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花嘉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將情境教學引入課堂,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數學基礎知識。但小學數學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必須與課堂教學相聯系,否則即便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理論層面上看似非常有效,但是若缺乏合理運用,將難以發(fā)揮出有效情境的價值。本文將從有效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原則、意義及運用等方面展開分析。
關鍵詞:情境;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設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4-0148-03
The Creation of Effective Situation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PENG Huajia (The Fourth Primary School of Jingtai County,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more and mor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introduce situational teaching into the classroo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However, the creation of effective situation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must be linked to classroom teaching. Otherwise, even if the situation created by teachers seems to be very effective in theory,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exert the value of effective situations if they lack reasonable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principles,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of effective situational teaching.
【Keywords】Situatio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reation
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學生理解起來存在一定難度,將數學知識置于特定情境之中,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呢?
1.有效情境教學的創(chuàng)設原則
創(chuàng)設情境服務于教學內容是小學數學有效情境應遵循的首要原則。在課堂教學活動之中,無論教師創(chuàng)設哪種類型情境,都應為學生能夠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學會運用并解決實際問題為最終目標。隨著新課程改革逐漸深入,小學數學公開課教學過程中必然會在某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否則將會被認為是一堂不合格,不符合課改標準的好課。為了順應教育改革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會想盡方法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雖然情境形式豐富多樣,但并非深度考慮到情境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進而出現顛倒主次問題,所創(chuàng)設出的情境也不能被稱之為有效情境。雖然形式豐富的小學數學情境會更加具有“觀賞性”,課堂氛圍也非常活躍,但這些僅僅只是表面現象,易于使情境教學流于形式,反而會降低課堂教學效果。實際上,一些與學生經歷相符合的樸實情境反而會比華麗外表的情境更加具有教育性,學生也能夠在情境內輕松掌握知識,并在所熟悉的情境內進行運用解決生活問題。出現形式化情境教學的主要原因在于:備課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時未能將學生發(fā)展需求擺在首位,因此,需要高度重視此問題并加以解決,以確保創(chuàng)設情境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有效情境應遵循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原則,在尋找素材、情境設計及內容滲透等過程,都應當滿足學生當前認知層次發(fā)展需求,超過或低于學生認知水平將會失去情境教學的價值,更不用談有效性。對于超過學生認知的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學生難以理解某個或幾個環(huán)節(jié)內所涉及的知識,因此,情境探究的參與度也會隨之降低,對情境的興趣也會逐漸降低。如在教學初步方程相關知識時,小學數學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創(chuàng)設天平稱重的情境,然后運用問題進行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天平的原理是什么嗎?”雖然部分學生見到過天平,有些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也有所接觸,但卻無法通過語言去陳述天平的原理。小學數學教師的目的在于通過天平原理引出方程概念,但此問題全班幾乎無人能夠作答,即便有學生舉手,回答的效果也會與教師的預期有很大偏差。當學生無法回答教師的提問時,只有教師自己進行解釋,這樣不僅會浪費課堂時間,引入后的天平情境,學生也不會產生探究學習欲望,有些甚至會認為:“這是科學課還是數學課?”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時,必須要遵循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原則。
小學數學有效情境應遵循真實性原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與運用。真實性的情境能夠讓學生感到熟悉,使學生能夠產生良好的學習內驅力。真實情境符合學生生活經歷,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觀察及數學分析思維能力,當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后,會不由自主想起在真實情境中嘗試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脫離真實性的小學數學教學情境,雖然會很精彩有趣,學生也會積極參與,但學生無法理解情境內涵。有些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時會感覺到困難,主要在于情境創(chuàng)設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難以在知識結構中調用知識點。例如,經典的水池加水與漏水情境,問水池需要多久才能夠加滿或者放完。此情景在真實生活中,基本不存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也難以接觸到此情景,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抓住情境的真實性特點,遵循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的真實性原則。
2.有效情境在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應為教學活動與學生發(fā)展而服務,但仍然有部分教師因為種種原因難以充分發(fā)揮出有效情境的價值。首先,有效情境運用單調是最常見的問題。情境教學與其他教學形式相比較,最主要的特點在于生動形象,情境種類豐富等,它可適用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課堂導入、課堂探究及復習鞏固等,但有些小學數學教師會將情境固定在某個環(huán)節(jié)使用,習慣于在課堂導入中使用情境。雖然在課的開始階段,有效情境能夠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但其他環(huán)境仍然可以使用情境輔助教學。例如,在練習口算時,為了避免機械式的做題而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小學數學教師可創(chuàng)設搶答比賽情境、游戲接龍情境等,避免陷入枯燥乏味的口算訓練境地。此外,小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時,經常存在形式單一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形式有許多,如生活類、多媒體、游戲類、競賽類及實物展示等,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喜歡運用生活類情境,其他情境創(chuàng)設頻率相對較低。若學生長期處于同一形式下的情境學習活動,即便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非常有效,但仍然無法阻止學生感官與認知方面的疲勞,學生難以長久保持良好的學習內驅力與激情,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合適的環(huán)節(jié)豐富情境創(chuàng)設形式,以增強有效情境教學的效果。最后,在互聯網時代下,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喜歡下載網絡資源作為有效情境創(chuàng)設素材,缺乏自主創(chuàng)造性。網絡上的素材固然優(yōu)秀,但與學生的實際認知需求仍然會存在差異性。為了縮小差異,確保有效情境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師應適當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情境素材。例如,在教學利率問題時,通常情況,教師會利用PPT呈現情境,但教師可選擇利用存錢取錢的憑據,使學生能夠直觀看到各種數據,以激發(fā)學生探究數學情境的欲望。
3.有效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1)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問題情境教學
小學生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對待新鮮的事物能夠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小學數學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問題情境,確保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動力,進而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問題情境能夠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快速活躍起來。教師則需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強烈學習欲望以及學習動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類課堂教學活動以及實踐操作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可以靈活、巧妙地理解多種學科知識,深層次挖掘學科知識的本質與內涵,并以此為基礎,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以及學科素養(yǎng),在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以及理性思維的過程中,教師則需要逐步激發(fā)學生較為強烈的學習興趣,積極鼓勵學生全身心參與到各類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幫助學生在理解相關學科知識的基礎之上,逐步提升學生的全方位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動能與內生動力。在學生初步理解學科知識的前提之下,教師也可以選擇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融入全新教學策略,促使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之中理解更加復雜的學科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選擇從其他教學資料之中汲取有益資源,逐步完善課堂教學具體流程,豐富課堂教學主要內容,將相關教學內容進行初步整合,針對于教學設計之中的主要教學內容進行層次劃分,隨后創(chuàng)設不同教學情境,促使學生融入其中。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首先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所存在的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提問學生:“同學們,圓在我們身邊很常見,那么如何測量它的周長呢?請利用現有知識提出解決辦法?!睂W生們通過教師的引導,紛紛開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見解。有些學生會說:“用軟尺進行測量”,有些學生則會說:“將圓滾動一周后,用直尺進行測量?!蓖ㄟ^學生們的回答,教師可以發(fā)現學生們的建議具有局限性,無法測量虛擬的圓。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繼續(xù)引導學生探究如何測量。當發(fā)現學生進入狀態(tài)后,便引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巴瑢W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便能夠輕松測量出圓的周長,大家有沒有信心快速掌握?”問題情境在小學課堂中主要運用于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進入思考探究狀態(tài),還能夠讓學生帶著疑惑進行學習,進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操作情境教學
培養(yǎng)小學生發(fā)散思維以及多方面學習能力的過程較為復雜,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特點,針對不同學生的當天學習情況以及具體學習需要,選取不同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以及多方位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將各類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也需要針對課程教學的具體過程進行全方位分析與調整,不僅僅需要將能力發(fā)展策略融入其中,也需要針對部分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情況,選取更加全面化的教學手段,為小學生制定個性化的能力發(fā)展策略以及課堂教學策略。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主要從動手操作開始,若中斷操作與思維之間的聯系,那么思維將無法得到快速發(fā)展。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尚未發(fā)展成熟。小學教師需要全面分析各階段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集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相關知識時,在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剪刀與紙張,在課上讓學生親手操作裁剪形式多樣的三角形,讓學生利用量角器測量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學生在動手操作探究的過程中,能夠逐漸發(fā)現三角形內角和的特點。有些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會將三角形的三個角裁剪拼接,最后發(fā)現是一個平角。通過不同的探究方式,學生能在實踐中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的規(guī)律。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能夠真正實現學中做,做中學,進而顯著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故事情境教學
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部分學科知識轉化為具體故事,積極鼓勵學生融入相關故事情境之中,充分發(fā)揮情境教學方法的積極作用?;久恳晃恍W生都是故事迷,因此,將數學知識與故事相結合,不僅能夠增強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還能夠激發(fā)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可能性”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動畫,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鳥兒在自由自在地飛翔,突然烏云來了,鳥兒也隨之飛走不見了。突然出現的變化會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個時候教師接著提問:“同學們,烏云來了,接下來可能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小學生們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回答,有些學生會說:“刮風下雨!”,有些則會說:“電閃雷鳴,還可能會下雪!”還有學生認為:“說不定,過會天又晴了!”學生根據學生的發(fā)言,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變化。當學生回答結束后,教師再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有些學生說的可能性很大,而有些學生說的可能性則很小,甚至不可能發(fā)生。通過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情境,讓學生能夠初步感知“可能性”,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也會更加順利,學生對于可能性的理解也會逐漸加深。故事情境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求,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認知,進而確保課堂教學有效性。故事情境主要適用于小學低年級階段,此階段的學生對故事最為感興趣,因此,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會具有更好的效果。
(4)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教學
在教學設計中要貼近學生的情境教學,興趣可以讓學生主動自主地去學習。現代教育對于小學數學有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行多方面的培養(yǎng),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教育。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具有較強的邏輯性,這就要求教師需要把教學方式變得貼近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接受數學內容。在小學數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把貼近學生的情境教學應用到教學中,實行數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對教學的趣味性也會增加,從而可以讓學生對小學數學的興趣更加濃厚。和學生想貼近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小學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同樣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小學數學的學習與生活中的各方面都息息相關,所以實施情景教學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學習,能夠把小學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相信這樣通過情景教學方式的融入,一定會受到學生的喜愛。
參考文獻
[1] 任萬倉.關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