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佳琪
摘 要:隨著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思政教育方式也需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針對當今肇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首先,要明確新媒體技術教學方法的主要含義、內容和導向作用,以保證科學、合理、有效、便捷地運用這一新技術輔助教學。本文探討了新時期肇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新時期,肇慶,肇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引言
當前,我國的經濟水平發(fā)展非???,科技的發(fā)展也越來越迅速,這已經對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這對于肇慶高校的思政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影響,肇慶高校的思政教育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和專業(yè)素質的養(yǎng)成有促進作用,因此,在新時期的大背景下,創(chuàng)新肇慶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對于肇慶高校和肇慶高校思政教育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肇慶高校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素質的首要任務就是是思想政治基礎教育。在網絡新媒體時代,計算機設備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已經深刻影響到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這就要求肇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把握時代脈搏。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今天的中國大學生中,在這個信息時代,在網絡平臺技術支持的背景下,系統(tǒng)地開展現(xiàn)代網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顯然顯得尤為重要。開展一些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不僅有助于我國肇慶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完整、健康的三觀,也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國肇慶高校大學生的良好、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真正幫助廣大肇慶高校大學生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
1.2和諧的師生關系
隨著大多數大學生的成長,他們已經形成了一些獨立的意識和觀點。所以師生在學習生活中交流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碰撞。針對這種情況,更加需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師生溝通,減少矛盾,有效引導學生思想朝著健康正確的方向前進。
1.3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能夠正確、有效、合理地為全體學生構建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有助于促進師生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通過這種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全面提升我國肇慶高校大學生的整體科學思維能力。如果學生在以后遇到一些生活上、學習上的問題,和學生、老師或者其他人發(fā)生了一些矛盾的時候,這些接受過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生往往會選擇或者采取更有利于和諧共處的生活方式來解決。這大大減少了校園人際關系中許多潛在的不公平、不和諧因素,有利于共同建設一個和平、和諧、安寧的大學。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2.1平等教育模式
在傳統(tǒng)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中,學生往往需要接受素質教育。由于教師片面的機械式知識灌輸,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形式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在這種新的社會形勢和環(huán)境下,要學會對肇慶高校學生的心靈有足夠程度的平等尊重,摒棄機械灌輸的傳統(tǒng)思想政治知識教育,通過多種形式建立心靈之間的平等對話關系,結合肇慶高校學生心理的社會實際認知特點和自身心理特點,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肇慶高校學生心理成熟和個性思想健康發(fā)展。這種方法也容易被普通學生接受,以一種積極健康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
2.2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
堅持先進性和廣泛性相結合,針對不同群體、不同階段,開展不同內容、不同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解決學生的具體問題結合起來。大學生的許多思想政治問題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面對此類突發(fā)情況時,教育者要注意積極引導和幫助有問題的學生及時解決相關的具體問題,消除學生悲觀、自卑、恐懼等負面情緒。堅持學生的自律管理與自律活動相結合,注重調動教師自身和學校組織者的主動性和主導作用,在實踐中幫助肇慶高校學生組織管理自我教育。
2.3與網絡計算機結合的方式
當教師從事課堂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老師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絡計算機。教師在課堂上從事一些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和討論相關的活動時,可以直接將課堂討論相關的材料、圖片、文件、多媒體視頻組合成專題教育和討論。這種互動方式也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讓課堂上的學生在這種更加自由活潑的交流方式中積極接受一些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教育。在這種輕松有趣的教育氛圍中,學生積極的思想和心理發(fā)展會被逐步引導。通過這個網絡平臺功能的完善建設,一旦學生覺得自己課后有什么其他的學習問題,可以通過這個網絡平臺隨時隨地與班主任、老師、同學交流,老師也可以直接在線指導。這樣既能有效避免學生直接面對的課堂尷尬,又能直接有效解決學生自身的思想政治問題。
3、結束語
面對這些學生的思想政治錯誤,我們黨的先進性教育機制在其他許多方面還有待完善。要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創(chuàng)新德育形式,注重加強班級學生工作的網絡民主和引導,優(yōu)化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搭建班級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習新方法的網上實踐創(chuàng)新平臺,構建更加實用科學的社會監(jiān)督機制。通過這些方法,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新時期大學生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張耀燦等著.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人民出版社,2007.
[2]姜相志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
基金項目:肇慶市社科規(guī)劃項目:新時代背景下肇慶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2GJ--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