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摘要】隨著教育的改變,語文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學語文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閱讀,他們可以遨游世界;他們可以領略科學和自然的奇妙;他們可以把積累到的名言佳句,運用到寫作中去,可以給文章增添亮麗的色彩。所以,閱讀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重在培養(yǎng)興趣,重在學習積累,貴在堅持不懈。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興趣;培養(yǎng)想象力;容情于學? 整體閱讀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的特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給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從而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隨著語文新課程改革向縱深發(fā)展,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愈來愈顯得重要,閱讀已然成為最重要的一項基本功。《義務教育大綱》在閱讀教學部分強調指出:“閱讀教學要著眼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學習獨立思考,學習怎樣讀書?!迸囵B(yǎng)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學生在單元整體閱讀中有閱讀愉快體驗呢?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學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在單元整體性閱讀學習中,根據不同的單元課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把活動引進閱讀課堂,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等情緒,使教學過程始終對學生有一種吸引力,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主動地獲取知識。方法有很多,創(chuàng)設情境、巧用示范、多形式練、互評互讀等。教師在一個單元的教學中首先找出每篇課文的共同特點,即單元主題,開門見山告知學生。在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中圍繞“觀察”這個主題,編排了《雪地里的小畫家》《烏鴉喝水》《小蝸?!啡n文,用擬人手法去寫動物,充滿童真童趣,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懂得,只要用心觀察,生活處處皆有學問。在這一單元中,我采取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去觀察去學習。如,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我以小朋友玩雪的情境作為背景,配上歡快的音樂,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之后引導:這是多么美的多么快樂的時光啊!小動物們是怎么表達自己的歡樂呢?在學生初讀課文入情后,教師需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
二、想象力的培養(yǎng)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世界,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新課標人教版教材有圖文并茂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和生活實際,鼓勵學生根據圖意聯(lián)系生活體驗進行想象。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課文《影子》《比尾巴》是圍繞“想象”這個主題展開的,課文以兒童的視角對生活中,自然界中的一些現(xiàn)象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充滿了趣味。這樣能激發(fā)學生對生活、大自然的熱愛。因此,在學習《影子》一文中,我向學生講述自己小時候踩影子的體驗,充分地引起學生的想象,想象老師小時候踩影子快樂的情景。不可否認的是,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是充滿快樂的,而且使學生對“影子”有了更深度的認識,在下課后迫不及待地飛奔出去踩影子了。
三、恰到好處的容情于學
語文學習有很多種途徑,要想“單元整體性教學”有效果,就必須優(yōu)化教學過程。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遍喿x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這個過程若缺乏審美熱情,閱讀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教師適當?shù)纳壳槟芗ぐl(fā)學生的審美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進行學習。例如,在這個單元“觀察”的主題中,教學《烏鴉喝水》一文時,除了觀察圖畫,我還帶著著急的語氣說:“烏鴉飛了那么遠,好不容易才找到這個瓶子里的水,卻又喝不到,你想它得多著急???就好像我們上完體育課很口渴,要拿水杯喝水才發(fā)現(xiàn)杯子里沒有水,又趕忙去飲水機接水時,悲催地告訴你,飲水機剛剛壞了,你心情如何?我們就帶著這種心情去讀課文,你就能感受到烏鴉當時的心情了?!睂W生興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中去。
四、教給學生方法
(一)預習
好的預習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預習課文呢?課前預習法:看導語、借助圖畫、讀課文、查工具書、想問題、寫批注(圈一圈,畫一畫),這樣他們有法可循,容易提高閱讀效果?!缎∥伵!愤@一課是本冊書中唯一一篇沒有注音的課文,這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我們已養(yǎng)成自己的一套預習方法,那么學起來就沒有多大的困難。一年級課文沒有過多的導語,也還沒有學查工具書,怎么辦?首先,我們圈出生字,對照寫字表(識字表)在課文中標好拼音,多讀幾次。接著是借助圖畫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寫了小蝸牛什么?最后,標出自然段,并畫出自己還不明白的地方。低年級學生按照以上三步預習的方法,課文基本了解,生字也基本認識了,等第二天跟著老師學習時,就簡單多了。
(二)朗讀
“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古人早早就告知我們,只有讀熟了課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wěn)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他們保持注意力的穩(wěn)定,有利于對課文內容的思維、理解和記憶。另外,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可以積累語言材料,把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將會促進說話、作文能力的提高。
(三)質疑
學生質疑是自主學習的標志之一。因此,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產生疑問,然后再鼓勵學生質疑,最后引導學生解答。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自主解惑,訓練其思維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閱讀中,教師則要積極引導、啟發(fā)他們敢想、敢疑、敢問。
(四)積累
為了不斷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我讓每個學生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看到的佳詞美句背下來,以便今后應用。同時我還經常給學生講記詞的好處,并結合課堂告訴他們哪些詞用得好,好在哪里,提高了他們的鑒賞力。從低年級開始,針對孩子喜歡朗朗上口的佳詞美句、古詩這一特點,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每月組織一次班級活動,通過各種激勵手段,不斷展示背誦成果,慢慢地學生就會養(yǎng)成自覺背誦、愛積累的好習慣。
單元整體性教學既重視課本知識,又加強對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的發(fā)掘,增強學生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實施單元整體教學要實現(xiàn)書本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的有機融合,還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考、探索、領悟、獲取、掌握以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等,使學生達到“獨立閱讀”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構建藝術,2009.193CB453-B540-4E01-BF2A-4E53230F85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