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摘要:“課堂有效教學”歷來是教育界人士常談常新的話題,也是我們做為一名老師不懈追求的目標。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應該有其豐富的內涵和真正的實效性。為了還學生們高效的課堂,減輕課業(yè)負擔,我們提出“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的課題,試圖通過研究,實現(xiàn)課堂教學策略最優(yōu)化,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一、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一)選題意義
在課改深入推進的過程中,由于教師對課程改革領會的偏差,以及相當一部分教師的教學行為仍沿襲傳統(tǒng)形式“以講代練”、“重教輕練”“練不到位”,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課堂教學節(jié)奏拖沓,課堂練習時間不足,課內損失課外補,學生課業(yè)負擔日益加劇,學生厭學、怕學。反思我們目前的教學,本課題的研究有助教師更新理念,從改革自身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入手,以學生為主體精講多練,守住課堂,正本清源,這是以求教學效益提高的一次智慧的挑戰(zhàn),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個實踐平臺。對于減負高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有著及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研究價值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尊重學生是“以人為本”和諧教育的需要。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忽視學生的存在,按照整齊劃一的教學設計、目標、要求授課,只注重單一知識的傳授,教師一言堂,學生就端坐教室迷迷糊糊地聽,效率低下,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個別學生從低年級就開始掉隊,喪失學習的信心。課程改革確立的新理念以及兩綱教育的提出的目標,都要求我們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關注學生發(fā)展,喚醒學生主體意識,落實學生主體地位,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和發(fā)展,這是教學的根本歸宿。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需要經過科學實際的檢驗?;仨覀円郧暗慕虒W模式,教師捧著一本書,從頭講到尾,課后大量機械性重復性作業(yè),讓學生疲于應付,學生對學習已經沒有任何興趣,造成了教學的高耗低效,毫無效益可言。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對踐行課改新理念,強化理論指導和教學實踐,實現(xiàn)和諧、有效的教學有著深遠的意義。
二、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概述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有效教學首先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其次關注教學效益;第三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第四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最后,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鐘內教師優(yōu)化教學過程,創(chuàng)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幫助學生以自己的學習努力達到每個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對系統(tǒng)的行為。它既包含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教學理論,又包含解決某一實際問題帶有規(guī)律性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策略依據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和學生年齡特征,對課堂教學程序以及方法進行指向性調節(jié)和控制操作,以逐步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目標的教學活動方式,其落腳點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有效性教學必須為實現(xiàn)這個理念服務,是教師為了實現(xiàn)這個理念而采取的教學措施。
三、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
1.整體規(guī)劃: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論證分析,整體規(guī)劃課題研究,設計論證課題研究方案,進行課題申報工作。
2.分頭實施:在調查研究與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展開作為主體性研究內容的課題,建立理論學習制度,定期進行課題研討活動。
3.適當調整:在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進行開題、中期和結題匯報,調整研究方向與重點。
4.總結提煉:搜集整理和分析各種研究資料,讓大家通過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活動,充分地挖掘和實現(xiàn)其整體教育價值,在此基礎上總結提煉課題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采取邊研究、邊總結、邊完善的研究方式組織實施。
1.調查研究法:采用問卷、訪談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調查,從中了解學校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和影響語文課堂有效性的因素及其原因,為課題研究提供事實依據。
2.文獻研究法:借鑒圖書資料,廣泛汲取別人研究的成果以免走彎路。借鑒已有的理論成果,支撐和構建本課題的理論框架,轉變教育思想,調整教學思路。
3.行動研究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論,解決有效性教學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邊實踐邊總結邊研究,及時反饋,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不斷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
4.個案研究法:通過對一些成功教學課例的研究,吸收新課程有效性教學設計的成功經驗,總結有效性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的規(guī)律。
5.敘事研究法:課題組的教師及時記錄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所經歷的教學故事,教學案例,寫出自己的感悟,總結教學的得與失。
6.經驗總結法:在教學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課題研究重點,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得失,尋找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四、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師資保障: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都是學校的教學骨干,他們做事認識,教學嚴謹,善于思考、喜歡鉆研,進行科學研究能做到一絲不茍、持之以恒。
2.資料保證:利用我校圖書館、閱覽室豐富的圖書資源,便捷的互聯(lián)網絡等途徑可以獲得研究所需各種資料和信息。
3.科研保障:參研教師為一線中青年教師,教學經驗豐富,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熟練,為課題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技術保障;參研教師能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現(xiàn)代素質教育觀,對課題研究有濃厚興趣。同時,學校與教科研部門及教育專家建立長效聯(lián)系機制,能及時獲得教科研部門及教育專家對課題研究的指導。
4.時間保證:由于本課題與我們自身教學的相關性大,無論是在教學工作中還是在工作之余,我們都可以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本課題的資料的收集,信息和數據的整理、加工,形成有價值的論文、課題報告等。
5.制度保障:學校有專門的教科研管理制度,課題組的各位成員能各司其責,確保課題研究工作按時有序地進行。
參考文獻:
[1]劉曉丹.信息化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12).
[2]劉萬朋,馮丹.改進教學策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學園,2018(06).
[3]劉學忠.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8).
[4]牛小林.信息化環(huán)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2019(06).
[5]劉迪蘭.新時代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02).1B431A6E-3239-4E5A-9FC0-70D2AC306C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