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碩
摘要:當今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各界對中學生學習狀況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而在當今我國積極推行基于素質(zhì)教育的“新課程改革”以及“雙減”政策的教育革新背景下,以減少中學生學習負擔,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學習中去。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使他們在學校里輕松地度過學習的時間,進而使他們的身體和精神實現(xiàn)雙向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雙減政策”;中學數(shù)學;教學實踐
前言
新課程改革指的是:以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現(xiàn)代化教育理論。而在此基礎上,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2021年7月24日進一步頒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意見》),如此迅猛而有力的“雙減”措施正式出臺,并在全國范圍內(nèi)掀起了軒然大波。在我國的基礎課程中,數(shù)學是一門極為重要的基礎課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及“雙減”政策下,如何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施行課程改革,以達到關鍵的“減負增效”,怎樣使雙減切實發(fā)揮作用,則成了一個問題。
一、課程改革及雙減解析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中學階段的教育教學必須符合新時期的需要。應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須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具備適應終生學習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fā)展的新生青年。
而雙減則是在此基礎上,針對當今教育形式下“盲目性”等種種問題而誕生的進一步教育規(guī)劃。其要求祛除傳統(tǒng)教育盲目的“應試精神”,以尊重人文精神、尊重素質(zhì)教育、尊重全面發(fā)展為指導理念的現(xiàn)代化教育。
二、以問題為導向,深入探究于理解
在進行中學階段的教育時,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學生難以持續(xù)性專注學習的問題,學生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導致其無法根據(jù)老師的教學計劃來完成學習進度,進而無法提高自己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采取設計問題的方法來完成作業(yè),用提問的方法來解決問題,讓同學們更好地思考和理解這些問題,這樣既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又可以使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在教室里做一些其它事情,給自己留下足夠多的業(yè)余活動時間,從而達到在學習與放松中達成個體發(fā)展的目標。
比如,在講授《平行線特點》時,老師可以設定一個問題:有沒有人知道平行線是怎么樣的線條?在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中,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和總結平行線條的特征。當老師向同學們演示直線、波浪線和平行線時,學生們便會在幾種線條的對比中對老師的提問進行思考。然后老師又告訴同學,直線是一條無窮長的線,而波浪線是一條不規(guī)整的線,平行線則是由兩條永遠不相交的直線所組成的。而不管學生所思考出來的答案是對的還是錯的,老師都要及時對其進行積極正面的點評,以此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探究的自信,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巧用微課教學模式,化繁為簡高效教學
在實施“雙減政策”的同時,微型課堂、翻轉課堂等新的課堂形式在課堂上的作用也不容小視。將現(xiàn)代資訊科技與中學數(shù)學相結合,可以使數(shù)學課程中抽象、復雜的知識點形象化、具體化,尤其是在電腦上實現(xiàn)的動態(tài)展示,較之以往的課堂講授,更為直接,增強了課堂上的生動性與立體性,有利于學生們的學習,從而更好地解決了課堂上的重難點。同時,利用這一特點,既能解決其它方法無法輕易解決的難題,又能引起學生對數(shù)學的濃厚興趣,加深學生對數(shù)學的認識,從而突破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成效。
比如“角平分線”,三角形三個角的角平分線都在一個點上交匯,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們往往會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畫圖來得出一個結果,然而部分學生往往會因作圖不規(guī)范等原因?qū)е抡`差,而還有部分學生則會想:這次相交會不會只是個例。而利用信息科技,那就完全不同了,利用微課等智能教育手段,首先繪制一個三角形,然后用菜單指令,將三條角平分線標準畫出,讓同學們可以清晰地看見三條直線交叉在一起,然后,在任意的方向上,將三角形的頂點拉出來,不管是多長多寬,三條角平分線都會在一點上交叉,這是恒定不變的。而該試驗可由教師率先示范,然后讓同學們自己動手操作,也可以提高他們對數(shù)學的探索欲以及學習積極性。
再例如,在學會“圖形平移”的時候,首先要在電腦上選定移動的方向和距離,然后在拖動圖形上進行移動,這在方便快捷的同時還能保證其準確性。此種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方式進行教學模擬,既能減少老師的工作量,又能使他們集中精神在重難點思考上,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
四、創(chuàng)辦公益線上課堂,家校共育保障質(zhì)量
在這種“雙減”的大環(huán)境下,許多校外輔導機構都會被波及,不少家長都在擔憂,如果孩子不參加課外輔導的話,會不會對他們的學習造成不利的后果?特別是在孩子獨自做功課的情況下,如果有什么問題,該去請教誰呢?身為一位教育者,筆者覺得:這個問題的產(chǎn)生,老師和家長應該一起想方法、討對策。因此,在教育活動中,如何處理好學生、父母與學校之間因教育而產(chǎn)生的矛盾,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QQ聊天群、微信群、教育云以及企業(yè)微信等形式,開設免費的在線教室,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候,可以在適當?shù)臅r間里通過這些渠道進行咨詢求助。另外,線上溝通渠道的開放也強化了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聯(lián)系,讓家長可以切實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也可以隨時向家長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以便進行針對性指導,加強了家校共育。如此一來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當今家長的教育焦慮,這在“減負提質(zhì)”的同時緩解了教育領域的“劇場效應”,無疑是一種切實有效的方式。
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今新課程改革及“雙減”頒布的雙重背景下,中學數(shù)學老師應全面加強自身專業(yè)素質(zhì),從課內(nèi)、課外兩個方面施行專業(yè)化教學管理,以此施行有溫度的、有情懷的教育,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進行全面發(fā)展,并在“減輕負擔”的過程中實現(xiàn)“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金松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對策分析[J].散文百家,2021(9):248.
[2]李家強.基于雙減政策下的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減負增效途徑[J].互動軟件,2021(6):1398.
[3]吳賢招.信息技術運用于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的利弊分析[J].考試周刊,2021(3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