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健珍
前言:
學習效果如何,需要通過評價來體現。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是兩種常用的評價,而在課程改革的推進過程,學習評價始終是一塊“軟肋”,也是一塊“硬骨頭”。就小學數學評價現狀而言,主要還是依據考試成績,但如果總是停留在簡單的結果對錯判定上,那么對學生的數學理解、數學表達、數學思考等綜合學習能力與素養(yǎng)的評價則會相對欠缺。因此表現性評價則會將這些內隱性比較強的思維和能力,通過一定的形式將其“外顯”,即通過外化行為洞察內在的思維和能力。為此,本次以小學數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探究“四邊形內角和”為例,嘗試實踐表現性評價的案例。
一、活動任務設計
(一)適用教材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
(二)時間:課后拓展、單元測評
(三)地點:教室
(四)活動準備:任意四邊形若干個、剪刀
(五)任務設計:猜想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以小組為單位,證明猜想。詳細寫出你的想法。
(六)設計意圖:
“圖形與幾何”是小學階段數學課程的重要內容,也是開發(fā)學生思維的必要課程,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具有直接的影響,“四邊形內角和”是四年級下冊,學生學習了三角形內角和的基礎上一個拓展和延伸。設計“四邊形內角和”作為表現性評價的任務,利于SOLO分類理論的對學生思維層次分析,主要是考慮到此知識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察比較有代表性,學生通過小組研討四邊形內角和,經歷猜想、觀察、思考、推理、歸納的過程,不同的學生呈現出不同的數學思維層次,表現出來的探究推理能力,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能力都不同,能很好地實現過程評價的目的。
二、評價結果
(一)學生的總體表現
本次測試樣本是四年級二班53人,通過表現性任務評價過程發(fā)現:在提出問題猜想時,約72%學生都能進行大膽而有依據的猜想,大多數學生猜測的依據的正方形、長方形也是四邊形他們的內角和為四個直角也就是360°,所以猜測任意的四邊形內角和也是360°;20%學生能提出猜想,但沒有依據,憑感覺提出,認為對四邊形內角和的猜想很陌生,不敢提出猜想;在驗證猜想過程中,小組成員大多數能做到積極討論,自信地表達觀點,并能運用動手操作出實例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大多數同學能聽他人分享的觀點,有序地參與討論,但有小部分同學比較懶于動手,等待小組其他同伴的思考勞動成果,如下圖為學生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
從學生驗證出的成果來看,超過一半的學生能想到兩到三種方法去驗證四邊形內角和的方法。由于剛學三角形內角和,則極大多數學生能想到的是把四邊形沿對角分成兩個三角形,發(fā)現四邊形的四個角之和就是兩個三角形內角之和,四邊形內角和=180°+180°=360°;
其二,也有很多同學們用最直接的方法,用量角器直接量出四邊形四個角的度數,再把四個角加起來,考慮測量的誤差,也能證明四邊形的內角和為360°;
還有些學生想到了很童真的做法,直接把四邊形的角挖出來,再重新拼起來,發(fā)現剛好圍起來一個“圈”,即四個角組成了一個周角360°;
還有少部分同學覺得用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內角和是360°的特殊情況直接認為四邊形的內角和是360°,極少數同學能通過探究拓展總結多邊形內角和的求和公式(n-2)×180°;極少數同學不會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學生思維層次分析
基于以上學生的表現情況,我們對學生探究“四邊形內角和”的結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但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質性評價不僅僅關注結果,還需要關注認知過程,需要建立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層次。而SOLO分類理論,就是針對學生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表現,通過描述分析學習結果在思維結構上的復雜程度,反映學生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依據SOLO分類五種思維水平的層次水平劃分和描述,筆者對四年級學生解決此題的思維層次做了進一步的分析:
1.前結構水平(1人,約占比1.9%):“四邊形有四個角”這種回答,說明學生沒有讀懂問題的意思,思維混亂,憑自己感覺亂寫一句話。
2.單結構水平(6人,約占比11.3%):“我知道正方形的內角和是360°”或“我量得長方形的內角和是360°”“我量得平行四邊形的四個角是360°”這類學生只考慮自己熟悉的個別四邊形的或特殊的四邊形,知道它們的內角和是360°,并沒有從特殊推導到一般性,單憑一點論據就跳到答案上去,雖然這些同學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但這些同學的回答顯示了淺表性的思維結構。
3.多點結構水平(40人,約占比75%):“我用了如下方法知道四邊形內角和是360°,方法一:用測量的方法量得一個四邊形四個內角之和都是360°;方法二:我還會把一個四邊內角撕出來,拼在一起剛好形成一個周角;方法三:我還能從把一個四邊形的四個內角和分化為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180°+180°=360°去證明四邊形內角和是360°?!?/p>
這些學生找到了多個解決問題的思路,分別去證明四邊形的內角和,對問題有了更多的理解,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卻沒能把這些思路有機地整合起來,從回答的方式看,基本上只注意孤立的素材和方法,而使回答收斂太快,沒形成相關問題的關系網絡。
4.關聯(lián)結構水平(5人,約占比9.4%):這些學生也找到了如上“多點結構水平”的多個解決問題的思路,并且還會加以思考“我們小組通過合作實踐,不管選出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還是一般的四邊形,都能通過‘測量法’‘撕拼法’‘轉化為兩個三角形內角和’的方法,證明四邊形的內角和為360°,綜合可知,并不是特殊的四邊形如正方邊形、長方形的內角和才是360°,任意一個四邊形內角和都是360°?!碧幱谶@一結構層次的學生對問題的要求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他們能利用關聯(lián)進行整合,有一定的歸納能力,基本能獨立解決較為復雜的具體問題。
5.抽象擴展水平(1人,約占比1.9%):這是最高的水平層次,更強的專研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這類學生不僅能對四邊形內角和問題有了整體的把握,還能夠對問題本身進行有邏輯性的演繹和拓展,由四邊形內角和的推導方法,拓展五邊形內角和甚至n邊形內角和也可以用轉化為多個三角形內角和來推導出內角和為(n-2)×180°,導出新的更具有開放性和抽象性的假設或理論,從而能舉一反三,將其運用于新的問題情境中。
(三)對教學的啟示
1.表現性評價開闊教師的評價視角
綜合以上分析,10歲左右學生正常應處于多點結構思維水平,對照基于SOLO分析數據,大部分學生均屬于這一思維水平,還有11.3%學生超過了正常水平,達到關聯(lián)和抽象擴展思維結構。由上案例,可觀教師以評價對錯為重心轉移到學生回答問題的思維結構水平上,其評價標準不是預設的,而是游離和價值多元的,這些都可能引發(fā)新的思考,這些新的思考往往成為新思想、新發(fā)現的重要來源。這對指導教學評價學生的數學思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尤其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板塊個更能為一線教師的教學評價提供借鑒作用。
2.表現性評價促進師生的整體建構
表現性評價在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學習興趣、學習慣等方面具有相當明顯的優(yōu)勢,從內涵上與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息息相通。在小學生數學實踐活動中引進它,將它作為現有小學生數學學習評價制度的一種補充,能切實地有效促進學生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提升,這也指向深度學習提供了要素保障。同時也為教師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日常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地溝通和改進機會,而這些也有力地促進師生共成長,整體建構意識也會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