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和美家婦產科醫(yī)院 江蘇南通226000)
母乳含有豐富的免疫因子和抗體,是新生兒最佳的食品[1]。母乳喂養(yǎng)不僅可以滿足嬰幼兒生長發(fā)育的要求,同時還能促進產婦產后恢復,增進母嬰感情[2]。目前國內外學者均提倡母乳喂養(yǎng),但由于多種因素影響,產婦容易出現泌乳延遲,甚至產后無乳,無法進行母乳喂養(yǎng),泌乳延遲也是導致母乳喂養(yǎng)失敗的主要原因[3]。中國醫(yī)學認為,產后缺乳屬于哺乳的范疇,產后初期缺乳是最常見的,可能發(fā)生在整個哺乳期[4]。近年來,產后泌乳延遲發(fā)生率逐年上升,對產婦的生理、心理以及嬰幼兒的成長發(fā)育及家庭都造成負面影響[5]。為了促進產后泌乳,滿足新生兒生長發(fā)育的需求,本研究探討了益氣養(yǎng)血劑聯合乳房按摩在順產產婦中的應用效果?,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100例順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單胎妊娠并順產;自愿進行母乳喂養(yǎng),配合本研究;符合益氣養(yǎng)血劑的適應證。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妊娠期并發(fā)癥產婦;傳染性疾病等不適合母乳喂養(yǎng)產婦;剖宮產產婦;有乳房疾病或做過乳房手術產婦。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1~35(29.45±3.23)歲,體重60~74(71.14±17.92)kg,分娩時孕周37~41(38.46±1.25)周。觀察組產婦年齡20~35(28.65±4.25)歲,體重61~78(69.14±17.63)kg,分娩時孕周37~41(38.36±1.02)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
1.2 方法 兩組均實施綜合護理。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加強與產婦的溝通,針對具體情況講解產后泌乳相關知識,指導產婦保持清潔和正確的哺乳方式,防止乳頭皸裂而導致其不愿進行母乳喂養(yǎng)。②飲食護理:進食促進泌乳的食物,如鯽魚湯、豬蹄湯等,禁食辛辣刺激食物。③心理護理:積極溝通,全面了解產婦心理狀態(tài),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實施全面心理護理,緩解其焦慮情緒,增強產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母乳喂養(yǎng)。④親情支持:護理人員與家屬溝通,營造溫暖、和諧、良好的家庭氛圍,給予產婦關愛;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睡眠。
1.2.1 對照組 在綜合護理基礎上服用益氣養(yǎng)血劑。益氣養(yǎng)血劑:人參、黃芪、黨參、麥冬、當歸、炒白術、地黃、制何首烏、五味子、陳皮、地骨皮、鹿茸、淫羊藿。益氣養(yǎng)血劑具有益氣養(yǎng)血的功效,適用于身體虛弱、氣短心悸、面色不華的患者。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乳房按摩干預。護理人員接受乳房按摩培訓,方法如下:一手托住乳房下緣,一手從外上象限逆時針用指面按摩,然后向著腋窩方向按摩乳房,最后用十指和中指貼緊胸部夾起乳頭,并順勢輕輕向外拉伸。在模擬人身上進行訓練,由護士長考核合格后參與研究,為產婦進行乳房按摩。產后8、24、48 h進行乳房按摩,按摩時注意保護產婦隱私,按摩時間20 min,注意按摩力度。
1.3 評價指標 ①比較兩組產后<48 h泌乳優(yōu)良率。②比較兩組產后24、48 h子宮下降高度及產后24 h出血量。③比較兩組產婦產后抑郁發(fā)生率。采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6],分為無抑郁、輕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產后抑郁發(fā)生率(%)=(中度抑郁例數+重度抑郁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產后<48 h泌乳優(yōu)良率比較 觀察組產后<48 h泌乳優(yōu)良46例(92.0%),對照組產后<48 h泌乳優(yōu)良35例(70.0%)。觀察組產后<48 h泌乳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χ2=7.86,P=0.005)。
2.2 兩組產后子宮下降高度及產后24 h出血量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產后子宮下降高度及產后24 h出血量比較
2.3 兩組產婦產后抑郁發(fā)生率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后抑郁發(fā)生率比較(例)
泌乳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產褥期,主要是乳腺上皮細胞分泌乳細胞,這個階段可以分泌初乳;第二階段是乳腺大量分泌乳汁,產婦有明顯的乳房腫脹感,這也是泌乳期有效啟動的指標[7]。泌乳素是一種多肽類激素,對泌乳的啟動起到關鍵作用,早期護理干預可以刺激女性泌乳素的釋放。產后72 h才感覺泌乳啟動被認為是泌乳素延遲[8]。早期母乳喂養(yǎng)關系到后期能否持續(xù)進行母乳喂養(yǎng),如果發(fā)生泌乳延遲,很可能影響后續(xù)母乳喂養(yǎng),導致母乳喂養(yǎng)失敗。乳汁分泌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母體因素、乳房因素、精神因素、認知、內分泌因素等。
有研究發(fā)現,新生兒越早吸吮乳頭、對乳頭的刺激越早,泌乳啟動就越早,但由于多種原因導致新生兒不能有效吸吮乳頭,這就需要護理人員進行乳房按摩,加強對乳頭的刺激[9]。如果新生兒沒有及時對乳頭形成刺激,不僅會導致乳汁質量下降,也極有可能導致母乳喂養(yǎng)失敗,甚至影響母體產后子宮恢復,發(fā)生乳房脹痛[10]。越早進行人工乳房按摩可以彌補由于新生兒對乳頭刺激的不足,促進乳房血液循環(huán),調節(jié)神經激素,加快乳汁分泌[11]。另外,產后泌乳量與產婦的情緒有關,家屬往往更關注新生兒的狀況,對產婦缺乏關心,加之初產婦沒有經驗,無法有效適應母親的角色,應加強心理護理,緩解不良情緒,促進泌乳。進行早期按摩,通過按捏推揉的方法,改善乳房的血液循環(huán),刺激乳房,有效促進乳汁分泌。
產婦產后精神過度緊張和焦慮,缺乏哺乳經驗,加之產后子宮收縮造成疼痛,影響產后恢復,這些都會導致產婦分泌乳汁延遲。中醫(yī)認為產婦泌乳延遲與氣血虛弱、肝氣郁滯有關[12]。乳汁由氣血化生,乳汁的多少與人體的氣血有關,在分娩過程中氣血虧損過多會導致氣血不足影響乳汁分泌,另外分娩后產婦情志抑郁、肝氣不暢、氣血失調、靜脈瘀滯、乳腺不通暢,導致產后泌乳延遲。有研究認為,泌乳延遲是氣血虛虧之癥,產婦多因產后氣血虧虛,因此乳汁不下或乳汁少,乳汁是氣血所生,以氣運行和控制,而乳汁的生成又依賴脾胃,因此必須以益氣養(yǎng)血為本,對產婦進行養(yǎng)血補氣才能通乳,產婦缺乳的根本也是由于氣血瘀滯。益氣養(yǎng)血劑有補氣養(yǎng)血、行氣活血、通經下乳之效,聯合乳房按摩,使產婦調節(jié)至和諧的身心狀態(tài),改善其生理機能,中醫(yī)行乳房按摩可以促進乳腺血液循環(huán),提升泌乳質量。
分娩作為應激事件,加之身心產生變化,導致產婦承受巨大心理壓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產后抑郁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實施健康教育使產婦更了解母乳喂養(yǎng)的重要性及如何正確哺乳,避免乳房損傷,降低疼痛程度,使得產婦更愿意進行母乳喂養(yǎng),促進產后泌乳;同時聯合心理疏導,可以很好地緩解產后抑郁情緒,通過心理護理及時了解產婦產后的心理狀況,尋找根本原因并針對性地解決;精神支持也是護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研究著重強調親情護理,尤其是配偶給予產婦陪伴和支持,溫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可以緩解產婦的焦慮、抑郁情緒。另外產婦產后抑郁會導致失血、肝氣郁結,影響乳汁分泌,因此加強心理護理、調節(jié)情緒有利于促進泌乳。
綜上所述,產后越早進行護理干預,越有助于泌乳啟動。中醫(yī)學認為,產后氣血不足是泌乳延遲的原因,通過給予益氣養(yǎng)血劑可以越早啟動泌乳,配合乳房按摩可以促進泌乳,減輕疼痛,同時緩解產后抑郁情緒,促進產后子宮恢復,保障新生兒成長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