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芬
當前,“雙減”政策的提出對課堂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學生課后的學習時間減少了,課后學習的作業(yè)量減輕了,教學壓力大部分都轉移到了課堂教學當中,這就要求課堂教學必須高效優(yōu)質地完成,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初中英語是奠定學生英語基礎的關鍵,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應積極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等多個層面著手,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提升課堂教學質量?,F階段,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在經歷著“雙減”政策的嚴峻考驗。“雙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課后學習負擔。學生的課后學習壓力減輕了,課堂的學習效率就要有所提高,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提升。這時,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就成了教師的重要工作。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初中英語教師要以學生為主,認真研究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并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對現有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進策略,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認真、刻苦地學習英語,不斷提高英語學習成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把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當成重要目標,把應付教學考核和升學任務當成階段性目標,在教學中要學會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教師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英語教學,要以滿足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為前提,注重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共同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Having fun這部分內容時,我就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從注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地向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轉變,并以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為基石制訂了三維教學目標。課前,我認真研讀教材以及大綱,依據學生發(fā)展所需要的關鍵技能,制訂了集知識、技能、學習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文化意識培養(yǎng)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教育目標,既要求學生能夠拼讀本課涉及的13個單詞和10個詞組,熟練掌握時間的英語表達方式,又要求學生注重學習方法的探索和總結,在課堂上更加積極地開展合作學習,更加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又融入文化教學,促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文化意識,真正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落實到日常教學中。
高效課堂離不開教師在課前的精心準備。備課是教學的前提。我們常說:“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準備一桶水?!痹趥湔n時,教師不僅要備教學內容,更要備學生的實際學情,要認真研究本班學生的特點,了解學生的英語基礎,這些都是為了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在備課時,教師不能僅憑教學經驗來設計教學案例,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制定教學方式,而應該圍繞學生的學情展開。尤其是在設計課堂問題時,哪些問題應該找哪一類學生回答,如何激發(fā)學生的答題興趣,如何更好地圍繞課本內容實現深度教學,等等,都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只有在備課時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對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提前假設,制定好有效的應對策略,才能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例如,在學習Playing sports這部分內容時,我就在課前認真?zhèn)湔n,用豐富的教學素材來吸引學生的目光,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就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討論,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本節(jié)課是談論有關運動的話題。在備課時,我搜集了精彩的球賽視頻,這既符合了學生喜愛看球賽的心理,又及時地加入社會熱點話題,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
中學是介于兒童和成人的過渡時期,初中學生對學習的意義有了一定的領會,卻又苦于自控力差而管不住自己,導致自身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意志不能統(tǒng)一,學習效果不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用興趣來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促進學生產生求知欲望。在課堂上,教師要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學習英語。輕松的氛圍能夠讓學生更放得開,在學習時更加主動,寬松的氛圍有利于學生自由地發(fā)表觀點和看法,在課堂學習中獲得尊重和認可,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例如,在學習Looking different這部分內容時,我就在課堂上積極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首先,以“找不同”的游戲讓學生仔細尋找?guī)追鶊D中的不同之處。游戲對學生有著莫大的吸引力,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接著,利用圖片來引導學生學習有關身體的單詞,并鼓勵學生說出某一同學的特征,讓其他學生猜他的名字。如此一來,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英語,學習興趣變得十分濃厚。
學習有趣的知識、參加有趣的活動能夠將學生由被動學習引到主動學習上來。英語學習是很枯燥的,初中生的學習耐心較差,長時間學習會讓很多學生打退堂鼓,尤其是那些學習意志薄弱的學生,這就需要英語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帶動。針對學習的枯燥、無味這一問題,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上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活動,比如情景劇表演、小記者調查、趣味配音等,把英語知識的學習和有趣的活動結合起來,讓活動的趣味性沖淡學習的枯燥感,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增強學習動力。
例如,在學習The birthday party這部分內容時,我就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的趣味活動。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掌握1—100的數字英語單詞。在課上,我先組織學生玩數字接龍的游戲,學生需要依次說出數字單詞,遇到帶“7”的單詞要用“pass”來代替。經過了游戲熱身活動之后,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之后,我又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調查活動、制作日歷等來進一步鞏固課堂知識。這樣的活動豐富且有趣,吸引了每個學生主動參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問題是帶動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武器。然而,在課堂提問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如,問題的設計難度較大,學生無法回答等,導致課堂應答的效果不理想。這提醒了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實際學情開展,要根據不同梯度學生的知識水平設計問題。同時要設計難易不同的問題鏈,引導學生的思維由易到難逐層深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和拓展。
例如,在學習Our school life這部分內容時,我先以常識性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用英語談論生活的興趣。這樣一來,簡單的問題引發(fā)了學生積極的應答,活躍了課堂氣氛。此外,在學習“How”“by”“l(fā)ook”等語法知識的學習中,我也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運用它們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如此一來,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不僅積極地參與課堂應答,而且還對語法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
語言的學習必須以特定的社會背景和生活背景為基礎。脫離了生活背景、風俗習慣是學不好英語的。漢語和英語的根本區(qū)別是由中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就必須在教學中融入文化教學,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中西方文化在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了解漢語和英語的不同。網絡在生活和教學中的普及為文化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識,利用網絡優(yōu)勢搜集教學素材,把知識教學和文化教學融合起來,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開闊學生的英語文化視野,進而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只有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保障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初中英語是奠定學生英語基礎的黃金時期,引導學生學好英語能夠為將來的英語學習和發(fā)展奠基。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積極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兩方面入手,積極優(yōu)化教學目標、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和課堂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構建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