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雅琴 任麗娟 呂尤
【關鍵詞】早期子宮內膜癌;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手術指標;VAS評分
【中圖分類號】R737.3.R71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08-0044-03
子宮內膜癌是一種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又被稱為子宮體癌,大致可分為內膜樣腺癌、腺癌伴鱗形細胞分化、黏液性腺癌、漿液性乳頭狀腺癌、透明細胞癌和鱗癌。臨床中,患者大多會出現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陰道排液、腹痛、腹部包塊等癥狀,必須予以充分重視并采取有效的診療干預,否則隨著病情的惡化,患者的機體將受到更嚴重的損傷,出現諸多并發(fā)癥狀,累及其他器官組織,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對于子宮內膜癌患者,早診斷早治療是控制病情,改善預后的關鍵[2]。目前,大多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皆選擇進行手術治療,但不同的手術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治療結果。筆者為研究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治療早期子宮內膜癌的臨床效果以及對于各項手術指標及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的影響,抽取了本院80例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展開分組調研,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本院收治的80例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時間為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納入研究,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患者中,已婚者36例,未婚者4例;有孕產史33例,無孕產史7例,年齡25~60(48.16±5.32)歲。觀察組40例患者中,已婚者35例,未婚者5例;有孕產史34例,無孕產史6例,年齡23~60(49.05±5.37)歲。兩組患者上述基線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符合早期子宮內膜癌臨床診斷標準[3]的患者;(2)患者及其家屬均完全知情本次研究且自愿簽署了研究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有其他嚴重婦科類疾?。òǖ幌抻趷盒阅[瘤)的患者;(2)患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礙疾病者(例如肝、腎以及心臟等);(3)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精神疾病史患者;(4)存在免疫系統(tǒng)障礙的患者;(5)不滿足手術治療條件者;(6)不配合治療操作和不確定是否可以全程配合完成整個研究流程的患者。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手術治療。首先,做好術前各項檢查,確認其滿足手術條件。其次,做好全身麻醉,做好消毒、鋪巾以及留置導尿管的術前準備工作。
對照組患者采取開腹手術治療。指導患者仰臥于手術臺,待麻醉起效后,選擇其下腹左側或者正中間的位置切口,開腹后觀察其病灶,切除子宮及附件,操作完成后,對盆腔淋巴結進行清掃,確認所有手術操作無誤后,縫合切口,并使用抗生素治療,預防術后感染。
觀察組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同樣指導患者仰臥于手術臺,待麻醉起效后,取膀胱截石位,置入導管,建立氣腹,之后將腹腔鏡置入,選擇其腹直肌外側高于該位置的水平線2cm處作為穿刺點,將套管針置入操作孔。右下腹麥氏點的位置為5mm的套管針,于恥骨聯合正中上方2cm處在左右兩方分別開2~3cm的操作孔,之后將5mm的套管針置入。對盆腹腔進行常規(guī)探查,收集200mL左右的沖洗液進行細胞學檢查,對于疑點之處實施鏡下活檢。在確認病灶位置后,借助舉宮器托起子宮,再使用超聲刀對子宮及附件進行切除操作,之后掃除淋巴結,完成手術后使用“8”字縫合術縫合陰道殘端,最后做好清洗和放置引流管的工作,在放氣后再縫合穿刺孔。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相關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引流管留置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等[4]。
對比兩種不同手術方式對應患者的術后不同時間段疼痛度,采用VAS的評分結果為判定標準,總分為0~10分,分別為兩個刻度端,從0分一端到10分一端表示其疼痛越來越嚴重。具體的分值劃分情況如下:0分為無痛;3分以下輕微疼痛,患者可忍受;4~6分為中度疼痛,影響患者睡眠質量,尚能忍受;7~10分為重度疼痛,患者難以忍受[5]。分值與疼痛度呈正比,分值越高,疼痛越嚴重。
對比兩種不同手術方式對應患者手術前后生活質量,主要有性功能障礙和日常生活能力。采取女性性功能指數(FSFI)評分法對患者手術前后的性功能改善情況進行評定,涉及的評分項目包括欲望、性喚起、潤滑度、性高潮、滿意度以及疼痛,總分為36分,分值與性功能障礙呈反比,分值越低,其性功能障礙越大[6];采用Barthel指數評分法為日常生活能力判定標準,主要評分項目包括吃、穿、洗漱等10項,總分為100分,具體分值劃分情況如下:低于40分,生活不能自理,需完全借助他人完成基本生活活動;41~60分,中度依賴,大部分生活活動需要依靠他人完成;61~99分,輕度依賴,極小部分生活活動需要依靠他人完成;100分,所有生活活動可實現完全自理[7]。
對比兩種不同手術方式對應患者并發(fā)癥情況,包括尿儲留、肢靜脈血栓、切口感染、盆腔感染等。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選擇SPSS22.0軟件對所有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和χ2檢驗,以(x±s)、[n(%)]表示。當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手術指標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各項臨床手術指標均更優(yōu)(P<0.05),見表1。
2.2兩種不同手術方式對應患者的術后不同時間段疼痛度對比
觀察組的術后VAS疼痛評分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對比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SFI評分、Barthel指數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且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評分上漲更為明顯(P<0.05),見表3。
2.4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在治療中均發(fā)生了不同類型的并發(fā)癥,但觀察組的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如今,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大幅增長,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各種需求(物質、精神文化、安全健康、自我價值實現等),必須更加努力工作,由此造成的生活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大多數人逐漸養(yǎng)成了不良生活習慣,各種疾病頻發(fā),尤其是女性群體,其身體素質較差,婦科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其中,子宮是最易發(fā)生病變甚至于發(fā)展成惡性腫瘤的部位之一[8]。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顯示[9],子宮內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好發(fā)于圍絕經期與絕經后婦女,其危害性極大,是當前最威脅女性生命安全的惡性腫瘤之一。
近年來,子宮內膜癌在我國以及其他國家的發(fā)病率均呈增高趨勢,其死亡風險逐漸增大,研究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已然成為國內外相關專家的重點探討課題。依據現有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情況,子宮內膜癌大多可在早期確診,而對于早期子宮內膜癌患者,臨床多采取手術治療。但不同的手術方式具有不同的特點,其治療效果也具有差異性[10]。就常規(guī)開腹手術來看,其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對患者機體損傷較大,預后不夠理想。而新生代的微創(chuàng)腹腔鏡手術方式優(yōu)化了開腹手術的臨床指標,其操作流程更為安全合理,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更快,治療效果與開腹手術一致,但預后明顯更好,安全性更有保障[11]。此外,住院時間縮短有助于節(jié)約治療成本,改善術后生活質量,而切口恢復后瘢痕較小的優(yōu)點,更能滿足女性追求形體美觀的需求[12]。由此,腹腔鏡手術備受患者青睞,愿意選擇該手術方式的患者也越來越多。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手術指標更優(yōu)、術后疼痛評分和并發(fā)癥率更低、生活質量評分更高,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在早期子宮內膜癌治療過程中,腹腔鏡手術的治療優(yōu)勢明顯大于開腹手術,更有助于優(yōu)化各項臨床手術指標,傷害性更小,術后疼痛度更低,可加快術后康復進程,能夠改善預后,提高生活質量。經觀察鑒定發(fā)現腹腔鏡手術在早期子宮內膜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更高,可以考慮于后期進一步增強推廣應用力度。35D0D324-C69F-4DC1-902C-29E38624CF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