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怡恒
276700 山東省臨沭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臨沂
分娩屬于自然生理過程,但產婦身心狀況會受到不同影響。初產婦分娩時,其身體和心理的壓力均較大[1-2]。產婦出現(xiàn)焦慮、緊張、恐懼等不僅影響分娩,還會影響分娩后身體恢復及母乳喂養(yǎng)。在常規(guī)護理中,根據(jù)醫(yī)囑進行健康宣教,基礎護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產婦身體恢復,但是恢復速度較慢。有些產婦在分娩后無法適應角色變化,容易出現(xiàn)產后抑郁癥。因此,在分娩過程中需要選擇合適的護理方法,加強護理,重視產婦身心健康,改善預后,在促進分娩過程中提高產婦的生活質量。整體護理主要以產婦為中心,依照護理流程,對產婦予以全方位護理干預。整體護理還針對產婦文化程度的不同,選取最佳護理措施,尤其是心理學成為護理服務中常見的護理措施后,人們更重視讓產婦保持良好情緒,完成分娩[3-4]。在產后不僅密切關注產婦的身體情況,還會關注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積極進行疏導,幫助產婦適應角色,加強與嬰兒的聯(lián)系,提高母乳喂養(yǎng)率。本研究旨在探討整體護理在產科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納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山東省臨沭縣人民醫(yī)院150 例產婦,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75例。試驗組年齡23~38 歲,平均(30.21±1.25)歲;孕周37~41周,平均(39.02±0.56)周;產婦體重40~90 kg,平均(61.28±1.85)kg。對照組年齡24~38 歲,平均(30.35±1.34)歲;孕周38~41周,平均(39.16±0.54)周;產婦體重41~89 kg,平均(62.37±1.91)kg。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標準:①對此次研究表示全面了解,并可以積極配合的患者;②意識清晰;③在產前無嚴重的并發(fā)癥,比如妊娠高血壓、妊娠高血糖等。
排除標準:①存在基礎性疾??;②存在精神、意識障礙;③不能積極配合研究者。
方法:(1)對照組實施一般護理,指導患者進行產前檢查,并實施評估;將基礎護理服務予以強化,讓產婦重視自身休息情況;將分娩流程和方法予以告知,對產程情況予以詳細觀察。(2)試驗組實施整體護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①產前干預:醫(yī)護人員需依照患者的實際情況,由責任護士對產婦整體情況進行評估,將入院后相關注意事項予以告知;將醫(yī)學相關知識詳細介紹給患者,并實施相關衛(wèi)生知識宣教;醫(yī)護人員需與產婦實施密切交流,實施自我介紹,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產婦信任,在分娩時需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將自然分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予以告知,經一對一講解、多媒體講解方法,使產婦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度予以提升,對產婦予以鼓勵,指導產婦家屬對產婦多關心,讓產婦保持積極心理狀態(tài)。②產中干預:分娩時,由助產護士對產婦進行“一對一”助產干預,全程陪同產婦;營造舒適、安靜的分娩環(huán)境,讓家屬全程陪同待產,可播放舒緩的音樂;助產護士需觀察產婦的精神狀態(tài),對產婦予以適當減痛干預;由專業(yè)導樂師為產婦予以全面支持,在分娩中保持愉悅心情;指導產婦進行正確深呼吸,對產婦予以適當肢體按摩,定時改變體位,使用溫水淋浴、分娩球等進行輔助分娩,減輕宮縮導致的疼痛。醫(yī)護人員需與產婦進行語言交流,使產婦在生產中不要過度興奮,不要因過度擔心而造成產后出血,鼓勵、促進母子感情達到有利于子宮收縮的目的。③產后干預:分娩后對產婦的生命體征予以檢測,明確陰道流血情況,產后0.5 h 讓母嬰進行早接觸、早吸吮,將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點、方法告知產婦,介紹產后營養(yǎng)干預,做好新生兒護理工作。醫(yī)護人員需告知患者在產后需多飲水,盡早進行大小便;告知產婦攝入足量的粗纖維含量食物,有利于大便通暢,讓產婦保持健側臥位;鼓勵產婦盡早下床活動。④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需加強孕產婦的產前、產中及產后的心理護理;在產前,了解產婦擔憂情緒,講解分娩流程、注意事項,提高患者配合度;在產中,通過肢體接觸,安撫產婦情緒,通過聊產婦感興趣的話題,轉移產婦注意力,緩解不良情緒;在產后,幫助產婦盡快轉變角色,適應與嬰兒相處,緩解抑郁情緒。
觀察指標:①產婦護理滿意度,根據(jù)自擬的滿意度評估量表對滿意度進行評估,分值0~100 分,分為不滿意、基本滿意及非常滿意,滿意度=(基本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shù)×100%。其中≥90 分為非常滿意,71~89分為基本滿意,≤70分則為不滿意。②自然分娩率比較。③母嬰分娩指標比較,包括產后24 h出血量、總產程時間和新生兒Apgar評分三個方面。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應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予以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試驗組產婦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n(%)]
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率比較:試驗組產婦自然分娩70 例,占比93.33%;對照組自然分娩61 例,占比81.33%。試驗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產婦的母嬰分娩指標比較:試驗組產后24 h出血量、總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新生兒Apgar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產婦母嬰分娩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的產婦母嬰分娩指標比較(±s)
組別 n 產后24 h出血量(mL) 總產程時間(h) 新生兒Apgar評分(分)試驗組 75 351.28±2.68 7.95±2.95 9.37±1.29對照組 75 425.29±3.58 12.28±2.69 8.85±1.55 χ2 11.685 3.682 2.968 P 0.001 0.019 0.025
分娩屬于女性正常的生理過程,在產婦進入醫(yī)院后,由于缺乏對分娩的了解,擔憂分娩結果,很容易出現(xiàn)焦慮、緊張、恐懼等負面情緒,造成應激反應,影響分娩結局及產后身體恢復。在整個分娩過程中,需要使用合適的護理,常規(guī)護理更加關注產婦的身體變化,而忽視情緒變化,不利于產婦順利分娩以及分娩后身體恢復。
整體護理主要評估產婦的心理狀態(tài)、生理狀態(tài),進而制定人性化護理方案,提升產婦的護理滿意度[5-6]。對產婦實施整體護理干預,以產婦為中心,依照產婦的特征,對患者予以心理疏導。明確產婦內心需求,采取飲食干預及健康指導的方式,提高產婦對分娩知識的掌握度[7-8]。整體護理服務中,護理人員需全程陪同,在不同產程采取針對性指導,對患者予以按摩、熱敷等方法,使產婦分娩舒適度提升,緩解產婦的不適癥狀[9-10]。
整體護理能促進產婦產后康復,獲得了產婦的認可和歡迎,同時也激發(fā)了護理人員學習和工作的激情[11],提高了產科護理人員的自身業(yè)務知識和能力。待產婦與非孕期的女性相比,其心理、生理變化明顯。對其開展日常生活護理外,還要將心理護理、健康指導作為工作重點。產科護理人員工作需根據(jù)相關理論,為孕產婦實施高質量護理指導和全方位護理措施,保證母嬰安全,并對產婦、家屬的適當需求予以滿足。將以往被動護理轉變?yōu)橹鲃幼o理,與患者之間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經不同方式與患者進行交流,讓其更好地掌握相關內容。護理人員需認真、熱情且品德高尚,具備文明的素養(yǎng)與豐富的產科臨床護理經驗,最好讓親身經歷過分娩的護理人員,擔任陪產護士,可更好地與產婦產生共鳴,讓產婦感到自身被理解。護理人員還需具備熟練的操作、扎實的知識與精湛的操作技能等。在產前,護理人員充分了解產婦心理狀態(tài),針對性進行個性化的健康宣教、心理疏導,重點講解有關分娩的相關知識,詳解講解分娩的流程、步驟,剖宮產的指征,自然分娩的好處,并為產婦提供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耐心回答產婦的問題,促進產婦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分娩。在產中,護理人員指導產婦進行呼吸訓練,根據(jù)宮縮情況實行合適的呼吸節(jié)律,并陪伴產婦,提高產婦的安全感,多鼓勵產婦,對產婦身體進行遮擋,保護隱私,通過交談,轉移產婦的注意力。在產后,護理人員充分了解產婦產后出血,子宮收縮情況,加強保暖措施,指導產婦合理飲食,提高產婦的自我護理能力,指導產婦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了解產婦的心理情況,并幫助產婦適應角色變化,促進身體恢復。
本文研究中發(fā)現(xiàn),整體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比較,整體護理的產婦護理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主要由于在整體護理中更加注意產婦的身心健康,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在產前、產中及產后實行心理護理,疏導產婦情緒,促進順利分娩。整體護理的自然分娩率以及母嬰分娩指標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主要由于產婦對自然分娩的優(yōu)點、分娩流程等掌握程度更高,在分娩過程中情緒平和,護理人員全面護理,導致預后情況較好。
綜上所述,在臨床產科實施整體護理,可提高自然分娩率,縮短產程時間,減少產后出血量,提高母嬰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