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東
摘 要:詩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一直是一個重要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內容,它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詩歌,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古代詩歌鑒賞教學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還能提升他們的文學審美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雖然投入了大量精力來教授這些知識,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將探討如何提高高中語文古代詩歌鑒賞教學的有效性,以期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并提高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研究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鑒賞一直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詩歌鑒賞,學生不僅可以欣賞到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化修養(yǎng)。而在高中語文課堂中,詩歌鑒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文化素養(yǎng)的高低。因此,本文旨在探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策略和方法,以期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和文化修養(yǎng)。
一、語文詩歌鑒賞的概念和特點
(一)定義語文詩歌鑒賞的含義和范圍
語文詩歌鑒賞是指通過對詩歌的閱讀和解析,理解和欣賞詩歌的內涵和藝術魅力的過程。它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語文水平,還需要學生具備對文學作品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能力。詩歌鑒賞的范圍廣泛,不僅包括古代詩詞,還包括現(xiàn)代詩歌和外國詩歌等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1]。
(二)介紹語文詩歌鑒賞的特點和意義
語文詩歌鑒賞的特點在于其需要學生從多個方面來理解和欣賞詩歌,包括詞語的選擇和運用、意象的描繪和寓意等方面。通過對詩歌的深刻理解和欣賞,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和藝術鑒賞能力,同時也可以拓寬自己的文學視野,提升自己的語文水平和人文素養(yǎng)。
二、高中語文詩歌鑒賞的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分析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現(xiàn)狀和問題
目前,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教材編寫存在局限性,有些教材內容陳舊、過時,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有些教材內容單一、缺乏深度,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其次,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大量的時間都是在講解詩歌的表層含義,而較少涉及深層次的闡釋和分析。同時,學生在鑒賞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能真正體會到詩歌的魅力,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鑒賞能力的提高。
(二)探究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必要性。首先,詩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2]。通過學習詩歌鑒賞,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提高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其次,詩歌是一種高度凝練和表達感情的藝術形式,通過鑒賞詩歌,可以促進學生情感的溝通和交流,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情感表達能力。最后,詩歌是一種高度藝術化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通過學習詩歌鑒賞,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和美學素養(yǎng)。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面對當前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深入分析,并采取針對性措施,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策略和方法
(一)注重誦讀,把握情調,感受詩歌韻味
詩詞具有語言優(yōu)美、音樂美妙、節(jié)奏優(yōu)美、情感豐富、意境優(yōu)美等特點,是語文故事教學中誦讀的經(jīng)典范本。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重視誦讀,以讀為本,立體化、多方位地引導學生朗讀詩文,讓學習者在閱讀中感受、體驗、領悟,從而更好地理解詩文的情感、韻味和詩情畫意[3]。
首先,教師應該注重多樣化的朗讀技巧,引導學生感悟詩詞的情感美。多樣化的朗讀技巧具有多樣化的效果。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范讀,能夠打動學生的心靈,引起他們的情感共振,激發(fā)他們的讀書興趣。此外,進行深入細致的品讀,能夠讓他們體味詞語文本的深層含義和詩詞所傳達的思想感染力。在詩詞欣賞課堂上,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根據(jù)詩詞的內容特點和教育目標,采取多種朗誦模式,如范讀、齊讀、聽讀、研讀和品讀,幫助學生在重復朗誦中理解詩詞的情感和含義。重要的是,教師要準確地讀出詩詞的字音,并注重誦讀過程中詩詞的聲調、停頓、重音和節(jié)奏變化,以便學生清楚地理解詩詞的情感基調,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旋律美和節(jié)奏美,更加有效地提升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效果,促進學生詩歌鑒賞能力。
例如:戴望舒的《雨巷》一詩中,混合了失落和希望、思想幻滅和向往的雙重情調。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大對學生的朗讀指導,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涵。從而把握全詩的主旨內涵。在“悠長”“寂寥”“愁怨”中,詩人描繪了江南小巷中細雨朦朧的陰沉景象。這首詩的情感色彩基調是迷茫而低落,因此在閱讀時應當遲緩而深沉。為了營造出凄清惆悵、優(yōu)美朦朧的氣氛,在朗讀的過程中應當注重使用延長音。在第二個部分,作者描述了思想的美好、出現(xiàn)、離去和破滅的整個流程。讀時,作者的情感顯得凄涼而沉重。在第1節(jié)中,作者的語調逐漸提高;第3節(jié)讀時語氣宜舒緩;第4節(jié)中“冷漠,凄清,又惆悵”要注意停頓,“太息”要讀得低緩,帶有嘆氣的語調;第5節(jié)讀時聲音應由高變低,氣息輕緩下沉,讀出消沉、凄涼、寂寥、哀傷的語氣。第三部分首尾呼應,揭示了主題?!跋Mh過”要注意重讀,讀時語調要稍有提高,要讀出期待之情。通過這樣的誦讀引導,就能夠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誦讀方式,并在有感情的誦讀中讓學生感受詩歌中的情感。
(二)斟酌詩眼,煉字品析,體悟詩歌細膩詩情
詩眼是一首詩作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可以是詩人精心構思、深刻思考、情感表達和內涵主旨的精彩句子,也可以是詩詞中最具感染力的詞語,它們能夠把詩詞的思想和情感傳達給人們,讓人們體會到詩詞的吸引力,讓人們在閱讀中體會到詩詞的美妙之處。往往可以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使全句游龍飛動。“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是詩詞的靈魂,一個“鬧”字就能把整個境界表現(xiàn)出來,既有聲音又有顏色。“云破月來花弄影”中的一個“弄”字,更是展現(xiàn)了擬人的精妙之處,使全詞情趣盎然。
“詩眼”的掌握可以從作者的思想感情中獲得啟發(fā),也可以通過分析詩篇中的形象來理解其中的象征意義。此外,還可以通過反復推敲和錘煉詩篇的主旨來領悟詩篇的精髓,從而更好地體味詩作的情感。在中學基礎語文詩詞欣賞課堂上,教師可以引領學習者仔細觀察詩作的內涵,深度探索,細心品嘗,不斷斟酌,發(fā)掘詩作的隱藏意義,掌握詩作的內涵,體味詩作的情感和意境。比如:杜甫的《登高》一詩,一個“悲”字,作為詩篇的主題,貫穿始終。詩人以悲傷的景象為基礎,抒發(fā)出深沉的情感,通過“傷悲”一系列的情節(jié),描繪出一種凄涼而又無奈的氛圍,表達出他年邁多病、憂國傷時以及被迫離鄉(xiāng)的悲傷之情。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仔細思考詩人對“高”“急”“哀”“渚”“獨”“繁”“濁”等詞的用法,以便更好地理解詩人對國家和民眾的憂慮和悲傷情緒。通過對詩歌中詩眼的深入探究,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從中獲得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同時斟酌詩眼也是高中語文詩歌鑒賞中的一種重要方式。
(三)捕捉意象,運用想象力,感受詩歌深邃的意境
意象是詩詞中最重要的元素,它們不但體現(xiàn)了作者的主體人格情感,而且蘊含著深邃的思想哲學,是情與景的完美結合。了解詩詞的內涵、掌握情感,都離不開對形象的敏銳感知。詩詞中的形象多姿多彩,它們被冠以了各種各樣的含義,所以捕捉詩歌中的各種意象也是詩歌鑒賞的一項重要方式。例如:在詩歌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的“月光”,這一意象象征著思鄉(xiāng)之情;“楊柳”則表達了依依惜別情感;“梧桐”則給人以凄苦、悲涼、悱惻的感受;“長亭”則是送別之所,表達出濃烈的相思情感以及“離愁別緒”;“紅葉、紅豆”則是傳情之物,蘊含著友情和豪情。而“酒”則不僅僅能夠消除憂愁,更能傳播友情,讓人感受到友誼的溫暖,讓人感受到友誼的力量,讓人感受到愛情的溫暖。當酒醉時,人們感到孤獨,酒香飄散時,思念更濃。
在高中語文詩詞欣賞課堂上,教師應該引領學習者去發(fā)現(xiàn)詩詞中的意境,并透過深入分析這些意境來幫助他們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圖。透過豐富的想象力和聯(lián)系,學習者可以更好地領略詩詞的深遠意境,并體會詩詞中的情感?!队炅剽彙肥且皇浊榫敖蝗诘脑~,作者運用了眾多意境來表達真摯的情感。例如:在這首詞當中的“寒蟬”“長亭”“驟雨”“蘭舟”“煙波”“暮靄”,作者透過多個物象的融入,營造出凄清、憂傷、寂寥的氛圍,為整首詩奠定了低沉傷感的情緒基調?!敖裣菩押翁??楊柳岸曉風殘月”將“酒”和“楊柳”“曉風”“殘月”這四個令人心碎的意境融入詞中,營造出一種凄美、悲傷、沉重的氛圍,抒發(fā)出作者深深的離愁別恨,這樣也就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與品鑒,從中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四)了解作者的背景和相關事件,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
在詩歌鑒賞過程中,了解詩歌的背景以及作者的背景是學習與鑒賞詩歌的一個重要前提。古詩詞是作者在特定歷史背景和情感氛圍中內心的抒發(fā),因此,它們本身就蘊含著作者的性格特點、閱歷經(jīng)驗,甚至是政治傾向。因此,教師在教授詩詞前,應該引領學習者理解詩詞的寫作歷史背景,在了解寫作背景以及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基礎上進行學習和鑒賞,就能夠獲得更加全面的理解。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先讓學生翻閱參考資料,初次理解作者的生平,然后在授課時再概括講述白居易早年流離失所的事情,使學生深刻體會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情形。他以《觀刈麥》為典型代表,寫下了大批諷喻詩,如新樂府、秦中吟等,揭示了社會生活的陰暗,抨擊了腐朽官僚的罪惡,令豪門權貴深感憤怒。在武元衡被刺之事發(fā)生后,他深感憤慨,率先上表要求嚴懲兇手,但最終卻被貶為江州司馬,這對他來講是一個重大的挫敗。第二年,他寫下了這首傷感詩《琵琶行》。通過如此的簡述,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詩中的人物、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情感。
四、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評價和展望
(一)對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進行評價和總結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體系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本文探討了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現(xiàn)狀、教學方法以及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一些改進的建議。通過對已有的研究和實踐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的評價和總結:
首先,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在教材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都有不足。現(xiàn)有的教材難以滿足學生的需要,不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學方法單一,講解過于簡單,難以使學生深入理解詩歌的內涵和意義。
其次,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需要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鑒賞能力則需要在學生具備閱讀能力的基礎上進行培養(yǎng)。但是現(xiàn)在的教學方式過于依賴教師的講解,沒有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發(fā)掘詩歌的深層內涵,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最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在詩歌鑒賞中,除了對詩歌本身的了解和鑒賞,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詩歌。
(二)展望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未來發(fā)展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未來發(fā)展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為了提高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質量,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首先,加強教材編寫工作,滿足學生的需求。我們應該注重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推廣,編寫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的教材,注重教材內容的多樣化和趣味性。
其次,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課堂演講、個人寫作等方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涵和意義。另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最后,注重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我們可以通過文化知識競賽、閱讀推廣、參觀博物館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鑒賞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需要共同努力,通過改進教材編寫、改進教學方法以及注重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等方式,提高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現(xiàn)狀、存在問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并對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yǎng)為目標。同時,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策略,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互動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同時,基于本文的研究結果和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對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的建議和啟示:首先,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yǎng),通過對詩歌的欣賞和解讀,讓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提升自身素養(yǎng)。同時,鑒賞教學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感知詩歌,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其次,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策略,如課堂講授、小組討論、寫作指導等,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互動交流,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讓每個學生都能受益。最后,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應該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結合,通過詩歌的欣賞和解讀,引導學生思考和感悟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同時,鑒賞教學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讓學生在欣賞詩歌的同時也關注社會問題和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張曉梅.微課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J].考試周刊,2021(54):47-48.
[2]劉思伯.外國詩歌專題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語文教學與研究(下半月),2018(10):136-137.
[3]高娟.在詩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品質[J].文學教育,2020(34):2.