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玲,于 燕(通信作者)
(1東營市勝利油田中心醫(yī)院磁共振檢查科 山東 東營 257034)
(2東營市勝利油田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 山東 東營 257034)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由各種原因所致的腦組織局部區(qū)域血供受阻,腦組織因為缺血缺氧而變性壞死,進而產生臨床上對應的神經功能缺失表現(xiàn),常見病因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等。腦梗死是在我國臨床上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具有預后差、高病死率及高致殘率的特點,因此,及時、準確的診斷對于降低腦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臨床對于腦梗死患者的診斷主要依據(jù)臨床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在腦梗死的診斷中起著重要作用。CT及MRI單純依據(jù)常規(guī)掃描序列圖像較難對腦梗死進行準確分期,從而可能影響治療方案的制定。彌散加權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是MRI的一種功能成像掃描,可以無創(chuàng)地反映活體組織中水分子的微觀擴散運動,是目前唯一能夠檢測活體內水分子彌散運動的功能性成像,對腦梗死的分期具有重要診斷依據(jù)及價值,有利于臨床采取針對性治療方案。由于患者對臨床治療缺乏了解,會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影響檢查效果,因此在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期間需要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我們把起病6小時以內的急性腦梗死患者稱為超急腦梗死患者。本文旨在探討超急性腦梗死患者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中整體護理的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東營市勝利油田中心醫(yī)院2019年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2例超急性腦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時間的順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1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齡27~86歲,平均年齡(53.36±3.87)歲;發(fā)病時間35 min~4 h,平均(2.09±0.31)h;其中腔隙性腦梗死患者17例,出血性腦梗死患者19例,分水嶺腦梗死患者15例。研究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25~85歲,平均年齡(52.56±4.12)歲;發(fā)病時間31 min~5 h,平均時間(2.46±0.43)h;其中腔隙性腦梗死患者14例,出血性腦梗死患者17例,分水嶺腦梗死患者2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排除意識不清或昏迷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GE.Signa3.0T永磁開放式磁共振機,患者保持仰臥位,身體放松,正交頭線圈,進行軸位常規(guī)性掃描。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化護理干預,對用藥、飲食、運動進行指導,且給予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研究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整體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DWI掃描時,為提高檢查準確性和安全性,在檢查前要綜合評估患者的情況,詳細了解患者有無安裝心臟起搏器、人工心臟金屬瓣膜、心室輔助裝置、心臟支架、人工耳蝸、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泵、活動義齒、假肢、眼球內金屬異物、體內有無金屬植入物(不銹鋼板)等情況,明確患者的過敏史、病史,檢查時要摘除任何金屬物品和電子產品,對于患者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如支架、血管架、假牙、假肢等)或者金屬異物者,應提前說明以便確定能否進行。(2)患者踏進磁共振室時,會因為環(huán)境陌生產生焦慮、恐懼、緊張等情緒,護理人員需要耐心傾聽患者需求,并向患者講解相關疾病知識、治療原理以及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的檢查方式、步驟、注意事項、預期檢查所需時間及目的等,使患者明白DWI掃描為高級的薄層、無創(chuàng)、多方位、無輻射檢查方式。消除心中不安、恐懼情緒,溝通期間注意態(tài)度和藹、親切,以獲得患者好感和認同,從而提高檢查依從性。(3)檢查時護理人員需要全程陪伴患者,在操作過程中給予患者全方面的解說,使患者配合操作。在掃描時,因噪音太大,注意對患者聽力進行保護,可選擇棉球或防噪音彈性耳塞放置于患者耳內,以降低噪音。為獲得滿意成像,對患者進行指導,引導其全身放松,并保持平穩(wěn)呼吸,以免咳嗽、移位,造成成像不準。檢查中,告知患者體位配合的重要性,并緊密觀察患者情況和生命體征,如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通知醫(yī)師終止操作。為避免掃描中灼傷情況發(fā)生,囑患者雙手、雙腳不可交叉接觸,身體任何部位不能觸及磁體洞壁、導線,以對外周神經刺激癥狀進行規(guī)避。(4)患病時患者身心較為脆弱,因此搬運患者檢查時要想患者說明情況及必要性,動作盡量做到輕柔迅速,爭取一次性完成,防止反復操作加重患者痛苦。掃描結束后詢問患者內心感受,并對其積極配合的態(tài)度做出贊許和表揚。
(1)通過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滿分為100分。85~100分為完全依從,60~84分為部分依從,低于60分則是不依從。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shù)/本組總例數(shù)×100%。(2)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分,總共分為3個等級,85~100分為非常滿意,60~84分為基本滿意,低于60分則是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shù)/本組總例數(shù)×100%。(3)對比兩組患者檢查不適發(fā)生情況,包括惡心、頭暈、嘔吐等癥狀。(4)對比兩組患者的DWI檢查相關知識掌握情況,以科室自制量表完成評測,0~4分賦分法,共計20個題目,得分越高,提示患者掌握情況越好。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檢查依從率高達96.08%,高于對照組的78.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檢查依從率對比[n(%)]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檢查不適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檢查不適發(fā)生率對比[n(%)]
研究組與對照組在護理前的DWI知識掌握情況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護理后,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DWI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對比(± s,分)
腦梗死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為突發(fā)性腦內供血動脈阻塞導致的局部腦組織血供、氧供不足,誘發(fā)腦組織細胞死亡,并出現(xiàn)相應癥狀,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降低其病死率、致殘率的關鍵。研究發(fā)現(xiàn),疾病早期行溶栓治療,對于腦梗死病例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認為起病3~6 h以內使用最好和不良反應最小,其可使急性缺血所造成的腦組織周邊缺血半暗帶得到及時的挽救,從而逆轉或修復神經受損情況。因此,對起病6 h以內的超急性期腦梗死的診斷或提示診斷尤為重要。
當前,臨床上對急性腦梗死病例所采取的檢查方案主要有CT、MRI等,其中CT可對有無出血進行排除,但組織分辨能力較弱,微小病灶難以檢出。神經系統(tǒng)影像學檢查于超急性腦梗死診斷中,有著突出價值。因腦部解剖特殊性,應用磁共振成像檢查,可予以腦部不同結構圖像的繪制。作為常用檢查手段,MRI具有較高的組織分辨率,擁有圖像清晰的優(yōu)勢,可經由強磁場內原子核所產生共振現(xiàn)象予以信號信息得出,借助數(shù)學方法進行圖像重建,以對豐富影像學信息予以呈現(xiàn),但對于微小的出血灶易出現(xiàn)遺漏,而且MRI對于病灶的診斷還會受到發(fā)病時間的影響。相關研究表明,采用常規(guī)MRI可檢查出腦缺血后血管源性水腫,但對于2 h內的細胞毒性水腫未有診斷價值。DWI為基于T2加權梯度回波序列而衍生的磁共振技術,可因組織間存在著較強的敏感差異,增強圖像間的對比,反映局部缺血區(qū)水分子彌散,并獲以相位圖像、磁矩圖像。該檢查方法通過薄層重建,可對人體血液代謝、顱內細小靜脈、腦實質鈣化等信號進行清晰反映,在腦梗死、腦血管畸形等疾病中擁有較好診斷效果。對于腦梗死病例,其可提供以下信息:(1)對閉塞血管區(qū)血栓予以顯示;(2)對梗死區(qū)域出血轉化進行顯示;(3)顯示急性腦梗死區(qū)靜脈。因急性腦梗死病例腦組織有缺血反應,存在著腦血流灌注不足的情況,會引起自由水分子擴散運動受限,進而表現(xiàn)出高信號的影像學圖像特征,彌散系數(shù)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則減低。在不同的病情階段,腦組織缺血狀況不盡相同,通過ADC值的準確測量,可對患者有無發(fā)生梗死進行準確判斷。
因為超急性腦梗死疾病的特殊性,所以超急性腦梗死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個人情緒不穩(wěn)定的情況,當患者初次進行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檢查時,會因為陌生的環(huán)境而產生緊張、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這時候就需要醫(yī)護人員對他們進行一定的護理干預。最基礎的就是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但這種護理方式對患者心理情緒等方面緩解不足,對疾病認識程度不足,缺少針對性和全面性,所以很難對患者各方面起到緩解或者提升的作用。而整體護理干預作為一種新興的護理工作模式,護士除了加強對患者自身的關注外,還把注意力放到患者所處的環(huán)境、心理狀態(tài)、物理因素等對疾病康復的影響因素上。其指導思想是以人為中心,以現(xiàn)代護理觀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基礎框架,并且把護理程序系統(tǒng)化地運用到臨床護理和護理管理中去,以此提供適合人的最佳護理。
針對此種現(xiàn)象本次研究將102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實行整體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通過對比分析后發(fā)現(xiàn),護理后,研究組其檢查依從性、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檢查不適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研究組與對照組在護理前的DWI知識掌握情況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護理后,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說明整體護理優(yōu)化了患者的DWI知識掌握情況,提高了檢查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同時還減少檢查不適發(fā)生情況。究其原因是因為整體護理干預除了給患者實施用藥、飲食、運動指導和健康宣教以外還會傾聽患者需求,第一時間掌握患者性格、病情等基本信息,并介紹科室的醫(yī)護能力、技術力量等,進一步強化相關知識的宣講,有效糾正患者認知,并通過針對性心理干預措施來減輕患者思想顧慮,獲得患者好感及認同,減輕其心中顧慮。不僅如此,為避免出現(xiàn)磁敏感偽影,掃描前醫(yī)護人員會提醒患者摘除身上所有金屬物品和電子產品,以此提高DWI檢查質量,保證順利完成每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最后護理人員還會在檢查的時候全程陪伴患者,在操作過程中給予患者進行全方面的解說,以此減輕患者擔憂,提高檢查依從性。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在超急性腦梗死患者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