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景才
微課一般是指以語言和視頻為載體,著重記錄講課人在教學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展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通常來說,就是指有主題的微視頻,這些視頻時間很短,但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能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或集中展示一個小片段的教學活動。微課真正細化了學習內容,建構了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且化解了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也解決了教師水平差異化的問題。微課的應用非常廣泛,不僅應用于課堂內的教育教學,更應用于課堂外的自主學習,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優(yōu)化,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的缺陷。
一、微課不“微”,助力課堂教學。
微課以其獨特的靈活性貫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階段,不拘一格的聲色多變性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使高中語文課堂形式更加多樣。
(一)情景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語文課前的導入對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因此,營造一個學習的情景不僅能導入新課,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的應用為這一情景導入提供了便捷。比如在講楊絳的散文《老王》時,我們就可以在課前播放《丙午丁未紀事》的微課,讓學生了解“文革”的時代背景這個大環(huán)境,了解當時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為正式學習《老王》這篇文章打好基礎。相信有了相應的時代背景知識,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真正深入地走入“老王”的內心世界,去了解文中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何樂而不為呢?
(二)影音賞析
微課本來就以聲音和視頻為載體,更具有視覺性和聽覺性,很容易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和審美享受。我們在學到好的詩文時,就可以適時插入相關詩詞的微課以帶來審美享受;我們在講到史記中的經(jīng)典情節(jié)時,也可以插入相關微課再現(xiàn)歷史場面,給學生帶來更直觀地感受,以更好的理解情節(jié)和分析人物。比如在學李白的詩詞《將進酒》時,講到興盡處就插入了《將進酒》配樂朗誦的微課,起到了恰如其分的效果。講到《霸王別姬》、《烏江自刎》時,就適時插入了相關微課,還原了歷史場景,品讀了歷史事件,真正使學習走向深入。
(三)疑難探討
高中語文課堂已經(jīng)有一定的深度了,高中的學生也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課堂中出現(xiàn)的有些問題是值得學生課堂探討的,但課堂探討也要進行問題的分析與引導,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討論前進行一定程度的鋪墊與延伸,使學生的討論有了入口也有了方向。這就需要我們適時插入“問題探討型”微課。比如評析劉邦、項羽誰更像英雄時,我們就可以插入相關微課,再現(xiàn)兩個人的歷史事件和功過得失,為學生的探討提供個藍本和支點,不至于流于無根之水,使探討有理有據(jù)且走向深入。
(四)歸納整理
高中的語文知識雖然很多很散,但已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所以有些課堂快結束的時候,我們還需要對對相關知識進行一個系統(tǒng)性地歸納整理,為學生提供宏觀的樣本。因此,就需要我們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知識點結束時,適時地插入相關的“歸納整理型”微課,為學生的系統(tǒng)性學習提供便捷。比如我們在學完一個專題的文言文后,我們就可以播放一個微課,專門講解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現(xiàn)象、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點,是學生學習的更系統(tǒng)、更牢固。
二、微課不“微”,助力自主學習。
微課的最大價值體現(xiàn)在課堂外,尤其學生休息的節(jié)假日,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教師不在現(xiàn)場的缺陷。學生使用微課時,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隨時隨地反復學習??梢哉f,想在什么時候學就什么時候學,想在哪里學就在哪里學,想學多久就學多久,真正做到了方便、高效。
(一)課前預習
為了學生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地聽課,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在預習新課前,就可以把老師事先錄制好的“課前預習”微課認真地觀看,以提高預習效率。比如筆者在教授《鴻門宴》前,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這篇文章,我就向學生推送了主講“鴻門宴前發(fā)生了什么”的微課,使學生了解了“鴻門宴”之前的那段歷史,對于理解《鴻門宴》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二)課后鞏固
高中語文學習已經(jīng)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了,僅憑課堂學習遠遠不夠,課后需要及時復習鞏固。因此,“課后復習”類型的微課就滿足了這一要求。比如筆者在教授《諫太宗十思疏》時,有些字詞句的確難懂,我就把重要的字詞以及難以翻譯的句子挑出來,專門做一個“復習鞏固”微課,以供學生在課后復習鞏固用,效果就很不錯。
(三)疑難突破
高中語文疑難之處必須多花精力,弄懂吃透,這就需要教師對“疑難突破”錄制專題微課,讓學生在課后反復觀看,以期完全消化和掌握相關知識。比如“語病”問題是比較棘手的問題,這就需要疑難突破。我們就可以就“語病”問題專門做一個微課,分析語法、語義的問題,講清講透各種類型的語病,供學生反復觀看,反復學習,知道弄懂吃透位置。事實證明,效果挺好。
(四)知識梳理
筆者在教授語文時,一直有個習慣,那就是在學完某個專題知識后,一定會要學生做知識梳理。這時,就可以把前面課堂上播放的“歸納整理”微課再次觀看,更好地幫助學生做好相關知識梳理。就像前面所講的那樣,學完一個專題的文言文后,我們就要求學生對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現(xiàn)象、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文言現(xiàn)象分類整理,這時我們就可以讓他觀看前面課堂上播放的“歸納整理”微課,也算是資源的多次利用,效果也不錯。
當然,微課縱有千般好,也存在許多不可避免的問題,充其量它只能作為傳統(tǒng)課堂有力的助手,絕不會不會取代傳統(tǒng)的課堂。傳統(tǒng)課堂依然是我們的主陣地,讓我們以傳統(tǒng)課堂為主陣地,盡可能地打造精品微課,充分發(fā)揮微課的協(xié)助作用,讓高中語文更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