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庚娣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胸痛患者急診室的精細化護理措施及實施效果。方法? 選擇醫(yī)院2020年7月- 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組間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精細化護理措施。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護理前后胸痛程度、焦慮心理評分,治療開始時間、搶救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施精細化護理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8.0%,高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精細化護理后,兩組視覺模擬評分(VA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開始時間、搶救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滿意度為96.0%,高于對照組的6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急診室的急性胸痛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減輕患者胸痛程度及焦慮情緒,縮短治療開始時間、搶救時間、住院時間,同時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護理措施;急性胸痛;護理效果;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2)15--03
胸痛癥狀易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其誘發(fā)因素較多,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發(fā)生急性胸痛后,患者血壓會快速上升,并出現呼吸困難、呼吸疼痛等,病情發(fā)展迅速,如果不及時采取救治措施,則極易發(fā)生猝死[1-2]。為了保證患者在急診室的治療效果,需要重視護理干預的作用,從多個方面給予患者恰當的護理干預,促進患者病情好轉。本研究主要探討急診室實施精細化護理的措施及其實施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醫(yī)院2020年7月- 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組間性別、年齡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女分別為27例、23例,年齡25~80歲,平均50.74±3.26歲。觀察組男女分別為26例、24例,年齡26~75歲,平均50.55±3.29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患者進入急診室后,依照診療要求完善各項檢查,快速為其建立靜脈通路,并及時給予相應的急救藥物,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
1.2.2? 觀察組? 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基礎上實施精細化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快速記錄臨床信息:快速記錄患者的年齡、胸痛情況、疼痛持續(xù)時間以及其他癥狀,詳細詢問患者病史情況,觀察皮膚是否存在隆起或觸痛。
(2)完善相關檢查: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觀察其意識、膚色,以及外周血管是否充滿等。檢測肺部聲音是否異常,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指標變化情況。評估患者疼痛程度,依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鎮(zhèn)痛藥物。
(3)實施對癥護理:根據不同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特別注意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動脈夾層等高危急性胸痛患者。對于主動脈夾層急性胸痛患者,應結合高血壓病史進行治療,做好血壓控制措施。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嚴格監(jiān)測和控制血糖,密切監(jiān)測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體征,防止猝死。對于胸腔積液和氣胸急性胸痛患者,應在確診后及時進行胸穿,避免對肺部造成壓迫。
(4)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針對患者提出的疑問等,及時給予詳細地解答,滿足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知識的認知需求。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加強溝通,避免出現護理不良事件。急診室接收患者后需及時進行科學化心理護理,詳細了解患者病情狀況,為其制訂對癥的護理方案,確保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流程。對于病情比較危重的患者,需要重視其心理情緒變化,避免患者出現恐慌等情況,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要確保護理方案得到落實,給予患者全面的干預措施。
(5)高危護理:主要針對急性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等高?;颊?,在護理過程中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給予對癥處理,必要情況下給予吸氧支持。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顯效,即疼痛等癥狀徹底消除,患者生活恢復正常;有效,即疼痛等癥狀得到明顯緩解,但未完全消失,基本恢復正常生活;無效,即各項癥狀均未得到明顯緩解,或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胸痛程度和焦慮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患者胸痛程度,VAS評分由10個刻度組成,表示從無痛到劇痛。0刻度表示無痛,10刻度表示劇痛??偡譃?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強烈。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焦慮程度,分值范圍為20~80分,以53分為界值,分數與不良情緒呈正相關。
(3)滿意度:根據醫(yī)院自制調查問卷了解患者滿意度,>85分為非常滿意,65~85分為基本滿意,<65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施精細化護理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8.0%,高于對照組的7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胸痛程度、焦慮程度比較
護理前,兩組VA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精細化護理后,兩組VAS、SAS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開始時間、搶救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實施精細化護理后,觀察組治療開始時間、搶救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實施精細化護理后,觀察組滿意度為96.0%,高于對照組的6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不同疾病類型的患者,急性胸痛的具體疼痛位置和狀態(tài)也存在明顯差異。通常情況下,患者發(fā)病前均會出現胸部不適、心悸、氣虛等癥狀。急性胸痛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顯著特點是危急、兇險、復雜,如果不及時實施妥善的搶救措施,往往會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威脅患者生命安全[3-4]。在急診室護理工作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失誤都會對急性胸痛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隨著近年來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護理服務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患者更傾向于接受精細化的護理措施,以此提升自身的舒適感,進而督促護理質量不斷提升[5-6]。
與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相比,精細化的護理干預更能滿足現代人對于護理的需求,以及順應現代護理學的發(fā)展要求。這種護理模式下,各個護理環(huán)節(jié)能夠得到優(yōu)化,有效規(guī)避了其中的不足,給予患者充分的護理干預。同時,能夠有效保障各項急診搶救工作的順利開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患者爭取足夠的搶救時間[7-8]。同時,在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診護理中,采取精細化的護理措施可以確?;颊呒皶r獲得搶救,對患者預后有積極意義。此外,實施更為全面的護理措施,能夠顯著加速患者康復進程,有效避免各種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確?;颊攉@得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從而提高搶救成功率[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精細化護理后,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VA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治療開始時間、搶救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給予急性胸痛患者精細化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提升臨床療效,緩解患者胸痛程度及焦慮程度,促進身體康復,同時可以有效保證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給予急性胸痛患者精細化的護理措施,不但可以提升臨床療效,而且能有效緩解患者身心不適感,加快病情恢復,避免患者長期住院,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護理模式。
4? 參考文獻
[1] 張露嬌.優(yōu)化急診護理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8,25(33):167-169.
[2] 陸雪.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診救治與護理方法探討[J/CD].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8,18(33):208.
[3] 潘新嬌.對在急診室接受治療的急性胸痛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8,16(12):277-278.
[4] 黎紅艷.對急性胸痛患者實施急診護理途徑的方法及效果展開觀察與分析[J].黑龍江中醫(yī)藥,2020,49(3):229-230.
[5] 葉景華.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的方案及效果探討[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9,57(35):140-142,146.
[6] 商錕鵬,李潔,盧彪.急性胸痛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分析與防控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18):24-26.
[7] 魏杰.探究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診護理措施[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34):243-244.
[8] 王遠城,巫丹.改良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胸痛患者搶救效果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中醫(yī)藥,2020,49(4):345-346.
[9] 丁詠梅.優(yōu)質護理對急性胸痛患者心絞痛治療效果的影響評價[J].甘肅科技,2018,34(15):131-132.
[10] 孫文卓,古滿平,張克標.急診科老年急性胸痛患者臨床護理路徑的構建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27):2135-2140.
[2022-02-10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