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雯雯
摘 要:中國古典詩詞本身具有深邃的人文價值和極高的美學價值,古詩詞是中華民族遺留下來的知識瑰寶,是文學知識的精華,所以它一直成為高中語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如何使古風古曲去結(jié)合高中詩詞,如何更好實現(xiàn)古典詩詞教學的教育價值,一直是我們必須要思考和探索的。
關鍵詞:古風古曲;高中詩詞
一、古風古曲與高中詩詞
(一)古風古曲概念
古風歌曲是21世紀新出現(xiàn)的一種音樂風格,其特點是:歌詞古典雅致、措辭整齊,宛如詩詞歌賦,曲調(diào)唯美,注重旋律,多用民族樂器,不同于搖滾音樂的金屬感和古典音樂的厚重感,古風音樂自有其獨特的中國式美感。歌詞追求古典詩詞文風,聚散結(jié)合,主要以繼承古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新興的風格除了對傳統(tǒng)的樂器的深刻理解和大量使用,古風歌追求傳統(tǒng)的古典韻味,歌詞辭藻優(yōu)美華麗,體現(xiàn)出豐富的文學趣味。
(二)古風古曲蘊含的高中詩詞內(nèi)容
古風音樂人自己作詞,或是借曲填詞,或是依詞編曲,主要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古詩詞的內(nèi)容,歌詞大多化用古詩句。例如由古風音樂人擇荇作詞的《采薇》,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高中語文教材中所學的古詩詞——《詩經(jīng)·小雅 采薇》,有所區(qū)別的是描寫角度不同?!对娊?jīng)小雅·采薇》主要站在男性視角,描寫的是從軍將士戍守邊關的艱苦生活以及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懷;而古風音樂《采薇》是從女性視角進行描寫,以女性主人公“尚小”“初嫁”“已老”對應“共采薇”“獨采薇”“憶采薇”三種方式,表明被征入伍的愛人一直未歸,展現(xiàn)出自己內(nèi)心深深的思念之情。蘊含詩詞內(nèi)容的古風古曲以一種創(chuàng)新的形式傳承者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二、古風古曲結(jié)合高中詩詞的方法
(一)融入高中詩詞的教學
古風音樂中蘊含著豐富的古詩詞元素,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古詩詞課程資源,所以如何將其合理巧妙地運用在古詩詞地課堂之中,就是我們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修辭與意象,彰顯了一首古詩詞的藝術表現(xiàn)力,是鑒賞古詩詞之關鍵。古風歌詞的創(chuàng)作中不僅綜合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還繼承了古詩詞中的傳統(tǒng)意象,所以在鑒賞古詩詞中的修辭和意象時,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古風歌詞的文本,挖掘其中相同的修辭和意象,進行類比遷移教學,給學生一種全新的古詩詞鑒賞體驗。
每首古詩詞作品都有著自己的意境,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道:“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彼栽诠旁娫~教學過程中,如何能讓學生真正走進這些古詩詞作品的意境,是每個教師都要上下而求索的問題。朱謙之說過:“音樂中直接的原質(zhì)占其大部分于詩歌中者,就是’想象’這個東西?!魳贰汀姼琛径疾皇芸臻g支配,完全是人類心理中’想象’的產(chǎn)物”。音樂與詩歌一樣,都不受空間的限制,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所以,將原詩詞內(nèi)容相關的古風音樂融入到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對于詩境的想象,帶領學生回到那些不可追回的時代。
(二)直接用高中詩詞譜曲
古風音樂的歌詞直接選用高中教材中的古詩詞,在不改變原句的情況下依詩編曲。古風音樂的編曲風格多樣化,配器主要以民族樂器為主,以西洋樂器和電子合成器為輔。其中涉及到高中語文的歌曲有古風音樂人負責編曲的“請朗讀并背誦全文系列”歌曲,這個系列是將初高中要求必背的古詩詞篇目直接譜曲演唱,在目前已經(jīng)發(fā)布的歌曲中,涉及到高中教材中古詩詞的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聲聲醉花陰》(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和《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出現(xiàn)在同一首歌)、《短歌行》、《錦瑟》、《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此外,還有其他古風音樂人也對《琵琶行》等高中古詩詞進行了編曲。這些歌曲都是從詩人的情感以及原詩的意境出發(fā),選取不同的配器以及邀請不同音色的古風音樂人演唱,使我們在聽歌期間仿佛身臨其境。
三、詩詞譜曲的經(jīng)典歌曲
(一)古曲《琵琶行》的歌曲欣賞及結(jié)合思路
高中課本中的《琵琶行》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將歌女的悲慘遭遇寫得具體,可算為明線;詩人的感情隨著琵琶女彈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斷變化而蕩起層層波浪,可算為暗線。一明一暗,一虛一實,使情節(jié)波瀾起伏。它所敘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發(fā)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鳴,語言美而不浮華,精而不晦澀。
(二)古曲《虞美人》的歌曲欣賞及結(jié)合思路。
高中課本中的《虞美人》被鄧麗君改變并演唱,用古風歌曲來表達其詩中的情感。鄧麗君演唱的《幾多愁》改編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詞《虞美人》。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jù)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全詞以問起,以答結(jié);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鄧麗君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diào)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jié)構(gòu),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古詩詞被改編為歌曲,這樣的創(chuàng)造性傳承,需要剔除的兩點認知誤區(qū)是:傳統(tǒng)文化作品并沒那么脆弱,合理的改編、演繹,并不會造成對文化的褻瀆,相反會使其內(nèi)涵變得更豐厚,并易于被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需要充分發(fā)揮和吸納民間的創(chuàng)造熱情,走出封閉、單一的傳承路徑,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對傳統(tǒng)文化作品的闡釋和表現(xiàn)中來,傳統(tǒng)文化才能真正活起來,而不是止于背誦。
四、總結(jié)
音樂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的融入通過語文與音樂兩門學科直接的綜合,共同合力作用于學生。此外用音樂的方式再現(xiàn)古詩詞的本真,用音樂帶領學生們回到那些不可追回的時代。本文主要挖掘了古風音樂中蘊含的高中古詩詞元素,結(jié)合實際情況和理論分析古風歌曲如何去結(jié)合高中詩詞并加以舉例,能夠讓學生體會不同的審美體驗,對古詩詞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
參考文獻
[1]蔣存梅.音樂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倪文錦.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施議.對詞與音樂關系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8
[4]童龍超.詩歌與音樂跨界視野中的歌詞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萬瑛.音樂心理學教程[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6]于一川.大眾文化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朱謙之.中國音樂文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8]呂曉燕.趙晶晶.音樂藝術如何助力語文教學[J]語文建設2017(17)
[9]彭修志.古詩詞教學與音樂、寫作的結(jié)合[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07.11
[10]姚婷婷.中國當代古風音樂類型探析[J].民族音樂,2016(3):4-6.
[11]張忠艷.音樂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應用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