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露
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shù)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如果在古詩教學中巧妙利用多媒體再現(xiàn)意境,不僅有助于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理解,還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審美力,讓他們美的情操得到陶冶。
一、 設(shè)情境,感受意境美
1、畫面展示意境法。詩是抒發(fā)詩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過形象,構(gòu)成一種意境,然后借助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因此詩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繪的。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煉的語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lián)系起來,將古詩中的形象化為可作用于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片,一定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古詩《望廬山瀑布》中涉及的許多事物是學生未曾見過的,我用多媒體展示瀑布圖片,讓學生形象感知瀑布壯麗景色,從瀑布跌入山谷發(fā)出的巨響中,感受到瀑布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氣勢。學生邊看邊發(fā)出一陣陣贊嘆聲:“啊,太美了!我真想馬上到那里去?!薄巴郏嫘蹅?!”“啊,真漂亮!我好像到了人間仙境!”形象直觀的畫面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了廬山,與詩人一同感受意境美。
2、音樂感受意境法。人間最美是真情。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古詩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廣為流傳的千古絕唱,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必然聯(lián)系。在教學中把復雜多變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律溝通起來,盡可能地將古詩中的“情”化為可作用聽覺的旋律,有利于學生披文入境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
二、抓字眼,品味語言美
古詩用詞非常精煉,一字一詞都經(jīng)過作者的千錘百煉所至,因此抓住重點字詞理解句意是古詩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巧妙運用多媒體,能克服時空限制,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zhuǎn)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抓住詩中的詩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義的詞語,反復推敲、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如六年級下冊語文課上,講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時,我饒有興趣地講起了詩人賈島“推敲煉字”的故事,爾后,又給同學們講了當年王安石是如何經(jīng)過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終決定用“綠”字的,同學們聽得如癡如醉。正當我暗自得意的時候,有個學生卻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我想給王安石把‘綠’字改一下!”“老師,我也想改!”“我也想改!”……一石激起千層浪。我被同學們突如其來的要求給問懵了,怎么辦呢?是直接告訴孩子們,這是大詩人選擇,是不能改的?還是……種種做法在我的頭腦中一一閃過。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lǐng)悟“綠”字的精妙,我抓住時機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江南春色畫面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細細地品味了詩中的語言美,很快領(lǐng)悟到了“綠”字的神韻?!熬G”字既涵蓋了“滿”、“入”、“過”的意思,又突出了東風催春勢不可擋的盎然生機。
實踐證明,在古詩教學中多媒體發(fā)揮了它獨特的優(yōu)勢,學生接受信息的過程由眼、耳、腦等多種感官協(xié)同進行思維加工,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品味到了詩人用詞的精妙。
三、重誦讀,體會情感美。
古代詩歌具有對仗工整,平仄押韻,瑯瑯上口的特點,最適合吟唱。教學中若采用多媒體再現(xiàn)形象直觀的畫面,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韻律悅耳的錄音朗讀就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的感情,加深對古詩的語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如在指導朗讀《望廬山瀑布》時,我先讓同學觀看媒體課件,讓學生形象感知瀑布壯麗景象,從瀑布跌入山谷發(fā)出的巨響中,感受到瀑布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氣勢。緊接著播放韻律悅耳的朗讀錄音去感染學生,為學生在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節(jié)奏等方面做示范。通過配樂錄音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很快明白“生”、“掛”字應(yīng)讀得舒緩生動,以突出香爐峰的煙霧不斷地、慢慢地向上升騰的情景,“飛流直下”要讀得輕快充沛,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張的寫法,讀的時候音可以適當拖長,以增強氣勢,“疑”是詩人大膽而新奇的想象,應(yīng)該重讀,以突出詩人對大自然的贊嘆。在學生基本掌握讀的技巧的基礎(chǔ)上,再讓他們跟錄音試著讀,孩子們很快就讀出了詩的韻味,讀出了詩的抑揚頓挫,同進也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壯美,并用“誦”這種亙古不變的藝術(shù)形式再現(xiàn)了詩人若干年前的“情”??梢?,多媒體的合理運用不僅使學生提高了朗讀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通過朗讀,展開想象,揣摩詩人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
四、賞形象,訓練表達美
詩歌的語言不僅精煉,而且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它特有的語言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美感提供了天地。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讓學生以直觀為線索,啟發(fā)想象,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美。如教古詩《望廬山瀑布》,讓學生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chǔ)上,我再次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生聽其聲,觀其形,想其境,然后教師問:“如果你也來到這般景象中會有怎樣感受?”學生們紛紛舉手,有的說“香爐峰上團團霧氣,在陽光中,變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煙霧繚繞的仙境之中。”有的說“‘日照香爐生紫煙’讓我感到廬山好像媽媽,紫煙就是她的寶寶,這些紫煙寶寶調(diào)皮地不停掙脫出廬山香爐峰的懷抱。”有的說:“這長長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揮舞的銀紗,美極了。”有的說:“李白在廬山的瀑布中陶醉了,我們在李白的詩歌中陶醉了,我被這壯美的瀑布迷住了,好像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間還是在天上?!薄@樣利用多媒體在教學中展示美的對象,學生從中體驗美,并積極地發(fā)現(xiàn)美、表達美,營造出一幅幅的景象。
另外,我還積極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改寫,避免在古詩教學中,只動口不動手的現(xiàn)象,讓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真正落到實處,如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寫成劇本,把《江畔獨步尋花》改寫成散文,把《游園不值》改寫成故事等,并把他們的創(chuàng)作用投影的方式進行賞析,這樣不但進一步加深了對古詩的感悟,而且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意境中體會到了學詩的樂趣。
總之,多媒體走進古詩教學,以其有趣的音樂、圖像、顏色、畫面、動作,讓古詩中的形、聲、色、情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覺器官,強有力地吸引了學生。這樣有利于將學生帶入詩中所描繪的藝術(shù)境界去感受美,領(lǐng)悟美,表達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詩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