存在。所以當(dāng)你身邊的朋友因為誤解而疏遠(yuǎn)你之后,請記住下面的這則小故事。
據(jù)《世說新語》記載——桓公少與殷侯齊名,常有競心?;竼栆螅骸扒浜稳缥??”殷云:“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此語擲地錚錚然,有金石之聲。從小到大,你和你自己周旋這么久了,別人不了解你,你還不了解你自己嗎?
劉楨《贈從弟》詩云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冰霜慘慘凄凄,難道能改變松柏的本性嗎?不能!別人對你的誤解鋪天蓋地,難道能改變你的本性嗎?答案在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