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長艷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吉林長春 13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ê喎Q“慢阻肺”)是指氣流受限而導致呼吸困難的肺部疾病[1]。該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類病癥,患者在活動時氣短或呼吸困難,休息后可有所緩解,該病癥并無傳染性,但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慢阻肺患者在臨床上多合并呼吸衰竭,病情十分危急,是造成慢阻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诖?,本次研究選取了于吉林省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00例慢阻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在慢阻肺患者治療中使用二陳湯加減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吉林省人民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慢阻肺的患者(100例)進行分組,將采取常規(guī)治療的患者設為常規(guī)組(50例),采用二陳湯加減予以治療的患者設為試驗組(50例)。試驗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40~81歲,平均年齡(61.22±2.12)歲; COPD肺功能分級[3]:2級28例,3級22例;病程4~20年,平均病程(12.52±6.54)年。常規(guī)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61.25±3.55)歲;COPD肺功能分級:2級26例,3級24例;病程4~19年,平均病程(13.45±6.35)年。兩組基本資料經(jīng)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納入分析。本次研究經(jīng)吉林省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同意后實施,且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同意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西醫(yī)診斷符合《內(nèi)科學》[4]相關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5]中慢阻肺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伴其他肺部疾?。虎谂R床資料缺失者;③自主呼吸較弱者;④對本次研究藥物過敏者;⑤入院即緊急插管者;⑥伴有嚴重心、肺、肝、腎及免疫系統(tǒng)等功能障礙者。
1.2 治療方法 常規(guī)組患者均接受細菌培養(yǎng),根據(jù)培養(yǎng)結果選取敏感抗生素[氨茶堿(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737,規(guī)格:2 mL:0.5 g)],以靜脈滴注的方式進行治療。治療時間持續(xù)10 d。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以二陳湯加減進行治療。方劑組成:橘紅、茯苓及半夏各10 g、生甘草5 g、枳殼與陳皮各4 g、生姜6 g、浙貝母3 g及烏梅1個。方劑加減:對于痰熱血瘀者,在方劑中可加入干地龍和天竺黃;對于氣喘比較嚴重者,在方劑中可加入白芍、僵蠶,將生甘草改為炙甘草。將方劑用清水進行煎煮,取其藥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持續(xù)治療10 d。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分析。療效評價的標準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肺功能指標得到恢復,血常規(guī)恢復癥狀,白細胞計數(shù)明顯降低且趨于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肺部可聞及少量干、濕性啰音,白細胞有所降低,但未達正常水平;無效:未達上述標準,且患者白細胞無有效改善。②兩組發(fā)生不良反應情況分析。對比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失眠、皮膚瘙癢及惡心。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不良反應發(fā)生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③兩組免疫功能指標水平分析。在患者治療前后晨時,抽取患者靜脈血3 mL,2 500 r/min,離心10 min提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動流式細胞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型號:SC)測定白細胞分化抗原4(CD4+)及白細胞分化抗原8(CD8+)指標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德國羅氏(Roche),型號:P800]測定治療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的水平。④兩組血氣指標分析。在患者治療前后的晨時,抽取患者5 mL靜脈血,采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美國ITC公司,型號:IL-1302)檢測患者血氧分壓(PaO2)及二氧化碳分壓(PaCO2) 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組間比較行成組t檢驗,組內(nèi)治療前后比較行配對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IgM、IgG、IgA、CD4+、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IgM、IgG、IgA、CD4+均高于治療前,CD8+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試驗組患者IgM、IgG、IgA、CD4+均高于常規(guī)組,CD8+水平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IgM:免疫球蛋白M;IgG:免疫球蛋白G;IgA:免疫球蛋白A;CD4+:白細胞分化抗原4;CD8+:白細胞分化抗原8。
組別 例數(shù)IgM(g/L) IgG(g/L) IgA(g/L) CD4+(%) 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501.13±0.662.77±0.20*9.31±0.1215.32±1.05*2.23±0.533.46±1.10*30.21±1.3742.27±3.73*32.28±1.7222.78±5.33*常規(guī)組501.16±0.441.23±0.159.29±0.3312.32±1.262.14±0.572.24±1.1530.11±1.4031.26±3.8232.37±1.6631.45±5.21 t值 -0.267 43.558* 0.403 12.934* 0.818 5.421* 0.361 14.582* -0.266 -8.225*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的PaO2高于常規(guī)組,PaCO2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水平比較(mmHg,±s)
表4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水平比較(mmHg,±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PaO2:血氧分壓;PaCO2:二氧化碳分壓。1 mmHg=0.133 kPa。
?
隨著我國自然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各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目前也呈多發(fā)趨勢,給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及身體健康均帶來較大影響,在各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較為常見的則為慢阻肺。慢阻肺好發(fā)于中老年群體,該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6]?;颊叩呐R床表現(xiàn)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難等。導致患者患病的風險因素較多,其中,較為常見的有大氣污染、感染及吸煙等。一旦患病會給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需及時進行治療。臨床西醫(yī)治療主要以緩解癥狀為主,通常會給予患者支氣管擴張劑、抗生素、化痰藥及吸氧等,來緩解患者氣道梗阻,提高分泌物的排除率,從而控制感染并改善其缺氧狀況。雖有短期效果,但患者復發(fā)及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概率比較高。氨茶堿具有抗炎作用,可擴張輸出、輸入腎小動脈,增加腎血流量與心排血量,加速機體血液循環(huán)及對致炎因子的吸收,有效緩解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減輕氣道與肺部炎癥反應[7]。同時可緩解氣促,有效促進體內(nèi)CO2排出,降低PaCO2,增加患者運動耐力。但長期服用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概率 比較少。
在中醫(yī)學中,慢阻肺屬于“肺脹”“痰飲”范圍,在穩(wěn)定期,為本虛標實癥狀,患者疾病在發(fā)展過程中會伴有血瘀及痰飲,二者相互交織、互相影響,所以,對穩(wěn)定期的慢阻肺患者進行治療是要通痰化瘀共同治療。二陳湯具有理氣和中、燥濕化痰的效果。其中的橘紅、半夏是該藥方中燥濕化痰的基礎中藥,兩種藥物具有提升燥濕化痰的作用;茯苓具有健脾利濕的效果;枳殼既能夠上行達肺,解肺氣壅塞;陳皮具有醒脾理氣、化痰燥濕的效果;生姜可以協(xié)助半夏發(fā)揮降逆化痰、和胃止嘔及理氣化痰之效;浙貝母具有鎮(zhèn)咳化痰效果;烏梅具有生津斂肺效果,與橘紅和半夏為伍,散中兼收;甘草具有調(diào)和諸藥及和中健脾的效果;干地龍與天竺黃均具備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清心定驚及清熱化痰的效果。以上藥物聯(lián)合使用,能夠充分起到止咳平喘、燥濕化痰及理氣和中的效果。本次研究將常規(guī)治療方案與二陳湯加減方案進行對比,結果表明,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試驗組發(fā)生不良反應概率更低;組間免疫功能統(tǒng)計可知,試驗組的免疫功能改善效果更好;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改善情況對比,試驗組的相關指標改善更明顯。與魏進芬學者[8]的研究結果一致,也充分說明二陳湯加減治療慢阻肺的效果值得 肯定。
綜上所述,針對慢阻肺患者實施二陳湯加減進行治療,能夠充分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血氣指標,同時能夠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具備一定臨床運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