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山東大學護理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 山東濟南250012)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高端醫(yī)療設備已成為保障外科手術順利完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院第一手術室擁有達芬奇XI手術系統(tǒng)、機器人術中導航系統(tǒng)、術中神經監(jiān)測系統(tǒng)、多功能動力系統(tǒng)、3D腔鏡設備、O型臂等先進設備,以常規(guī)方式對儀器設備進行管理難度較大[1]。現以設備綜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產率為目標,以全系統(tǒng)的預防維修為載體,以員工的行為規(guī)范為過程,全體人員參與為基礎的生產和設備保養(yǎng)維修體制——TnPM管理模式應用于手術室設備管理中,以延長設備的使用周期,降低設備維修成本,提高設備使用效率[2]。本研究對我院第一手術室設備管理工作應用TnPM模式,探討其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20年7月1日~12月31日對普外科腹腔鏡設備進行管理的232次作為觀察組;將2021年1月1日~6月30日對普外科腹腔鏡設備進行管理的246次作為對照組。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管理模式。①使用設備前,巡回護士對其進行性能檢測,確保性能良好;②設備出現故障時及時上報,由專業(yè)人員進行維修;③儀器設備定點放置,用后送歸原位。
1.2.2 觀察組 實施TnPM管理模式。①儀器設備全生命周期建檔管理。a.新進設備在設備科、手術室、供應商三方共同參與下,嚴格按照合同驗收。驗收合格后將合同副本、設備合格證原件、說明書、簡易操作流程入紙質檔案保管。同時建立“新進設備電子登記表”登記設備名稱、型號、序列號、生產廠家、聯系人、報修電話。b.投入臨床使用的設備進行設備編碼、登記定位放置信息,制作簡易操作卡片及性能檢測登記卡片。暫未啟用的設備或附件,進行入庫設備登記收入庫房存放。c.對不能滿足臨床需求且無法維修的設備,填寫設備報廢登記單,由相關部門填寫報廢意見,交由醫(yī)院國資處進行報廢處理。設備報廢后應用報廢設備登記表登記,以便后期檢索、查閱、國資盤點。②新進設備培訓[3]。a.在新進設備投入臨床使用前,與廠商工程師約定培訓時間,全員培訓設備常見操作及故障排除相關知識;b.為更好地掌握設備的性能及設備的安全使用,對使用設備頻率較高的科室,進行手術室現場教學;c.留存設備PPT培訓課件及操作視頻,方便護士進一步熟悉、鞏固設備的使用方法;d.??谱o士進行使用經驗總結,小組內定期進行設備使用心得交流。③在用儀器設備的保養(yǎng)與管理。a.成立TnPM管理小組。根據手術專業(yè)成立相關手術管理小組,由1名工作年限≥15年的護士擔任組長,2名工作年限≥10年的護士擔任副組長,8~10名長期配合該專業(yè)手術護士擔任組員,共同管理該專業(yè)相關儀器設備[4]。b.設備定點放置,用后歸原。為方便設備取用,在相關專業(yè)手術區(qū)域設立設備輔房:腔鏡設備輔房、骨科設備輔房、放射設備存放間等。所有設備用后及時歸還至輔房,方便接臺手術使用。c.實施三級保養(yǎng)制度,對設備監(jiān)測與保養(yǎng)[5]。一級保養(yǎng):由TnPM管理小組成員結合設備使用說明、工作經驗對設備進行日常維護,建立日常維護手冊。二級保養(yǎng):在手術室TnPM管理小組護士日常維護的基礎上,由醫(yī)院醫(yī)學工程科工程師定期進行設備巡檢與保養(yǎng),對設備出現的故障進行初步處理,減少設備的故障隱患。三級保養(yǎng):醫(yī)學工程科工程師不能解決的故障和涉及高端設備專業(yè)技術問題,應立即聯系廠商工程師進行故障報修,及時處理。d.建立設備故障維修檔案,進行問題分析與總結,尤其是對設備檢修與保養(yǎng)過程中少見的故障問題,以便后續(xù)進行故障信息查閱、排除。④設備管理流程化、制度化。在設備管理過程中,對管理過程出現的新問題及時處理,建立規(guī)范管理、保養(yǎng)體系,制訂管理制度和流程,使設備管理有章可循[6]。TnPM管理模式見圖1。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人員設備操作正確率、腹腔鏡設備使故障發(fā)生率、設備維修費用。
2.1 兩組護理人員設備操作正確率比較 見表1。
圖1 TnPM管理模式流程圖
2.2 兩組術中設備故障發(fā)生率比較 見表2。
2.3 兩組設備維修費用比較 見表3。
表1 兩組護理人員設備操作正確率比較[例次(%)]
表2 兩組術中設備故障發(fā)生率比較[例次(%)]
表3 兩組設備維修費用比較(萬元)
醫(yī)療設備在手術過程中的運行狀態(tài)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7-8]。目前,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①手術室護士僅作為醫(yī)療設備的操作者,參與設備維護與保養(yǎng)的意識淡薄,缺少發(fā)現和排除設備故障隱患的能力[9]。遇到設備故障問題時,只能選擇單向的護士報修、技術人員維修的處理方式。②護士在設備管理過程中執(zhí)行能力不同,執(zhí)行過程中不能完全做到位,缺乏規(guī)范化流程[10]。
TnPM管理模式是一種規(guī)范化的全員參與生產維護模式,李葆文教授根據國情將全員生產維護模式(TPM)進一步完善,現已廣泛應用于鋼鐵、石油、化工、汽車、家電等企業(yè)的設備管理中。本研究將該管理模式應用于手術室設備管理,結合專業(yè)特點制訂有手術室特色的TnMP管理模式。修正傳統(tǒng)的護士基本養(yǎng)護-機器報修-技術人員維修單向簡單模式的缺點,建立三層閉環(huán)循環(huán)的管理模式,制訂不同儀器的管理規(guī)范,護士積極參與設備的使用、維護及保養(yǎng)。故障的處理由原來簡單的維修轉變?yōu)橐跃S護為主、保養(yǎng)代替維修。增加護士對設備的了解,提高了護士對設備操作的正確率,延長設備的使用周期,減少維修費用,降低術中設備故障的發(fā)生率。
我院于2020年7月引進達芬奇XI手術系統(tǒng)后,采取TnPM管理模式對達芬奇手術設備進行管理。成立達芬奇手術配合、管理小組,選派3名經驗豐富的腔鏡組護士外出培訓學習,持證上崗。裝機完成后,廠家工程師跟臺指導,同時組建達芬奇機器人交流微信群,發(fā)現問題隨時與工程師聯系,防患于未然。手術室護士每日進行術前性能檢測,術后記錄每件手術器械使用次數,手術器械由器械護士與消毒供應中心當面交接,工程師定期對達芬奇手術系統(tǒng)進行巡檢,排除故障。自裝機以來,我院已完成手術500余臺,無一例手術因設備故障而改變手術方式,未進行停機維修及重要附件的更換,保證了手術順利完成,降低了維修費用,提高了設備的有效使用率。
綜上所述,將TnPM管理模式應用于手術室設備管理中,能有效提高護士操作正確率,降低術中故障發(fā)生率,減少維修費用,在腹腔鏡設備管理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