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英
[摘 要]眾所周知,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平時作文中的問題之一就是語言平淡,缺少修飾和文采,甚至存在錯字和語病。在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中,經(jīng)過不斷摸索、積累和嘗試,總結(jié)出作文教學的一些規(guī)律和經(jīng)驗。文章寫作一定離不開讀和寫,而且要多讀多寫。多讀,是語言積累的過程,能夠做到厚積薄發(fā);多寫,是語言運用的過程,能夠?qū)崿F(xiàn)熟中生巧。突破作文教學的瓶頸和壁壘,二者缺一不可。
[關鍵詞]閱讀;修改;仿寫;修辭
在日常的作文訓練中,謀篇布局是對文章的整體而言,段落層次清楚分明,需要提前選材謀劃和構思。語言文字則是文章鮮活生動的關鍵,起到美化的作用。我們經(jīng)常說,一個人有血有肉才有生命力,現(xiàn)代人普遍追求骨感,以瘦為美。但從寫作角度我們應該追求豐滿。一篇好的文章一定要形神兼?zhèn)洌瑑?nèi)容和形式完美結(jié)合統(tǒng)一。要想使文章光彩奪目,一定要有文眼,也就是文章的閃光點。寫作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一、文從字順是對寫作訓練的基本要求
文從字順指的是語言表達要清楚明白和準確,文意流暢。文從字順是練習寫作的基本要求,需要在寫作中反復強化訓練。如何才能做到文從字順呢?首先,語句表達要準確,避免產(chǎn)生歧義。比如“三個報社的記者”就不如“報社的三位記者”表達得清楚和準確。其次,要注意語句之間的連貫性。文意的起承轉(zhuǎn)折要合乎事理:下筆前要先打好腹稿,做到胸有成竹;下筆時一氣呵成,文脈貫通;最后,寫完要自己反復讀幾遍,或請別人幫忙讀一讀或聽一聽,把讀著、聽著不清楚不順暢的地方進行刪改,這是一種很好的寫作習慣。好作品是寫出來的,也是改出來的。修改文章要兼顧言和意兩方面。對于言的修改,錯字和病句是文章的硬傷,一定要杜絕。在此基礎上,要把多余的詞語刪除,搭配不當?shù)囊鼡Q,語序不順的要調(diào)整,達到用詞準確恰當,句子通暢連貫,這樣改出來的文章才會文從字順。
二、真情實感是作文語言表達的重要前提
寫作就是用筆來說話,要想有話可說,就應該學會觀察,注意積累,當生活的有心人和觀察家,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xiàn)、細心體會、勤于思考、樂于動筆的習慣。日記或周記是幫助收集和積累寫作素材的好方法,通常情況下,我們寫作是為了表述、分享和傳達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因此,要寫得真實有感情。例如,《秋天的懷念》通篇都是“我”的親身經(jīng)歷,回憶與母親有關的幾件事情,感人至深。文章平靜的敘述中蘊含著感人的力量,這是作者對語言的錘煉。
舉個作文訓練的例子:把一段事記得過于簡單,讀起來讓人提不起興趣的文字,請你幫忙進行“添枝加葉”,把它寫得豐滿、生動一些。
原文:有一天上體育課,我摔了一跤,手腳都受了傷,校服也磕破了?;氐郊依?,爸爸、媽媽都很心疼,囑咐我以后一定要小心。
改寫提示如下: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來“添枝加葉”,一是添加細節(jié),二是融入情感。添加細節(jié),如為什么摔跤?摔跤時的慘狀,父母看到后心疼的目光等。融入情感,要寫出自己當時的感受和心情,在敘事之中融入個人情感,或者在結(jié)尾處抒發(fā)情感,以此點題。
按照要求,學生比較容易找到突破口,從而得到很好的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質(zhì)量一定會有所提升。
三、廣泛閱讀是豐富語言的源泉
(一)引導和指導學生閱讀
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現(xiàn)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以及電子產(chǎn)品的普及使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成為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囫圇吞棗等快餐式的閱讀方式,吸收效果可想而知。首先,要積極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簡潔明快、清新明朗、活潑向上的小說、散文、生活小故事等,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循序漸進地讀一些名人傳記、中外名著等文學經(jīng)典,博覽群書才會文思泉涌。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班級可以設有圖書角,學校設有閱覽室,走廊有報刊長廊等,學生從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只是第一步,還要指導學生閱讀,比如可以通過任務驅(qū)動的方式引導學生積累一些對寫作有益的素材和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開展“每日一詞”“每周一段”“每月一篇”讀書摘記評比和展示交流活動,最后評出“最佳讀書美少年”“最佳積累小明星”,每個月舉辦一期讀書手抄報比賽,每個學期舉辦一次讀書匯報會,讓學生愛上閱讀,主動閱讀,有目的地閱讀。通過教師的努力,日積月累,學生的語言就會豐富起來。
(二)讓學生學會篩選和懂得鑒賞
面對眾多課外閱讀書并非“開卷有益”,學生的閱讀時間非常寶貴,如果不加選擇地胡亂閱讀,對學生并無益處?,F(xiàn)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為學生選擇了文學寶庫中的許多精華和瑰寶,篩選出一大批文質(zhì)俱佳的美文,是絕佳的資源。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恰當引導,通過課堂教學把作文語言教學滲透其中,以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摘抄和積累精彩的語句
一篇精彩的文章會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教師要引領學生成為作文教學的真正主人,讓學生自己去領會,去感悟,去體驗,在潛移默化中作文語言就會生動、豐富和靚麗起來。
四、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一)仿寫
許多知名作家和詩人都經(jīng)歷過模仿階段。模仿往往能夠提高初學者的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作思維和寫作靈感,仿造的句子在文章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成為文章的閃光點。有同學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朵萬朵桃花開”描寫春天桃花盛開的景象。仿寫劉禹錫的《陋室銘》版本特別多:“文不在長,創(chuàng)新則靈?!薄霸挷辉诙?,言出必行?!薄胺植辉诟撸托??!边@些語句都會為文章增色。
(二)修辭
修辭就是通過修飾、調(diào)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比喻、夸張、對偶、排比等是作文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學生可以根據(jù)寫作內(nèi)容的需要選用相應的修辭手法。因此,在平時的語言訓練中,可以選用一些合適的內(nèi)容來練習這些修辭。例如,引用名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歌賦等為自己的說理、記敘、描寫服務,以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對偶能有效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排比便于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氣勢,比喻能使所表達的事物更鮮明生動,或使議論形象化。所以,恰當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不但能使文章語言生動活潑,還能夠增強語言的音樂美和節(jié)奏感,使語言更富感染力,進而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三)創(chuàng)新
初中生要熟練掌握3500個常用漢字,這些漢字能組成美妙的語言。想要寫出能夠讓讀者眼前一亮的文章,就要有創(chuàng)意地進行表達。表達有新意和個性,不落俗套,文章才會讓人耳目一新。一篇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要做到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除立意新穎外,選材要新穎,角度要新穎,語言更要新穎。有一篇習作這樣描寫他的數(shù)學老師:“眼睛小鼻梁塌,禿頭沒下巴,生起氣來嗓門大,要問這位老人家是誰呀?——不用猜,你們一定知道啦!”這樣文筆鮮活、幽默風趣、生活氣息濃郁的語言,一下子就吸引了讀者的眼球。
語言生動鮮活是作文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語文教師要不斷努力,深入挖掘,為學生的語言找到源頭活水,充分展現(xiàn)祖國語言的個性和風采,讓學生的每篇文章都光彩奪目、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劉玉山.關于初中作文教學的幾點嘗試[J].文學教育(下),2017,(02).
[2]鄭學文.“模仿訓練”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培訓,2017,(04).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