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春
摘要: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建立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原則,將會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有著關鍵性推動作用,對學生抽象化思維的快速形成有著積極促進作用,所以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學情變化,提高問題設計的針對性,從而系統(tǒng)化、長期化地促進學生化學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化學;問題情景;教學開展策略
一、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一般的初中化學課程教學時間不長,學生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基礎的化學知識,化學教師的教學任務很重,往往會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化學學科的理論知識教學環(huán)節(jié)比重大。化學理論大多數(shù)是由化學實驗推導而來,但部分教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往往會采用純理論教學的方式,在課堂上直接講解化學實驗過程,給出化學結論,讓學生死記硬背相關結論和公式,導致學生很難將自身對化學結論和公式的理解應用于具體的化學問題中。其次,化學實驗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較高。教師擔心學生的實驗操作不規(guī)范,便會減少學生動手實驗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只能通過在課堂上觀看視頻或者觀看教師的演示來領會化學實驗得出結論的過程,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多數(shù)學生缺乏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再次,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關注到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具體狀態(tài),忽略了學生的基本學習需求,導致化學課堂枯燥無味。最后,教師對化學實驗教學也存在一定的擔憂,教師與學生的課堂聯(lián)系不能滿足教學需要。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問題情景教學的開展策略
1、優(yōu)化教學導入
問題情景教學的第一步就是提問題,利用“問題情景教學”能夠改變教師先入為主的狀況,利用問題來調動學生們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讓學生們得到充分的思維鍛煉,能在思考中取得進步并具備一定的理性思維。初中化學教師在上課之前,不能直白式引入學習內容,而是需要借疑導入。先要將需要教學的內容總體把握好,然后再提出課堂即將要解決的問題,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出疑問。如此一來化學課堂學習就變得更加有趣,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激發(fā)出來。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化學教師既要體現(xiàn)出教學大綱的內容,又要突出教學的重點,且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要現(xiàn)實,不能不符合實際情況,要做到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符合,并讓學生們能在課堂上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
例如,在“物質的分類”這節(jié)課開始之際,化學教師不能機械直白地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問題,要通過過渡的方式進行拋磚引玉,像此類話語:“同學們,大家都去過圖書館吧,你們有沒有注意過圖書都是怎么分類的?為什么要這么分類?那你們知道在化學物質中是怎么分類的嗎?為什么要把物質這么分類?”在引出學習內容———物質的分類后,將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再次通過問題向學生們展示。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問:“你們知道分類法的意義和常見的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是什么嗎?請結合黑板上老師寫出來的物質嘗試進行分類。”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通過引入問題來幫助學生們學習化學,改變原有教師先入為主的教學狀態(tài),要求教師確定明確的學習目標,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們知道當日所學內容。
2、挖掘生活資源
在新課程教學引導下,教師應該將化學教材作為對學生教學基礎。但是教師需要明確化學教材對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科學作用。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積極教育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學習認識,快速吸引學生主動進行課程的學習探究。教師需要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對其進行積極的教育引導,從而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能夠有效聯(lián)系生活,進行合理的學習研究。學生在搜羅化學資料時,會不自覺的代入自己所學習的化學知識,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有效體現(xiàn)出核心素養(yǎng)下,明確學生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可以利用化學教學方式擴大學生的學習單位,加強對學生的理論性的教學指導,讓學生有機會學習更全面的化學知識。
例如,在進行“認識二氧化碳”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經(jīng)常見到的碳酸飲料,作為本節(jié)課的例子。有些學生提出為什么碳酸飲料會在瓶蓋密封的情況下,晃動瓶身,瓶子里沒有泡沫,但是當打開瓶蓋時,會出現(xiàn)大量的泡沫呢?人們喝完碳酸飲料以后,對身體有什么變化呢?學生們非常踴躍的進行探討,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通過分析的眼光看待當前的生活問題,教師幫助學生一起進行學習探究。教師可以利用碳酸飲料帶領學生設計一些實驗,幫助學生探究大家提出的問題。如可以用橡膠塞將碳酸飲料的瓶口封住,插入導管后用力搖晃瓶身,當出現(xiàn)氣體后,用集氣瓶收集其中的氣體。學生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發(fā)生反應的理論,對收集的氣體進行檢測。學生通過一系列趣味性實驗,更好地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進行實驗,幫助學生學會理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增強學生對化學課程的學習主動性。
3、培養(yǎng)問題意識
傳統(tǒng)的初中化學教學,教師忽視了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通常自問自答,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了依賴性,即不需要自己提出問題,遇到問題可以由教師來分析與解決,因此,學生不具備問題意識,也就很難在學習中產(chǎn)生學習動力。初中化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的動力是使學生在探究中不斷實現(xiàn)知識建構的重要途徑。
例如,在學習“水”時,根據(jù)學生對于水比較熟悉的情況,教師讓學生思考:我們日常的飲用水主要來源于哪里?你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水,存在著怎樣的問題?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問題會聯(lián)系生活進行思考,并且了解人類飲用的淡水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人類要倡導節(jié)水意識,而目前水污染情況是較為嚴重的,全人類需要強化節(jié)水觀念。在學生對水有了初步認識之后,也產(chǎn)生了對水進一步了解的探究欲望,教師趁此導入新課,促使學生對于我國及世界的水資源進行全面了解,根據(jù)水污染的嚴重性,提出治理措施,促進了學生對于本節(jié)知識的內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對初中化學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有效的對問題情景進行創(chuàng)設,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化學學習的能力逐步得到發(fā)展,進一步地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化學知識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黃聲穎.問題情景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分析[J].讀與寫,2019,16(18):162,249.
[2]聶杉杉.問題化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探析[J].中外交流,2019,26(30):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