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次工業(yè)革命影響,人們早已步入信息化的科技時代。在科技革命后,信息技術逐步步入人們視野。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隨之轉型,已進入人們生活、工作及學習的方方面面。在小學美術教學時,若能有效融入信息技術,則可為美術課堂注入鮮活的血液及生機,改變美術課堂教學面貌。然而,目前小學美術教學在與信息技術融合這一方面,仍存在一些誤區(qū)。本文在探討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美術教學的必要性基礎上,結合信息技術應用優(yōu)勢,分析其在具體美術教學時的誤區(qū),提出了有效的應用策略,希望能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輔助小學美術教學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小學美術;信息技術;必要性;價值;方法
一、引言
新理念指導下的小學美術教學,所提出的要求和面對的挑戰(zhàn),均要比傳統(tǒng)美術教學更嚴格一些。在小學美術課堂實踐時,充分融合課堂教學活動及信息技術,既能豐富美術課堂形式,又有能拓寬學生眼界,強化學生參與美術學習活動的體驗感,在提高學生美術學習質量過程中,發(fā)揮著優(yōu)良的促進作用。所以,下面本文就結合小學美術教學實踐,論述信息技術應用優(yōu)勢和價值,希望能為小學美術課堂實踐帶來一定參考。
二、小學美術與信息技術巧妙融合的必要性
(一)符合小學新課程標準要求
隨著小學美術新課程改革工作的進行,新課標指出小學美術教學實踐時,應普遍應用信息技術,整合學科課程及信息技術內容。用全新方式呈現(xiàn)小學美術知識,令學生在新型教學模式下與教師高效互動。展現(xiàn)信息技術優(yōu)勢,營造多彩教育環(huán)境,為學生深入學習小學美術知識提供有利條件。同時,在《美術課程標準》中又再次強調:注重開發(fā)小學美術課程素材,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絡和信息技術作用,收集網(wǎng)絡上的多種媒體資源。結合各種美術素材教學網(wǎng)站,將豐富資源帶入美術課堂,充實師生美術知識體系。此外,網(wǎng)絡技術和計算機的融合,促使學生實現(xiàn)了個性化學美術的目標。通過整合互聯(lián)網(wǎng)和計算機,學生可結合個人訴求,選擇心儀的學習內容和方式。計算機及網(wǎng)絡具有交互功能,在學生獲得豐富美術資源之際,更利于教師接收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為小學美術教學賦予靈活性及開放性。
(二)運用信息技術契合小學美術課程改革需求
結合國外專業(yè)人士研究顯示,計算機是特殊的文化,也是特殊的環(huán)境,根本改造了傳統(tǒng)學校及傳統(tǒng)教育體系。在傳統(tǒng)小學美術教學方法應用過程中,“書+粉筆+光盤”便支撐了整節(jié)課堂,教育資源貧乏,教師在教學實踐時,仿佛被知識綁住了手腳,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法施展自身教學才華。同時,這種現(xiàn)象也嚴重束縛著學生在美術學科方面的學習能動性,無法保障學生主體地位。如今,在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背景下,各種高新技術的出現(xiàn),仿佛為小學美術課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據(jù)了解,在學生獲得知識時,很大程度上都受視覺和聽覺的作用,觸覺及嗅覺的作用占比極小。在將信息技術引入小學美術課堂上,可形成聲音、圖像、文字為一體的畫面,高效刺激學生感官,促使其高效吸收教師所傳遞的美術知識。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需要從直觀慢慢變?yōu)槌橄?,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境界?/p>
信息技術教學令小學美術知識更生動,極具直觀性,通過營造豐富、趣味、形象的小學美術學習環(huán)境,吸引學生注意,令學生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活”起來、“動”起來,通過“觀美術形”“臨美術境”“聞美術聲”等方式感受美術魅力,逐步練就美術學科綜合能力,形成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一)豐富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形式
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應用具有靈活性特點,貫穿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始終,不僅能豐富小學美術教學內容,還能創(chuàng)新小學美術教學形式。在新理念下,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是全新教學方法,憑借“靈活性”等特征,為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資源,教師結合這些資源及美術教材內容,便可展開多元化情景設計。在真實的氛圍下強化學生興趣,將學生帶入小學美術知識世界中,逐步提高小學美術教學實效。
(二)改善教學方法,滿足學習需求
當代小學生,是網(wǎng)絡時代的“新生力量”,信息技術應用特點與小學生學習需求比較契合。小學時期,很多學生都面臨“小升初”壓力、升學壓力,各個學科的學習負擔逐日增加,帶來了無形壓力。在這種形勢下,若能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便可有效改變教師“一言堂”局面,緩解單調教學模式帶來的壓力和枯燥感,在各種各樣的學習情境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小學美術實踐活動,進而改善小學美術教學現(xiàn)狀[1]。
(三)充實學習資源,拓展學習途徑
信息技術的使用,為小學生在學習美術過程中準備了大量素材,增加了小學生獲取美術知識的實際渠道。在美術教學實踐時,信息技術具有獨特資源優(yōu)勢,可在學生學習活動里發(fā)揮著其他技術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既能幫助教師減輕備課負擔,又能幫助學生告訴學習美術,即使結束課堂學習任務,在課下也可借助學習技術繼續(xù)扎實美術知識根基。
四、小學美術教學時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誤區(qū)
(一)過度應用信息技術,喧賓奪主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加大了媒體設備和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比例。然而,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日漸偏移,頻頻出現(xiàn)信息技術“喧賓奪主”的問題,導致小學美術課堂變成了展示資源以及展示信息技術的平臺,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小學美術應用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若想保障小學美術教學活動有明確的目標,就需要教師靈活處理教學目標及手段間的關系。在應用各種教學手段時,都應以教學目標為落腳點。此外,在選擇小學美術教學手段時,也應參考小學美術教學目標以及美術課型特色,恰到好處地選擇教學方式,全面展現(xiàn)各種教學手段的價值,提升課堂教學成效。然而,目前個別小學美術教師在制作小學美術課堂課件時,常常融入花里胡哨的內容,希望能在視覺上刺激學生,但這種刺激強度過大,與小學美術教學目標不匹配,導致學生過度關注這些“花里胡哨”的內容,而忽視了小學美術學習的本質,令小學美術教學效果打了折扣[2]。
(二)人機協(xié)調不當,“人灌”變“機灌”
傳統(tǒng)小學美術教學時,教師“滿堂灌”現(xiàn)象較為明顯,很多情況下都由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地接受著來自教師的“投喂”。在引入信息后,雖然部分教師改變了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方法,但卻陷入了另一種誤區(qū)。由人為的滿堂灌,變?yōu)闄C器的滿堂灌,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播放小學美術內容,學生被動地看這些設備展示的知識,學生依舊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下。為了根本解決這一問題,仍需教師持續(xù)轉變觀念,意識到自身角色作用,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改變,包容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使用信息技術手段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給予學生思考小學美術知識以及處理小學美術知識的空間,鼓勵學生深入思考小學美術問題,不斷發(fā)展小學美術思維和綜合能力[3]。
五、小學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巧妙融合的策略分析
(一)應用信息技術設置多元美術教學資源與形式
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可令人們迅速獲取資源,并且可以獲得更豐富的信息資源。為此,在小學美術學科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引入信息技術,以此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在正式開課前,教師可以精心準備小學美術課件,在網(wǎng)絡上搜索大量圖片素材,并將其融到小學美術課件中,這樣既能節(jié)省小學美術教師書寫板書的時間,又能為小學美術課堂賦予趣味性,有效吸引學生“眼球”。此外,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廣泛應用多媒體軟件,如借助相關軟件講解繪畫知識、素描知識,以便促使學生快速理解與吸收小學美術理論。目前,在市場上存在很多小學美術制作軟件,這些軟件都可助力小學美術教師更具體化、形象化的講解小學美術知識,為學生帶來更直觀且新鮮的學習體驗。最后,教師在小學美術學科課程教學考核時,也應積極借助信息技術優(yōu)勢,用多媒體技術儲存學生的美術作品展示內容,將優(yōu)秀作品分享到云空間,令學生相互學習。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小學美術軟件考核學生色彩調制水平、繪畫水平。
例如,教師在美術課堂上便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美術學習情境,吸引學生創(chuàng)造精美美術作品。相比數(shù)學、美術等課程,小學生普遍對美術課程具有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就要發(fā)現(xiàn)學生熱愛美術的特點,全方位營造美術課堂氛圍,為課堂教學活動注入新鮮要素,以便能吸引學生自覺參加動手操作活動。例如,在教學“童話城堡”等內容時,教師便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愛哪一個卡通形象,并借助大屏幕為學生播放一段又一段動漫視頻,通過聲像并茂的視頻抓住學生“眼球”,營造獨特的教學情境[4]。如若教學條件允許,教師在正式開課前,還應精心布置教室例,如就可以在墻上張貼一些動漫海報。隨之,將學生熱情調動起來后,教師便可以指導學生用桌子上的卡紙,試著剪一剪自己心中摯愛的那個卡通人物。由此一來,在教師設置教學情境后,便達到了輔助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目的,指導學生應用教具動手剪紙,學生參與興趣非常高漲,每一名學生都非常期待自己能剪出心中的“偶像”,動手操作能力也因此而提升。
(二)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美術學科課程教學形式
在小學美術學科教學時,包含諸多內容,但總的來說無疑是在學生傳遞美術理論知識,培養(yǎng)其美術鑒賞能力等。為此,在小學美術學科教學時,教師應細化教學目標,并針對各課程內容進行精細化處理,將信息技術融到小學美術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內,以便帶動學生整體小學美術學習效果的上升。具體來說,不妨從下面幾點入手:首先,注重融合理論課程與信息技術。在學習美術時,需要涉及大量的美術理論知識。然而,由于很多學生缺少系統(tǒng)性學習美術的機會,所以當其接觸抽象的美術知識時,難免會感到茫然無措。極具專業(yè)性的理論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學生若想接收這些理論知識,則需要一個漫長的吸收過程。但是,如果教師能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便可改造枯燥的美術理論知識學習狀態(tài),從而迅速增強學生對美術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立體構成》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以使用多媒體及信息技術手段,點一點鼠標即可為學生展現(xiàn)某一畫家的代表作,讓學生欣賞建筑藝術,領略不同建筑風格,感受旋轉起來的動感建筑物。又如,依靠信息技術的支持,帶領學生欣賞“二方連續(xù)”“三方連續(xù)圖案”之際,便可以有效收集自然界中的各種元素,打開學生的美術學習視野,令學生在欣賞時提高自身欣賞能力與美術審美能力。
其次,要注重整合信息技術與美術鑒賞課程。只有當學生具備鑒賞能力,才能以更飽滿的精神、更客觀的態(tài)度欣賞美術作品[5]。事實上,美術鑒賞和大眾欣賞美術無法畫等號。在大眾欣賞美術時,所做出的評價都是來自個人的感性認識,但在美術鑒賞時,則需要適當融入專業(yè)的美術理論知識,并進行深刻的分析與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小學美術教師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找到大量的美術鑒賞案例,以此進行示范教學。信息技術發(fā)揮的作用,是能為小學美術教師提供大量數(shù)據(jù),找到最適宜美術鑒賞課程教學的素材。此外,在課堂講解之際,教師應靈活應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更為豐富的美術作品案例,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以此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美術鑒賞能力。
(三)使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參與美術實踐活動
目前,諸多小學學校并未意識到美術學科在整個教育體積中的重要位置。美術課程既是藝術課程,也是人文課程,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責任,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等方面,具有重大貢獻。然而,部分美術教師還未充分重視美術教育學,這就導致美術學科在小學教學活動中缺少發(fā)展空間,不利于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長時期下來,導致學生興趣大打折扣[6]。為了切實促使學生對動手操作產生興趣,教師不妨引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應用成熟的信息技術及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動手操作活動的魅力,讓學生樂享其中。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剪紙過程,便可以“海洋生物”為主題。在課堂上,教師先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其他小朋友用材質剪出海豚的視頻,進而為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奠定基礎[4]。接著,教師還要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海洋中其他生物的形象,如“水母”“海馬”以及“海星”等,指導學生應用不同顏色的彩紙,按照自己腦海中的印象剪出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從而營造出色彩繽紛的“海洋王國”。在學生動手剪紙的過程中,實則就已經在鍛煉其動手能力了,有一些手巧的學生,用剪紙剪出的海洋生物形象活靈活現(xiàn),令其他小朋友紛紛拍手稱贊,無形中激發(fā)著其他小朋友向同伴學習的信心,促使其更加重視動手實踐[7]。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極具優(yōu)勢,為美術學科教學注入了新鮮元素及生命力。教師通過靈活應用信息技術,既能豐富美術課程內容,又能活躍美術課堂氛圍,加深學生對美術理論知識的記憶印象。此外,教師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優(yōu)勢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分享美術資源,令其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美術的能力,從而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進而全方位提高其美術學習水平。
參? 考? 文? 獻
[1]張燦.信息化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中圖片的有效使用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24):180-181.
[2]黃霞.小學美術瀝粉畫創(chuàng)意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的結合[J].數(shù)據(jù), 2021(12):161-162.
[3]吳雨珊.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美術信息化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3):175-176.
[4]金佳竹.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的小學美術教學問題及策略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02):122-123.
[5]陳嬌.信息化時代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10):164.
[6]錢承芹.泰微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優(yōu)勢及應用策略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11):101-102.
[7]高倩.VR視域下的小學美術教學資源開發(fā)新轉向[J].教育現(xiàn)代化, 2020,7(45):14-17.
作者單位:高慶霞? ? 沂水縣第七實驗小學
高慶霞(1975.10-),女,漢族,山東沂水,本科,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雙減下小學美術審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