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佩
摘要: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教育活動,對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的意義重大。語言教育活動通常是在課堂中進行的,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課堂觀察的研究,探尋傳統(tǒng)語言教育活動的不足,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有效性,本文基于當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現(xiàn)狀,闡述了提高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有效性;課堂觀察
引言
語言的形成與發(fā)展貫穿于個人的成長,由于幼兒階段是形成語言能力的關鍵階段,因此幼兒階段的語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兒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幼兒語言的教育教學,通過各種方式更好地加強對幼兒語言的訓練,在循序漸進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概述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也即是針對幼兒進行的聽說游戲、故事講述、談話活動以及培養(yǎng)幼兒聽、說能力的課程教育活動[1]。幼兒在3歲之前是其這一生中語言記憶能力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幼兒的記憶水平足以接收來自外界的所有視覺、聽覺、觸覺帶來的感官刺激。因此,在幼兒記憶黃金時期應該為其灌輸有利的知識,這一過程都應建立在良好的語言教育基礎之上。
二、開展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意義
(一)提高幼兒的詞匯量和知識儲備
語言表達的基礎是詞匯,只有具有一定的詞匯和知識儲備才能有效地進行語言表達,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各類語言教育活動,能夠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各種詞匯和知識,為語言表達打基礎。
(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變得更加頻繁,語言能力成為人際交往過程中的重要橋梁。且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因而越早對學生開展語言教育就越好。通過在幼兒時期對學生開展語言教育可以使學生盡早地學會用語言、表情等方式表述自己的感受,為今后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三)為今后幼兒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師開展教學的基礎和前提,而通過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讓其懂得如何更好表述自身的真實感受,為今后開展寫作奠定良好的知識理論基礎。
三、開展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面臨的問題
(一)語言教育活動目標設置不佳。
由于幼兒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受到年齡的制約,所以很多時候無法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因此教師在設置語言教育活動目標時應該尊重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水平。但是很多教師設置的目標過于簡單或者過于復雜,導致語言教育活動缺乏挑戰(zhàn)性或者無法達成教育目標。
(二)語言教育活動難度相對較大
很多時候教師開展的語言教育活動超出了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語言發(fā)展水平,使幼兒難以完成相關任務,同時還有重點不突出、講解不完整、訓練不徹底的問題,這些都影響了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
(三)語言組織形式過于集體化
目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處于“一對多”的形式,暴露出過于集體化的弊端。在進行集體活動時,教師常常是在與幼兒群體進行互動,受限于時間、精力等多方因素,教師也難以對具體幼兒進行過多交流;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與幼兒相互交流的機會較少,同時教師對幼兒相互之間的互動缺乏引導,這對于幼兒語言“輸出”造成一定的障礙。
(四)語言教育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
從目前部門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實際情況來看,有許多教師在進行教學內(nèi)容選擇時,往往只注重故事的時長與篇幅,而沒有考慮到故事的文化背景與難度是否符合當下幼兒的語言水平與實際生活,而這種與幼兒實際生活脫節(jié)的故事會造成幼兒的理解困難,進而無法提升語言教學的有效性。
四、提高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
幼兒教師是開展語言教育活動的主體,因此教師的語言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對于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幼兒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方式,不斷規(guī)范自身的普通話,在語言教育時詞匯量應該盡可能精簡、句子不宜過長、少用復合句和復雜句型等;教師的語言應該盡可能科學合理、與實際生活緊密關聯(lián)、提高趣味性,這樣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
(二)有效開展藝術探究活動
藝術探究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幼兒參與的興趣,因此在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有效開展藝術探究活動的方式,在這些活動中進行語言教育;在藝術探究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進行語言表達,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描述自己制作的事物,同時還能夠引領幼兒和同伴進行交流,從而更好地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三)創(chuàng)設應用情境,讓幼兒在應用中培養(yǎng)發(fā)展語言能力
要培養(yǎng)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最為有效的方法是教師創(chuàng)造出可以讓幼兒頻繁應用語言進行溝通交流的環(huán)境,讓幼兒通過大量的語言應用活動,使得其不得不將注意力集中到語言的認知學習上來,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與表達能力。在具體的幼兒語言教育中,教師可以結合語言教學內(nèi)容進行應用情境的靈活設計。
(四)教學評價要以正面鼓勵為主
在幼兒語言學習過程中,會非常在意教師給自己的鼓勵,因此教師在語言教育活動中要根據(jù)幼兒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適當?shù)恼婀膭?,進而提升幼兒語言學習的自信心。當然,教師所作出的教學評價,并不能片面的針對某一堂課或者短時間內(nèi)幼兒語言學習活動進行評價,而是要針對幼兒的整體語言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正面鼓勵的教學評價能夠有效激發(fā)幼兒對于語言學習的興趣,還能夠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中,幼師要正確認識到每一個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在進行語言教育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糾正偏差,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運用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去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而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同時,幼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自身教育方法對幼兒語言能力與習慣產(chǎn)生的影響,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將提升幼兒語言運用能力作為個人的教育使命。
參考文獻:
[1]李沛.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有效性分析[J].時代教育,2016(14).
[2]李曉萍.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課堂提問的觀察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3]蔣盈.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有效性的課堂觀察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
[4]王遠欣.幼兒語言教育問題的探討[J].黑河教育,2018,09: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